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帮助策略

2017-10-21 20:41缪津娴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应对策略幼儿

缪津娴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在幼儿园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幼儿园中经常看到有的幼儿被部分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幼儿欺负的场景,攻击性行为有很多种,如踢人、咬人、骂人、扯人等,包括可见的带攻击性的行为和隐性的攻击的意图。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家庭、生理、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然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严重的可致长大后容易变成犯罪行为,所以我们必须要全面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从多方面入手,正确地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策略

1 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及表现

攻击性行为是指: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幼儿在身心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导致人际关系发展的不协调。幼儿由于年龄较小, 幼儿攻击性行为比较频繁。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们也较为喜欢集体游戏,另一方面也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发生冲突矛盾,自然会产生了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在幼儿园,由于一些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幼儿的影响,常常导致受其欺负的小朋友产生心理恐惧,甚至不愿上幼儿园。攻击性行为还会延续至青年和成年,会出现人际处理不好的情况。

2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2.1 家庭因素

2.1.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里总有父母长辈们,对孩子们开说他们就是自己活生生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而且现在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爸爸妈妈也都是独生子女,大都是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中有老人带孩子的,由于孩子们都是自己第三代,只知道宠爱、溺爱自己的孩子。

2.1.2 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模式方面,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两种类型的家庭,由于没有把握好对幼儿教育的限度。“绝对权威”型的父母过于控制幼儿,希望幼儿任何事都能听自己的,压制了幼儿的自主性,易于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2.2 生物性因素

從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因此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在幼儿园中,有些幼儿性格活泼外向,同样脾气也比较急喜欢挤在人群中玩耍,由于孩子们都在一个集体中这样就更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也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生理因素也只是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次要部分。

2.3 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 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 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时, 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 而这种挫折感一旦发泄出来,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人对物产生攻击性行为。例如:在幼儿园中,某节美术活动进行过程中,甲想要获得作画的画笔,刚好此时画笔被乙拿走,于是甲幼儿便与乙幼儿进行争抢,甲争抢不过乙,便对乙做出攻击性行为,这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攻击性行为的案例。

2.4 社会(媒介)因素

由于各种大众传媒方式的日益丰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也加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如:手机、电视、平板电脑、游戏机……幼儿用于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逐渐增多,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动画片,由于国产动画片在投入和制作技术上的欠缺,所以引进了国外动画片,其中很多内容暴力,很多幼儿禁不住去模仿攻击动作,将这些模仿到的攻击性动作运用在与其他伙伴的交往中。

3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和引导方法

3.1 家园合作,沟通教育方式。

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相处融洽,少冲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给幼儿温暖的地方,只有相处融洽的家庭,才能给予幼儿该有的温暖。不是每天让幼儿在一个充满暴力与冲突的环境中成长。不然孩子长大后也是充满暴力倾向,只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如果父母能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是怎么样的,在想些什么,从而彻底抑制其攻击性行为。

3.2 以榜样示范引导幼儿行为

父母从自己做起,对幼儿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在了解完原因后,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打骂,而是要用一种交流、谈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自己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会幼儿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这对幼儿以后的做人做事都有较深的影响。

3.2.1 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园要开展多种活动,使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情绪得到合理排解,在与他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为了自己的需求,常常与他人产生冲突,或遭受挫折或需要未满足等,从而积聚攻击性能量。而这种能量一旦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通过某种方式释放攻击性行为。

3.2.2 奖罚分明,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其一,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能过分严格地用惩罚的方法。因为过分严格的结果无异于有两种,一种是有些幼儿因害怕教师责怪,只好乖乖地“安分守己”,这会挫伤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种是教师要求过严容易使幼儿导致心理逆反,与教师形成对立,这反而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4 结论

通过观察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的分析,明确了幼儿攻击性行为需要家园共同努力,正确引導其行为。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积极取得与家长的配合。但是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幼儿园教育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一个幼儿园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当然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以上是我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初步探索和研究,有待于在实践教学中更好的研究,积累我的教学经验,以便于更好地运用到我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朱静.自信心训练在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16-118.

[2]杨畅.攻击性行为与家庭教育[J].观察思考,2012(07):41.

[3]吴霞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9):64-65.

[4]姚自慧.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和预防[J].苏州市妇联,2006(04).

[5]马开剑.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科学认识与综合矫正[J].教育心理探薇,2000(09):23-2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应对策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