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2017-10-26 03:05孙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9期
关键词:光凝术光凝早产儿

孙爽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 郑州45000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孙爽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 郑州450000)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病变患儿52例(98眼),根据激光光凝术后结果分为病变进展组和消退组。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激光光凝治疗(波长810 nm),随访1~24个月,观察患儿病变进展情况和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有88眼病变完全消退,10眼病变进展。病变组的Ⅰ区病变、阈值病变、急性进展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光凝点数量等指标均高于消退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ROP是导致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激光光凝术治疗RO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对于Ⅰ区病变的患儿应密切观察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在高危阈值病变前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术治疗,AP-ROP是导致术后病变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阈值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性致盲眼病。目前激光光凝术是治疗早期ROP的有效方法,但仍有部分患儿经早期光凝治疗后未获得满意预后[1]。本研究旨在探讨激光光凝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ROP患儿52例(98眼),其中男30例(58眼)、女22例(40眼);出生胎龄 26~34周、平均胎龄(30.2±2.0)周;出生体重 852~2 120 g、平均体重(1 850.2±305.3)g。所有患儿治疗时机均参照国际分类法(ICROP)和ROP早期治疗研究(ET-ROP)相关标准[2],包括Ⅰ区病变63眼,阈值病变35眼,患儿均在Ⅰ区病变和阈值病确诊后的48 h内接受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确诊后完善相关检查,术前1 h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国药准字H11021793),1滴 /次,间隔 10 min行二次滴注,共滴3~5次,肌松后行手术,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国药准字H21023202)麻醉眼球表面,全身麻醉后置入开睑器,使用科医人532 nm激光对嵴,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进行光凝治疗,远周边以巩膜压迫器辅助行激光治疗,激光能量设置在100~300 mw之间,曝光时间为0.3 s,光凝点间隔0.4个光斑直径,若首次术后发现有病变遗漏、血管嵴发展或plus病变未好转,则行二次激光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24个月,随访期间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RetCamⅡ数字视网膜照相机检查,并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所有患儿(98眼)经治疗后有88眼病变完全消退,治疗总有效率为89.8%,其余10眼病变进展(10.2%)。病变进展的10眼包括首次光凝术后4眼和二次光凝术后6眼,其中8眼进展为4a期(局限性视网膜脱落),需行进一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完全视网膜脱离、角膜水肿、眼内感染、白内障等并发症。

2.2 影响光凝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呼吸机使用天数、肺炎、多胎、母亲妊高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消退组的Ⅰ区病变、阈值病变、AP-ROP和光凝点数量等均低于病变进展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影响光凝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表1 影响光凝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病变进展组 消退组 t/χ2 P性别(男)[例(%)]性别(女)[例(%)]胎龄(周)[例(%)]出生时体重(g)呼吸机使用天数(d)肺炎[例(%)]多胎[例(%)]母亲妊高症[例(%)]Ⅰ区病变[例(%)]阈值病变[例(%)]AP-ROP[例(%)]光凝点数量6(60.0)4(10.0)30.5±1.5 1 845.5±310.2 9.0±3.0 5(50.0)4(40.0)2(20.0)8(80.0)8(80.0)6(60.0)1 582.3±555.0 52(59.1)36(40.9)30.0±2.0 1 850.3±308.5 10.0±4.0 45(51.1)32(36.4)20(22.7)28(31.8)26(29.5)8(9.1)950.3±520.3 0.003 0.003 1.265 0.064 1.265 0.005 0.051 0.038 8.970 10.089 19.006 6.586 0.956 0.956 0.210 0.945 0.210 0.946 0.821 0.845 0.003 0.001 0.000 0.000

2.3 影响光凝治疗预后多因素分析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OP光凝治疗结果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α=0.05为检验标准的基础上,AP-ROP具有统计学差异,r=1.524,P<0.05,是影响光凝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视网膜病变为婴幼儿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临床认为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可预防疾病进展、改善预后,有效减少患儿低视力发生率和致盲率。

目前,激光光凝术是治疗ROP最有效的手段,该术式的治疗原理是通过激光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生短暂的高温热效应,对视网膜无灌注区造成封闭,使新生的血管消退并可预防新血管的形成,有效控制早期ROP病变[3]。近年来随着对ROP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约有85%左右的ROP早期患儿经激光术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仍有8%~15%的患儿治疗后不可控制的发生纤维血管增生甚至视网膜脱落[4]。本研究中有89.8%的患眼病变消退,10.2%的患眼病变进展,研究结果与以往结果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ROP激光光凝术治疗的预后主要与ROP分区、阈值病变、AP-ROP及光凝点数量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AP-ROP是导致术后病变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因为AP-ROP多发生于低体重儿等高危早产儿中,患儿后极部视网膜静脉迂曲,眼底Ⅰ、Ⅱ区新生血管发展迅速,以Ⅰ区病变多见,且多数略过典型的2、3期,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浆液性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预后效果差。有研究表明[5],Ⅰ区视网膜血管的ROP发生机制并不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是血管异常的表现,对光凝和冷冻疗法的敏感性差,导致经激光光凝术治疗后预后仍较差。因此对于Ⅰ区病变的患儿应高度警惕,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控制病变发展,从而改善患儿预后。综上所述,激光光凝术治疗RO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对于Ⅰ区病变的患儿应密切观察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在高危阈值病变前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术治疗。

[1]田汝银,张国明,程璐璐,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嵴前无血管区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4):778-780

[2]蒋春秀.激光光凝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2):31-34

[3]姚昱欧,尹虹,黎晓新,等.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7,33(2):148-152

[4]陈宜,李方烃,邓洵,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前1型激光光凝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11):814-817

[5]周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8):1655-1657

R77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60

2017-08-01)

猜你喜欢
光凝术光凝早产儿
38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光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的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无灌注型分支静脉阻塞效果观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