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治疗中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的效果观察

2017-10-25 03:4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529100苏宏钊林云雁廖海石唐国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2期
关键词:窦口鼻道真菌性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529100)苏宏钊 林云雁 廖海石 唐国鹏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在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应用价值,但是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会对治疗的最终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本研究对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医院接受的8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7.6±4.3)岁。对照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5.8±4.1)岁。临床资料数据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治疗,即局部浸润麻醉和鼻腔表面麻醉,在患者仰卧位实施鼻腔手术;患者卧位实施上颌窦手术。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展开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用1%利卡因(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9215053H)和0.1%肾上腺素棉片,鼻腔黏膜膜表面麻醉3次,每次时间5min。并用1%利多卡因加3滴0.1%肾上腺素,眶下神经及碟腭神经局部浸润麻醉。镰状刀切除钩突后寻找上颌窦自然开口,切除中鼻道中钩突、使上颌窦自然口开放,在上颌窦口使用反向咬切钳或40度切割器扩大至1.5×1.5cm[2]。用弯吸头将上颌窦中的病变组织清除,再将下鼻甲前端往内轻微骨折,并在距离鼻甲前端后1cm位置的下鼻道外侧,将黏膜切开使骨质暴露,再使用下鼻道开窗器开窗,使用咬骨钳对骨窗扩大。保持30度或70度的鼻内镜下角度结合手术器械对上颌窦中的黄色干酪物进行清理,并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清洁。术后在使用高膨胀海绵填塞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 ①治愈:患者术腔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没有脓性分泌物或是真菌团块产生。②有效:患者治疗后术腔上皮化,窦口开放状态下,未见真菌团块,但有脓性分泌物出现。③无效:患者治疗后术腔没有上皮化,且窦口开放不良或是呈闭塞状态,且有脓性分泌物与真菌团块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版本软件对组间数据差异进行检验,将计量资料(±s)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见附表。此外,两组患者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附表 两组患者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比较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属于耳鼻喉科中的常见病症,将鼻内镜手术应用在真菌性鼻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清除窦口鼻道中复合体的病变组织。这种开放窦口的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窦腔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并通过异常结构的矫正、窦口阻塞方式的消除,促使患者鼻窦通气引流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并在下鼻道开窗治疗的配合协调下,使上颌窦中的较大霉菌团块及病变组织进一步清理,从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有利于术后窦腔冲洗及复查窦腔恢复情况。所以,在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时,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鼻内腔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康复率也较高。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窦口鼻道真菌性
鼻内镜下球囊扩张窦口成型术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鼻内镜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的相关因素分析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变异相关疾病分析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