从《论语》教育思想浅析现代教育弊端

2017-10-21 19:11刘伟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弊端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著作,其中乐学善学、尊师重教、因人而教的思想,深刻影响着现代的教育教学,对其中教育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析,反观现代教育现状,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出发,指出学习和教学中的弊端,以此来提出合理的现代血洗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教育思想;弊端

孔子弟子中有七十二圣贤,他们性格迥异,对待周围人或事物的态度各不相同,但他们能成为孔门最有名望的弟子,说明有我们值得了解的知识,由此可以知道,孔子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他们思想起到了启迪和引导作用。《论语》中以“学而”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这件事的认真态度。

1 有德、有道谓之学

1.1 立志学习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树立明确的目标,然后沿着目标继续奋斗。现在,大多数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一开始就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没能把学习当作是自我修养来看待,仅仅把它作为自己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在这种背景下,注重功利主义教育,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教育目标的扭曲化。这种教育只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这种功利主义模式容易使人滋生虚荣心,报复欲,不能够使学生塑造良好的内在精神和气质,也容易在社会中产生动荡因素,不利于社会的建设,容易使人成为教育的奴隶,任教育驱使我们行动的方向。

1.2 善于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糊涂,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把教学内容排的很满,很少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至于学生上课没时间思考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很容易对学过的知识产生困惑,并且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对问题的看法上,我们要诚实,秉承本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讲的“时”,并不是时时,经常的意思,而是按一定的时间,规律来温习学习过的内容,以此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現在作业成了孩子的家长,家长反而成了作业的帮凶,用这种方法来约束和管理自己的孩子,各种补习班越来越多,补习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种学习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3 乐于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要乐于学习,“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就是这样。孔子对待学习非常刻苦认真。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非生来就有知识,只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勉的去求的知识罢了。”作为学生,我们就要乐于学习知识,把自己精力放在学习上,认真完成作业。

2 重视师德建设

对待学习,教师要诚实守信,把拿捏不定的知识教给学生损害了师生彼此之间的信任,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得知一个道理,但没能亲自实践时,就很害怕又听到新的道理。学习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我们不能够硬生生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在实践的环节中传递知识。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人员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和责任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孔子认为:“见贤思齐焉”、“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努力去做而不感到厌烦,教会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就要求教学人员要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

3 因材施教

“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具有中等以上智慧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具有中等偏下水平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学生而不疲倦,对我有什么难呢?现代教育是大锅饭似的教育,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教育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扼杀在摇篮中,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渐渐丧失掉,学生失去了个性,变成了教育工具。更好的为了学生的发展,本来就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是有的学校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一篮子似的施行强制性教育,这种教育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缺乏生机与活力,会使学生养成奴化似的人格,对教师言听计从。这是现代教育的弊端的一大方面。

4 有教无类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反映了孔子平等的對待学生,不隐瞒,全身心的教学生。在现代教学当中,有些老师并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举例来说:如果学生要想在教室找个好的位置,家长没给老师一定的好处,这个好位置就别想坐上去,每年过节送礼成风,各种投机取巧之事,时有发生。作为学生的老师,就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学生,注重师德建设。

5 正确对待学生会的过错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赞许他的进步,不赞许他的倒退。何必做的太过分?别人已经洁身自好而改正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要赞许他的洁身自好,不要抓住他的过去不放。反思当下,各种虐待学生的事件层出不群,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德育观是否符合学校的管理规定。

本文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出发,来探析学生和教学工作者在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从学生角度讲,不乐意学习、不敢于思考、不勤于实践;从教学工作者角度讲,不能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没有做到言传身教、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建议:作为学生,我们要乐学善学志学,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平等对待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成为知、行、义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者简介

刘伟(1989-),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弊端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跟踪导练(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论语·为政第二》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半部《论语》治天下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