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2017-10-23 01:10邸凌
当代贵州 2017年37期
关键词:六枝特区牛场生态化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邸凌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邸凌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建设中的生态,发展中的经济,让六枝人收入大幅度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凸显。

自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认定为“中国凉都”,六盘水通过不断努力,逐渐完成了从“煤都”到“凉都”的华丽转身。而今的六枝特区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的引导下,正在以自己的探索,为“凉都”品牌赋予更加充实的内涵。

六枝特区,这个有着“画廊”之称的贵州西部山城,生态与产业的结合已经日益紧密。

种好生态产业化“摇钱树”

“下一步将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还要引进公司开发杨梅附属产品。”站在最为集中的“古杨梅群”中俯瞰岱瓮村,村主任施辅城向记者描述着未来的发展规划。

岩脚镇岱瓮村森林覆盖率达85%,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明村”。如何将优质的生态转变为产业的发展?岱瓮人在杨梅树上打起了主意。作为六枝特区远近闻名的“杨梅村”,村里有树龄上百年的古杨梅318株,千年以上28株,最老的树龄高达1200余年,形成壮观的“古杨梅群”。如今,岱瓮村的杨梅产业已发展到1500亩,今年总产量达400吨,产值高达400万元,该地村民户均增收达1万元。

“今年比去年又多赚了2万元。”村民孙照亮告诉记者,由于今年的杨梅个头大,果肉鲜嫩,味道爽口,家里3亩杨梅树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除了杨梅树,“一棵树发展成一个大产业”,也成为六枝特区寄托在樱桃上的期望。

近年来,六枝特区以“三变”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山地特色林业产业呈“井喷式”发展,全区经济林面积达32.65万亩,其中樱桃种植面积7万亩,已建成以凉都红樱桃、车厘子为主的产业园区1个、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种植大户38家,樱桃产业链年产值达1.25亿元,用一颗红樱桃实现精准扶贫,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4月,在樱桃嘉年华旅游文化活动开幕式上,六枝特区落别乡还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樱桃名县”称号。

念好产业生态化“致富经”

如何将产业进行生态化的发展,六枝特区黔中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华萍感受深刻。

“优质的生态资源不能浪费。”2015年以前,来自重庆的唐华萍主要在六枝特区从事茶叶育苗工作,经过考察走访,终于决定在牛场乡高坪村成立茶叶公司,如今,通过“三变”模式,茶园规模已达6000亩。“这里日照充足、海拔适宜,种出来的茶叶清香无比。”唐华萍称,明年还将继续扩大种植品种和规模。

享受牛场乡生态红利的并不只是像唐华萍这样的“贵漂”。如今,牛场乡已在黄坪、平寨、箐脚、兴隆四个村连片种植茶叶1.2万余亩,配套建设57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一个,4条茶叶加工流水线,涉及贫困户820户1774人。

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下,牛场乡的辣椒产业也“敲开”了致富的大门。

据统计,牛场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00亩左右,为用好用活牛场辣椒这块农产品地理标志,牛场乡把鼓励引导广大群众发展种植辣椒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来抓,依托适合辣椒生长的水土资源优势,引导广大农户种植辣椒,并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种植户倾斜帮助,全力扶持农户发展牛场辣椒这一特色高效产业。

牛场乡除了大力发展茶叶、辣椒产业外,还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枇杷、刺梨、洋芋、蔬菜、水果苞谷连片种植以及肉牛、香猪、蛋鸡、商品鹅养殖基地“六片四地”产业布局,逐步实现产业全覆盖。

截至目前,牛场乡已完成五星枇杷种植7500亩,刺梨种植8000余亩,核桃种植1.3万余亩,优质洋芋种植3000亩。另外,1000亩的蔬菜基地、1000亩水果苞谷基地已完成土地丈量,正在抓紧种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布好农业现代化“大格局”

岱瓮杨梅、郎岱猕猴桃、落别樱桃……这些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品牌只是六枝特区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六枝特区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目前,全区累计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131.8万亩,除部分已收获的蔬菜、中药材、花卉苗圃、牧草等产业外,现实有产业基地面积92.5万亩,其中茶叶15.61万亩、猕猴桃2.86万亩、核桃28.4万亩、刺梨12.82万亩、特色经果16.5万亩、蔬菜2.81万亩、中药材8.3万亩、油茶1.01万亩、红豆杉0.45万亩、花卉苗圃0.71万亩、牧草种植3.03万亩。

目前,建成产业基地52个,其中标准化基地18个,规模化基地34个。建成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2个,其中建成落别、新华、新场、牛场等万亩茶叶基地7个,建成月亮河、郎岱、龙河等万亩精品水果基地5个,特色产业产值达22.3亿元。2017年新增农业产业21.04万亩。

如今的六枝特区,“煤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标签,转型后的农业品牌正在崛起。

全区“三品一标”认证面积逐步扩大,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达65.4万亩,获得无公害农(畜)产品和产地认证52个,有机食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6个。2017年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28.1万亩(涉及5家企业8个基地),产品认证申报11个,绿色食品申报5个,农产品农残抽样检测1071个,合格率100%。全区茶叶、岩脚面、郎岱酱、有机鸭蛋、绿壳鸡蛋、有机红米等特色农产品已初具规模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建设中的生态,发展中的经济,让六枝人收入大幅度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凸显。

图为郎岱高效农业生态园区。(六枝特区党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六枝特区牛场生态化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关工委召开“五老”人民陪审员座谈会
规模化牛场牛群的结构及防疫要求介绍
201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贵州赛区比赛在六枝开幕
六枝特区委离退局把温暖送到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