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在彝族乡村盛行之探析

2017-10-21 20:13确摩脚尔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乡村彝族

在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赌博”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处于1956民族改革后的彝族乡村社会,“赌博”大行其道,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生产、家庭关系以及社会稳定,阻碍彝族农村社会的发展。彝族社会的经济、思想和文化都有它的地方性、民族性以及特殊性。对此,笔者从经济、环境和文化上进行了对于“赌博”在彝族乡村社会肆意蔓延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赌博;彝族;乡村;盛行

赌博,追根溯源,始于先秦,然后以不同的类型存在于每个朝代,数千年被贴上“社会陋习”的标签,却经久不衰。下至黎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近年来,生活在边远地区、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的彝族乡村地区,各种类型的“赌博”之风越演越烈。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笔者希望通过这次探析,找出“赌博”盛行之根源,以减少赌博现象促进彝族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赌博的概念

研究“赌博盛行”的前提是要了解赌博的概念,关于赌博的概念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字面解释是;用斗牌、掷色子等形式,拿财务作注比输赢。学术界有四种观点:一:赌博系指在意识到冒险和希望获利的情况下,以某些有价值的东西作为赌注所进行的竞赛,其结果全凭机会决定。二:赌博系指将钱或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在游戏、竞赛或不确定事件结果上的冒险,其结果取决于机会或技巧。三:赌博系指用斗牌、掷骰子等形式,靠机运或侥幸拿钱做注比输赢的行为。四:“赌博者,基于偶然的事情而决定利益之得丧者也”。

虽然都不同程度阐释了赌博的概念,但是,赌博的类型和方式繁多,都未尽数道来。在笔者调查得知,任何“赌博”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如今的“赌博”,已经不止于上述几点,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一种普遍的娱乐方式。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的作用。单从字面上来看,“赌”泛指“挣输赢”,“博”泛指“博取、取得”。 “赌博”不一定仅仅是获取钱财,从古至今,良性的“赌博”还能怡情,开发智力。 第一点和第二点都认为赌博是一种“冒险”行为,都带有“不确定性”,能否“获利”取决于“机会”。但是却言词有些片面,常言道“小赌怡情”,在古时,皇帝会和自己的大臣、嫔妃们下棋;如今,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用一角钱的硬币来打麻将、小区里五六十岁退休的叔叔阿姨为了让退休后的日子过得不无聊,也在用一角钱,或者一元钱来作赌注打发时间。这些参与”赌博的老年人,仅仅是将之作为怡情娱乐、沟通交流的方式。第三点通过例举来界定“赌博”之概念,过于局限性。第四点对“赌博”的概念界定过于抽象化,没有看到实质意义。

2 彝族乡村“赌博”之风盛行的背景

2.1 地理环境因素

H乡位于凉山的东大门,和宜宾的屏山县隔河对望,是个汉彝杂居的乡,这里与外界联系主要靠一条公路----通乡公路。一直以来,这里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到过县城、州府,更别提到过宜宾市、成都市、重庆等其它相对较近的大都市了。自1996年,H乡街上占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汉人住户逐渐迁往外地,村里的汉族村民也开始迁离,而高山上稍微富裕的彝族人就下山购买下他们的住宅和店铺。到2006年,乡街上仅剩一家汉族居民还经营着一家杂货铺,最早经营商铺的那部分彝族也都相继迁离,街上的居民和商铺经营者都是后来迁入的彝族。由于交通、通讯、经济等不发达,这里没有供人们娱乐玩耍的广场,更没有任何设施设备,没有足球场,亦没有篮球场。人们依旧过着“早上听鸡叫,中午听蝉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

