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歌词吐字与发音特点

2017-10-21 19:11杨晓庆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发音

杨晓庆

民族声乐作品主要是由歌词和旋律构成的。就我国的民族声乐而言,汉语普通话是歌词部分的主要标准音。普通话自身具有清楚、表达力强的特点,因此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发挥了传情达意的作用。但是想要做到歌词吐字和发音的清晰必须要对其发音特点有深入的了解,本文将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歌词吐字与发音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歌词吐字;发音

在汉字吐字练习中,我们之前所言用的训练方式一直是十三辙,而且这种训练方式也被广泛的应用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但是其韵内的一些发音规律并不统一,因此存在不少问题。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歌词所使用的是普通话,因此在歌词演唱时要遵循汉语普通话的音節构成,这样才可以确保歌词吐字和发音的准确性。

1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歌词吐字与发音内容概述

歌词是民族声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吐字和发音的准确可以将歌曲中所要传递的情感完整无误的专题给听众,进而产生共鸣效果。汉字发音所强调的是喉头、舌、唇等相互配合。在发音的过程中,声音的发音位置一般是在发声器官与气息相互作用的点;而气点则是在气息最前端和发声腔体摩擦共鸣的位置。共鸣一般分为头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但是因为各个腔体对声音所产生的共鸣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共鸣之后的音色也是不同的。这最终会影响到歌曲的情感传递和艺术效果。之前人们在对歌词的吐字和发音训练时所采用的是十三辙的练习,它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音色保持统一,但是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当前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歌词吐字和发音训练时更倾向于从普通话的音节构成角度出发。汉字的音节主要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其都具有自己不同的发音和吐字特点,只要我们掌握了相关的特点,就可以做的更好。

2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歌词吐字和发音的特点

2.1 声母的发音特点

声母一般是位于音节的开头位置,只有将它发音准确才可以为吐字准确奠定基础,所以说在歌词演唱时声母发音的清晰度和最后的演唱效果关系十分密切。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七种类型:(1)以b/p/m为代表的双唇音,在发音时要把把发音的力量集中在唇部的中间位置。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音无力的现象。比如在《女儿歌》演唱时,歌词中的“六月里的黄河冰不化”,冰和不都是双唇音,一定要将力量集中的双唇中部,不要使嘴唇出现松垮的现象。(2)以f为代表的唇齿音,上齿和下唇要自然接触,常见的问题是接触的面积过大,导致发音比较笨拙。例如:《女儿歌》中“天上的沙鸽对对飞”中“飞”就是唇齿音,因此要使上齿和下唇适当接触。(3)以z/c/s为代表的平舌音,常见问题是把舌前部都贴在上门齿背上或者伸到下齿中间;(4)以d/t/n/l为代表的舌尖中音,演唱时容易出现舌尖发音无力的现象,最后使发音过于松散。比如在《燕子》这首歌曲中,歌词“亲爱的听我对你说一说燕子啊”,“的”和“听”等都属于舌尖中音,因此一定要绷住舌尖不可以松散。(5)以zh/ch/sh/r为代表的翘舌音,舌尖需要翘起,接触到硬腭前部。比如在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时,有这样的一句歌词“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其中四个字都是翘舌音,因此在发音时需要遵循其发音特点,避免出现发出平舌音的现象。(5)以j/q/x为代表的舌面音,舌面前部需要接近硬腭前部。同样在《我爱你,塞北的雪》当中“你是春天的亲姐妹哟”,“姐”和“亲”都是舌面音,所以要按照发音规则发音。(7)以g/k/h为例的舌根音,发音特点是舌根接近软腭和硬腭的交界处,在演唱时会出现舌根过前或者过后。

2.2 韵母的发音特点

在汉语中的韵母一共有39个,按照语音结构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

2.2.1 单韵母的吐字和发音特点

单韵母a在发音的过沉重,要使舌尖和下齿龈接触到。比如在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曲的歌词“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了腰板也像十七八”。其中的“八”和“发”在发音时都要遵循单韵母a的发音特点;o/u/ü等单韵母发音时双唇需要呈圆形,比如歌词“我为亲人熬鸡汤”,这是选自歌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中,在这句歌词中的“我”中就包含了单韵母“o”,因此在发音的过程中要使嘴唇形成圆形,嘴角不要咧开;单韵母e在发音时嘴角需要向两边稍微的展开,舌面的中部则需要稍微的凹陷。这个单韵母在演唱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单韵母i发音时,嘴角也需要向两边展开,常见问题是舌位的不明确,进而出现发音模糊的现象。

2.2.2 复韵母吐字和发音特点

复韵母有两个单元音组成的也有三个单元音组成的,但是在发音时并不是在两个元音或者三个元音之间移动的过程,而是要将其中一个重要的元音表现出来。比如在两个单元音组成的复韵母中,开始的元音发声大的为前响二和复韵母,尾部元音发声大的则是后响二和复韵母,前者发音特点可以以《梅娘曲》为例,“梅”在发音时就需要做到先强后弱;后者以歌曲《王贵是个好后生》为例,其中的歌词为“累死挣活过光景”,其中的“过”和“活”需要做到先弱后强。三合复韵母中则是需要中间的一段声音比较大,只有掌握了韵母发音的特点才可以在演出时找到发音的着力点。

2.2.3 鼻韵母的吐字和发音特点

鼻韵母是指带鼻尾音的韵母,一般而言在汉字中的元音之后有两种类型的鼻音韵尾,分别为n和ng。鼻韵母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需要从元音移动到鼻辅音的尾部,因此在元音尾部会受到鼻辅音的影响,也就是说会出现半鼻音化的现象。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鼻尾音被弱化或者是直接被去掉,甚至也有把鼻尾音发生鼻化元音。比如“美丽的歌声多清脆”,这句歌词是选择歌曲《心上人像达玛花》,这句歌词中的“清”和“声”到包含了鼻韵母,因此在演唱发生的过程中要按照鼻韵母的发音特点进行发音,避免鼻尾音被丢掉或者弱化的现象出现。

3 总结

中国民族声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久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财富。民族声乐作品主要是由歌词和曲调构成的,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歌词标准音为汉语普通话,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要遵循普通话的发音和吐字规则,明白其特点,为今后更好的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姝君.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歌词吐字发音的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4):143-145.

[2]徐恩煊.民族聲乐与戏曲中咬字吐字对作品的情感表现[J].大众文艺,2012(20):102-103.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蒙本班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猜你喜欢
发音
I’m a Little Teapot
BR Sounds
中韩“济州”的“济”发音研究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 i? /
Playing with “au”
Playing with “ar”
Playing with u_e
Pronunciation of Vowe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