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大布局

2017-10-24 13:33董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纲要流通医药

●文/董鹏

201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于10月25日正式下发。其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政策性指导。对于药品流通行业而言,《纲要》除了带来利好,也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医药流通行业将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迈进?

打通医药流通的“脉络”

目前,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的发展窘境。与国外相比,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还存在一些差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费用率高达7%,而美国和欧洲药品流通行业费用率只有1%~1.5%;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1%左右,而美国为1.5%~2.5%,欧洲为2%~3.5%。因此,大力鼓励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实现集约化发展,尽快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布局才是顺应形势的有效之举。只有这样做医药物流的成本才能逐步降低,药品的安全性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而《纲要》的出台正是顺应了国家的改革,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以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

《纲要》中提出,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这也意味着,能否继续生存将是大多数流通企业最大的问题。

此外,还要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在满足医药物流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邮政、仓储等社会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全国范围将产生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全国性、区域性大型骨干药品流通企业,且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的药品流通企业将明显增多,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正在落地的两票制和其他财税政策的实施,将使得药厂用于“渠道”的费用高度透明化,因而,中小医药流通企业也将因此面临生存危机。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现有的医药供应链冗赘,而且抬高了医药价格,掣肘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效率。正基于此,2015年10月19日,首届“APEC国际大健康论坛”上成立了“创新大健康产业联盟”(以下简称“创盟”)。“创盟”的发起作为一个医药改革的起点,借助了APEC等相关资源,通过官、产、学联动,协会与中外企业联动,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以行业联盟方式来共同驱动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升级。新成立的这个“创盟”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打通,从用户获取信息到对接优质的服务,使得很多信息能够落地。对于跨界整合资源、提升行业效率,助力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国际声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史上最大“风口”期,需要整合各界的力量,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强化区域资源优势及分工布局。对于很多传统企业而言,它们的营销方式也正经历着转变。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纲要》在推进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等方面,对一批跨国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起到了引领作用。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医疗流通企业有1.3万家,但真正合规的不到3000家。在最近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对药品流通的大整治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200多家医药商业企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被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被吊销。通过整顿之后,大量不合规的企业将被淘汰,也将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同时,在两票制的冲击下,主营业务为“倒票”的上千家医药商业企业将关门倒闭,医药商业领域的并购重组浪潮正风起云涌。在商业公司整合的过程中,被吊销、注销或因业务减少而倒闭的企业数量会逐渐增多,一些代理商可能直接面临被上游企业收购、转行或者淘汰出局的命运。

商务部《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披露,位列2015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前15位的医药商业企业,业务收入都在百亿元以上,这15家企业的合计规模接近我国药品流通市场规模的50%。在业内权威人士看来,随着政策的推进和竞争的加剧,药品流通行业通过资本运作持续活跃,巨头们谁领风骚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当下,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迅速成为行业龙头。流通行业大整治使得一些医药商业开始出现倒闭或者想退出市场的现象,这是大型商业集团抢地盘的好时机,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将出现拼抢高潮。

国家卫计委高度认可福建“三明医改模式”,而三明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立省级医保办,并且全面实施两票制,集中采购药品,获得国家大力推广,要求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鼓励联合采购。这种集中药品采购模式对医药企业是不小的打击。因为一旦落实医疗机构的采购主体地位,药品行业将进行更全面的市场竞争,使企业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价格、服务、规模、管理的全方位竞争将使行业进行一次整体升级。这样的市场竞争,对药品流通企业的供应链的运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是严酷的挑战,在未来行业集中度极大提升的局面下,全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将大大减少,正如美国医药物流企业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之后,全国只有5家一级药品批发商,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

药品出厂价格信息追溯,以及药品价格谈判机制一旦建立,国家对药品价格的控制能力将大幅度上升,所有的供给环节都将受到挑战。预计在《纲要》实现的同时,我国很可能出现巨型的制药企业以及大型的药品物流企业。

医药电商将成为发展趋势

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加强了对医药流通的监管,对医药企业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改进医药流通给予了政策支持。为此,《纲要》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广泛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企业可以用无线射频、全球卫星定位、无线通讯、温度传感等现代物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改造传统的医药物流方式,不断提高流通效率。

在《纲要》出台的大背景之下,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将会是一片蓝海,在得到规范与监管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平台将作为药品流通的新渠道与模式而获得大力推广,从而为医药企业和药店提供对等的信息流,帮助整个医药产业的流通全过程实现信息对接,整合全产业供应链优势资源。药品流通行业的地位在未来将会有所加强,药品流通企业也将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比如平台沉淀的流通数据,都将为医药企业供应链提供数据反馈,促进医药工业实现以销定产;在营销服务方面,医药物流企业将承担更多的药品销售职能,帮助对接零售终端的通路。这也意味着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将进一步减少,纯粹的医药贸易公司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

医药电子商务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医药工业、商业、零售服务终端与互联网、互联网医疗服务及垂直社群平台的双向整合,以医药互联网产业B2B+O2O平台为基础,整合全产业供应链优势资源,不断加速行业聚合,为大健康产品和服务建立直达的营销通路及高效的供应链网络;打通从医药工业到商业,到终端消费者的跨界融合,真正实现医药产业链与互联网技术、模式的有机融合,有效控制药品流通成本。

药品流通企业也将不仅限于B2B,还会蔓延到O2O,但并非是替代,而是互相合作,实现医药下游的流通服务。作为流通的下游药店,把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反馈给供应链,这对三方都是有利的,也对大健康产业有着促进作用。药店以前就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现在能够用一些互联网的工具,掌握消费者的重要行为、重要习惯,同时给予一些指引,这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一个积极的作用。

医药流通企业的所有的流通数据不仅用来做数据分析,为医药企业提供反馈,了解销售渠道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实现追溯体系,一旦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追回,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因此,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

《纲要》对药品流通企业的愿景是企业规模巨型化、行业集中垄断化、服务能力多样化、供应链管理智能反馈、成本控制世界级,促使药品流通行业出现国际一流的巨型企业。未来社会对药品流通企业要求会更高。实际上,现在部分企业正在按照《纲要》愿景积极发展,如:拥抱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及内部IT管理系统,摆脱以往靠人力打包、分拣和追溯的落后模式,这将进一步挤压不规范企业的生存空间,逼迫其退出市场。

猜你喜欢
纲要流通医药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传统医药类非遗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