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美声艺术发展的创新路径

2017-10-21 19:11胡斯乐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中国

胡斯乐

美声唱法源于欧洲,是一种科学的唱法,已经被欧洲声乐艺术家证实是一种具有表达不同民族风格声乐艺术作品可行性与完美性的艺术。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声乐艺术不仅影响着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还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声乐艺术的发展。美声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需要走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相结合的道路,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中国美声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美声艺术;发展创新

美声唱法是一种混合声区唱法,是历史与人文的沉淀,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美声唱法在西方声乐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时代,为当今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貢献,也影响着世界不同国家声乐艺术的发展。中国美声艺术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满江红》、《西厢记》等多部优秀作品。

1 中国美声艺术发展的理论依据

1.1 历史依据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在发声上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与科学性,在欧洲国家广为流传,一些国家将美声唱法与本国的音乐传统、语言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声乐艺术家将这种唱法与中国本土艺术进行了柔和,开启了美声唱法中国化历程。一些西方国家的声乐艺术家也为美声唱法中国化做出了贡献。一些受西方作曲技巧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在美声唱法中国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推动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进程,并创造了一些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使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

1.2 文化依据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比拼的是科技与文化,文化的交流是世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声乐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国际格局中,必然使声乐文化遭受到冲击,就需要处理好本国声乐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声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文化。

2 中国美声艺术发展的创新路径

2.1 走与中国化结合道路

美声唱法的中国化就是将这种唱法与我国本土声乐艺术相结合,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与艺术语言的结合,也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艺术表现形式,美声唱法也是在西方文化与时代发展中形成的,因此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艺术的结合,需要对两种文化传统做出了解,找出两种文化的灵魂所在,走洋为中用的艺术发展道路。中国美声艺术民族化关键在于,一方面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我国现代声乐艺术相结合,使中国美声艺术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使现代声乐艺术的纯粹性与科学性得以保留;另一方面是对美声唱法科学性的借鉴,使中国美声艺术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又具有世界性与时代性。

2.2 从语言角度促进中国美声艺术的发展

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结合是中国美声艺术一条创新路径,既要求保留中国特色,又需要体现中国民族语言特色与韵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都形成了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与艺术特点,因此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需要对民族语言有很好的把握,注重语言特色与思想感情的传达。美声唱法的中国化能够提高美声唱法的民族认同感,当具有个性的民族语言形成以后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被直接应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民族特点的一种个性表现。在对语言音色与韵味追求的过程中,为各民族的歌唱艺术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又是美声唱法普遍性的具体表现。

2.3 创新中国美声艺术发展的指导理念

中国美声艺术的创新,需要引入新的指导理念与方式,在歌唱人才的培养时期就融入美声唱法的训练。首先是美声唱法的吐字训练,掌握美声发音的特点,将民族发音的十三辙理论与美声发音特点相结合,针对个别汉字存在的打开问题作出解决。其次美声唱法要表现出民族风格。我国民族众多,文化种类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民歌的作品进行学习,充分掌握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语言特点,能够做到“入乡随俗”,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表现能力。再次是使用美声唱法手法表现民族感情,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把握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在演唱使能够将感情与声音充分结合。最后是美声唱法与民族表演的结合,很多作品的演唱都需要与表演结合,中国美声艺术的创新自然离不开与民族表演的结合。

2.4 在中国美声艺术中注入人文精神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高度集合,在艺术中注入人文精神,是全世界艺术形式共同的追求。中国美声艺术是一种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美声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与人民群众的结合,要创作与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相符合的艺术作品,体现强烈的人文精神,才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拥有强大的支持力量,只有这样中国美声艺术才能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够得到繁荣与发展。

2.5 扩大美声艺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市场意识。

我国市場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美术创新提供了另外一条创新道路,就是提高市场意识,利用市场扩大中国美声艺术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声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可以借助经济手段促进美声艺术的发展。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将美声艺术放置到市场之上,能够淘汰美声艺术的槽点,在保留精华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与内涵。中国美声艺术在与市场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与人民大众的审美与娱乐需求相结合,并使用市场经济的一些推广手段,加大美声艺术的推广力度,例如宣传片、广告等推广形式。中国美声艺术的市场化,能够使中国美声艺术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创新与发展。

3 总结

美声唱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具有科学性、世界性的歌唱方法,中国美声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总结,不断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美声新的思想与内容,才能够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国美声的创新离不开市场与人民大众,市场为中国美声艺术提供了雕刻与创新途径,人民大众为中国美声艺术提供了创新内容,因此,中国美声艺术的发展要立足于市场与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魏新晔.“继承、发展、创新”—美声唱法中国化[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5.

[2]庄虹子.中国美声艺术发展途径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13(04):77-78.

[3]赵颖.试论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东方教育,2015(12):25-26.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蒙本班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中国
市场发展趋势下的电子商务运营教学研究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