2.2 经济因素

全乡均属二半山地区,但因境内森林密布,气候条件与其它二半山地区迥然不同,雨水多,适合于茶叶、竹子、林木的生长。经济林木以木材、茶叶为主,所以H乡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经济作物,种植的土豆、玉米、大豆等只够自己食用。尤其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后,那些之前拿来种玉米、土豆,收成又不好的土地被种植了竹子、林木。乡民最忙的季节只剩下每年清明前采茶,4月20日左右去竹林搬罗汉笋,8月20左右去搬大竹笋,每次出笋的时间只有20天左右。这也是H乡最主要的經济来源。收入的多寡全凭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行动力决定。其余时间,H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比较清闲。而这样清闲的日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跟着频繁。人类总是具有创造性的和模仿力的,人们开始寻找娱乐方式,小商店成了他们的好去处,纸牌,麻将成了最好的娱乐工具,渐渐也成了参与者都想以此来“捞一把”的赌博原因、也成为个别人的重要“谋生”手段。在H乡,有通过赌博盖起楼房买了轿车的,也有将家底一次输光,导致家庭分裂的。

2.3 文化因素

彝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彝族人民以其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灿烂文化: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典籍文化浩繁深邃,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服饰文化绚丽多彩,民居文化异彩纷呈,礼俗文化、毕摩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文化灿若星辰,医药文化特色鲜明...彝族人民为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当前彝族乡村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文化保守主义,另一种是盲目跟风的变质现象。文化保守主义者津津乐道于彝族的悠久历史,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将外来文化定义为“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盲目跟风的变质现象,全盘否定彝族传统文化,对彝族传统文化采取一种“譏笑”的态度,对现代物质文明及外来文化盲目追求与崇拜,不加辨别。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强势文化的不断侵袭带来的自我位置缺失,无疑成为了彝族文化保护上的一大重症”。以前婚嫁场合跳的“达体舞”:(1)、“对歌”(2)、“摔跤”(3),换成了如今震耳欲聋的“迪斯科”、换成了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的“赌博”。旁边“跟赌者”(4)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

3 如何刹住彝族乡村“赌博”之风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刹住赌博之风,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H乡交通通讯时断时续,乡民们十天半月的看不上电视,打不通电话,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空虚,娱乐设施缺乏是造成赌博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想要通过赌博发家致富是次要原因。

3.1 政府要加强对道路,网络,水电的监管。

保证H乡交通通讯的正常运行,增加乡民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形成与世隔绝的状态。将地方频道的卫星普及到乡村,尤其是彝语频道。让村民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

3.2 政府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乡民只能通过“赌博”这样的形式来消遣时光。修建乡民活动点,如足球场、篮球场、广场等,引进各类健身器械,修建图书馆,领导干部定期组织乡民进行各类地方性的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用实用性强的物品等来奖励優秀者。增加乡民参与的积极性。让乡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让精神生活不再空虚。乡民有了学习和娱乐的地方,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赌博”的诱惑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3.3 党员干部加大宣传国家对老百姓创业致富的惠及政策

积极带动乡民寻找致富的道路,比如养殖业,在H乡适合种植核桃、养高山土鸡,高山土猪等。以此来增加乡民的经济收入,使乡民们“个个有事忙”、“个个有钱挣”。乡村剩余劳动力被转移,自然就不会再有因为“无所事事”而赌博的人。

3.4 主动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治标不治本当然不行,乡民要养成主动接受教育,主动学习,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认知水平,从思想上认识到“赌博”的危害,主动远离“赌博”,远离“赌博”群体。

注释

①是彝族人民在劳动中自创的舞蹈,动作优美易学,极具广泛的群众性及较高的娱乐性。

②在彝族婚嫁中,男女双方各派代表对歌比高低。歌词都是临场发挥、触景而生。相似于汉族的“对对联”。

③彝族摔跤是在比较正式又喜庆的场合进行比赛的体育运动,在婚嫁场合男女双方各派参与,以平局最为吉祥。

④在赌博的过程中,围观者根据自己的判斷向那些自己认为会赢钱的一方加筹码,赢了得双倍,输了便没有。

参考文献

[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1:699.

[2]牛津法律大词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443.

[3]法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627.

[4][日]牧野英原著,陈承泽译.日本刑法通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76 .

[5]谷星.民族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思考[J]. 凉山文博,2012(02).

作者简介

确摩脚尔(1984-),女,彝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现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人类学。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重庆市 400715

猜你喜欢
乡村彝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彝族器皿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