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产妇早期翻身的临床应用探讨

2017-10-26 10:06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剖腹产侧卧位泌乳

徐 铮

(高邮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扬州 225600)

剖腹产术后产妇早期翻身的临床应用探讨

徐 铮

(高邮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扬州 225600)

目的 探讨剖腹产产妇术后应用早期翻身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剖腹产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配合早期翻身。观察两组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舒适情况。结果 观察组泌乳时间(28.69±3.28)h、下床活动时间(36.17±2.15)h、肛门排气时间(18.72±4.23)h,较对照组而言均更低,P值小于0.05;两组产后两小时舒适情况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观察组产后4小时、8小时数据分别为(2.45±0.54)分、(1.02±0.18)分,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早期翻身应用于剖腹产术后护理中,可促进产妇恢复,有效改善其舒适情况。

早期翻身;剖腹产;术后

剖腹产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产妇术后常因麻醉、切口的创伤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不仅使产妇的饮食和行为活动造成限制,还会导致腰酸背痛等情况的发生[1],对肛门排气时间、舒适感等均会造成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因切口疼痛产生抵触、恐惧情绪[2],拒绝下床活动,故引导产妇进行正确早期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翻身应用于剖腹产术后康复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剖腹产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产妇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最大35岁,最小23岁,平均(29.71±2.89)岁,其中18例为初产妇,7例为经产妇。

观察组:25例患者年龄最大36岁,最小21岁,平均(30.04±2.95)岁,其中17例为初产妇,8例为经产妇。

两组剖腹产产妇基线资料相比而言,差异性不明显,P值大于0.05,两者试验指标可科学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保持去枕平卧六小时,之后根据产妇情况,自行变换体位。

观察组予以早期翻身干预,分娩完成后,保持垫枕平卧两小时,之后予以早期翻身,操作实施前为家属普及相关知识,重点强调相关注意事项,耐心听取产妇主诉,根据其意愿进行合适体位选择,翻身操作实施时注意将手术伤口用腹带包扎保护,保持动作轻柔,缓慢翻身,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牵扯,引起疼痛。可选择低半卧位、侧卧位以及半侧卧位,半侧卧位介于仰卧及侧卧位之间,重力支点保持于髂骨及肩胛带后侧,上肢放置在身体前方,并保持肘部弯曲,下肢保持髂关节以及膝关节屈曲,小腿呈小角度弯曲,肩部及背部利用长枕进行支撑,避免肢体外转现象的发生;侧卧位可选择右或者左卧位,双臂保持向前,髂关节、膝关节屈曲,一侧下肢置于另一侧上方,同时上方下肢屈曲程度应大于下方,支点保持于肩胛骨以及髂骨;低半卧位则应略微抬高床头,以十五至三十度为宜,严格注意角度,膝部、腹部及胸部均应朝上。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舒适情况。

1.3.2 判定标准

舒适情况利用主观舒适度分级评分,4分表示不适感强烈,3分表示稍有不适,2分表示较为舒适,1分表示舒适。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泌乳、下床活动以及肛门排气情况对比

结果可知,观察组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数据分别为(28.69±3.28)h、(36.17±2.15)h、(18.72±4.23)h,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产妇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x±s,h)

2.2 两组干预后舒适情况对比

研究发现,两组产后两小时舒适情况差异性不大,P值大于0.05;观察组产后4小时、8小时评分分别为(2.45±0.54)分、(1.02±0.18)分,较对照组均更低,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产妇主观舒适感评分

表2 对比两组产妇主观舒适感评分

3 讨 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护理舒适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剖腹产产妇而言[3],在不干扰产后恢复的情况下,予以相关措施改善不舒适情况,对于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意义。

(1)早期翻身在剖腹产产后应用中,于卧床两小时后即可变换体位,基于产妇意愿前提下进行操作,不仅促使其达到生理舒适,其心理需求也获得一定程度满足,有助于情绪稳定、信心增强,且能转移产妇注意力[4],保证身心健康、缓解切口疼痛。本文结果中,两组产后两小时舒适情况差异性不大,P值大于0.05;观察组产后4小时、8小时评分分别为(2.45±0.54)分、(1.02±0.18)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观察组于产后两小时进行翻身,相比对照组六小时后翻身,更能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需求,通过定期变化体位[5],可避免局部受压情况发生,有利于肌肉放松,缓解腰部、颈部等不适。

(2)观察组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8.69±3.28)h、(36.17±2.15)h、(18.72±4.23)h,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这也显示出早期翻身,通过体位的转换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促进肠道蠕动。

(3)早期选择舒适体位有利于母乳喂养尽快展开,利于婴儿有效吮吸,而有效吮吸可刺激催乳素分泌、射乳反射,避免无效吮吸导致产妇产生心理压力或生理不适,影响泌乳。

(4)早期翻身活动临床发现还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5)早期改变体位还可避免长时间仰卧因增大子宫的重量导致子宫后位的发生,促进产后更好地康复。

(6)早期翻身改变体位结合踝足运动还可防止产妇因血液粘稠度高引起的下肢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早期翻身应用于剖腹产产妇术后护理中,有利于产后恢复,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生理及心理舒适性,值得推广使用。

[1] 肖思枚,陈勇华,王立芸,等.半侧卧位翻身起床减轻剖宫产术后首次起床切口疼痛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20):4559-4560.

[2] 关言冰.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41(32):108-109.

[3] 刘 可,邹 丹.剖腹产术后母乳喂养侧卧位与坐位两种体位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429-430.

[4] 褚慧贤,王艳丽,谢秋明,等.不同体位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及其与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2):81-84.

[5] 李庆霞,耿秀苹.剖宫产术前体位指导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306.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6.10.02

本文编辑:王 琦

猜你喜欢
剖腹产侧卧位泌乳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
碘伏湿热敷对剖腹产切口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