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2017-10-21 19:11九龙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教学理念影响

九龙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其有着一套完整的声乐发声训练体系。在二十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之后,就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教学观念的演变以及教学方法的借鉴与融合,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声乐作品和题材以及表演形式,而声乐教学理论也得到了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學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演唱技巧方法对西洋美声唱法的借鉴。

【关键词】西洋美声唱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演唱技巧;教学理念;影响

美声唱法被引入我国之后,与我国的民族声乐碰撞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剧烈的火花。美声唱法曾一度风靡全球,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可见它的魅力独特之处。中国人在运用美声唱法时很是讲究,无论是语言、吐字还是行腔走韵都别具风格。简而言之,西洋美声唱法不仅拓宽了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研究,而且还改变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理念。

1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和融合

1.1 气息运用

我国民族声乐既保留了传统民族声乐的特色技巧,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呼吸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老师会强调学生在吸气时要想闻花香一样去吸气,并用横膈膜保持住吸气的感觉,将呼吸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产生的对抗了作为气息的支点,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住吸气状态。在演唱《我住长江头》《思乡》等创作歌曲时,为了追求声音的连贯,通常是沿用美声唱法中的连音唱法,因为这种唱法是不允许在句子中间换气的;在演唱《兰花花》《小白菜》等浓厚的民族地域色彩的歌曲时,要仍保留着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时偷气、换气、取气等方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用气唱情的,为了突出作品的抑扬顿挫,经常利用小气口这个技巧来切断乐句,通常表现在哭泣、诉说等情感时;而大口气则是为了爆发情感或者表现出激烈情感。另外,《牧笛》《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等放映民间风情新创作的歌曲也采用了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技巧,借鉴了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技巧。

1.2 咬字和吐字运用

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言而发展起来的声乐艺术,如果用美声唱法来歌唱中国歌曲,想保证咬字、吐字清晰且声音流畅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意大利语言的咬字习惯和我国汉语咬字习惯不同,意大利语言的“子音”和“母音”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人们经常说歌唱家的嘴在咽部,自从我国民族声乐在教学中借鉴了美声唱法之后,为了让字的着力点靠后,就强调歌唱者降低喉头位置,提起软腭,立起后咽壁,从而建立一个稳固的咽腔。并通常让歌唱者练习意大利语言a(啊)、e(哎)、I(衣)、o(噢)、u(呜)这五个近距离的母音,只要能够咬清五个近距离的母音,那么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变得通畅,从而更好的找到共鸣。我国最早一批学习美声唱法的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和周小燕等人曾用美声唱法演唱了《康定情歌》《长城谣》《黄水谣》等中国歌曲,效果反响极好。而当代也有一些歌唱家所演唱的作品也正不断扭转人们对美声唱法咬字、吐字不清楚的观点,如廖昌永、戴玉强、杨洪基等人。

1.3 共鸣腔体的运用

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唱法是以口腔共鸣的,而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自从借鉴了美声唱法之后,改为混合共鸣,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歌唱时打开喉咙,并建立稳定的声音通道,以便调动共鸣腔体,从而改变我国民族声乐在歌唱时的挤、压发出声音的方法。混合共鸣不但能够根据音高的变化来调整共鸣腔体的大小以及音色,而且还可以使声音具有像金属一样的光泽。在演唱《祖国万岁》《沁园春·雪》《中国大舞台》等类型的歌曲时,使用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歌唱技巧则更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魄。而在演唱《多情的东江水》《绣荷包》等感情细腻的歌曲时,则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对嗓音和共鸣进行调整。因此,为了解决能够歌唱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提出了各上、下、上中、中下、前、后、大、中、小等支点理论,从而能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风格特征。

2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以及借鉴美声唱法后的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2.1 我国民族声乐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我国民族声乐在80年代之后,民族声乐课程发展的极好。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得知,在1997到2006年间,我国民族声乐理论科研工作得到了极好的发展空间,不但其研究方向越来越广泛,而且研究的课题也越来越详细。在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如何运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曲”、“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唱法的差异”等研究课题。

2.2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借鉴美声唱法后的现状

以学习美声唱法为主,兼顾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我国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民族声乐教学中,都是以外国歌剧和艺术歌曲作为教材的。之后萧友梅、赵元任等音乐作曲家创作出我国的艺术歌曲,于是人们开始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随着创作歌曲的增多且声乐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于是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歌曲的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而我国当时的声乐作品均是采用歌词和古诗词进行创作的,但是神奇的一点就是,声乐作品的风格却具有西洋艺术歌曲的韵味。

2.3 以演唱民歌为主,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

在民歌声乐教学中,最早在演唱民歌时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的人是王品素、汤雪耕等人。王品素是第一个将美声唱法融入我国民族歌曲教学中的,她经常揣摩戏曲曲艺和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并爱好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声特点,她开创了民歌教学学院派,先后培养了22个不同民族的歌手。

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既保留了戏曲曲艺的吐字韵味,同时又借鉴了美声唱法混合腔体的共鸣,不但充分发挥了声音色彩,赋予声音立体感,而且还增强了声音的功能性和可塑性,提高了歌唱者的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

3 總结

综上所述,西洋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不但改变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方式,而且还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科研和声乐创作。目前,美声唱法和我国民族歌曲的相互融合,不但使我国民族歌舞呈现除了多种艺术风格,而且也逐渐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拓展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路,从而使我国的民族歌曲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李萌萌.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研究[J].通俗歌曲,2016(01).

[2]杨永刚.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24):115-115.

[3]李婉.浅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15(05):27-28.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蒙本班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教学理念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