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有效策略的分析

2017-10-26 17:33陈政委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时事时事政治一带

陈政委

一、引言

高中政治必修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其中政治生活主要讲述我国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和当今国际形势。每一位政治教师在执教政治生活这一板块时,都会以较近的国内外时事政治作为切入点、着力点来对相关原理进行阐述,虽然这一基本策略一致,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们取得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有的教师应用时事能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之效,有的教師引入时事却是徒劳无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引用时事进行政治生活教学的具体策略大相径庭。鉴于此,笔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并结合同行的成功之处,略谈在政治生活中应用时事政治的有效策略。

二、时事政治应用于教学的有效策略

1.所引时事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有一个成语叫做吸人眼球,第一眼就吸人眼球的事一定会引起他者更多的兴趣和关注,他者在其中停留的注意力一定会更长、更专注。从时事政治的角度而言,将什么样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眼球呢?一定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的事。如果没有引起广泛反响,学生一般不可能知道有此事,这种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陌生的时事他们很难感兴趣,只有他们有所耳闻的时事才希望教师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以解答其心中疑惑。笔者曾在一所农村高中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本课最主要的内容为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因为没有民主选举就不可能有后面的一些列内容,为此,该教师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我身边的选举。原来在讲授这一课之前不久,该村进行了村委员改选,因此教师就选择复盘这个对于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的场景来推进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和视频播放器的方式将再现了不久前的村委会选举场景,学生看到自己的父母亲、爷爷奶奶出现在视频中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十分感兴趣,一下子就被带入了本课的场景中。在提问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为什么自己的亲人可以直接投票选举?我们可以吗?为什么有好多候选人?国家领导人也可以通过这种直接选举的方式吗?如果可以为什么没见自己父母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呢?如果不可以那是为什么呢……应该说这些问题几乎就包括了这一小标题所涉及的所以问题。

2.所选时事需紧贴教材内容

政治教师选择时事内容辅助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为了讲时事而时事,所以所选择的内容需要紧贴教科书内容,以时事来论证教科书内容,让学生在对时事的了解和学习中加深对教科书知识的理解和贯通。有些教师在选择时事进行讲解时,脱离教材文本,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从中并未学到什么内容,最终的结果是对课本内容一无所知。笔者在这方面所受的教训深刻。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路线图,这是党和国家站在时代潮流前头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壮举。“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作为重大时事政治,在课上教师必须涉及,“一带一路”从政治生活而言与第九课“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有关,从经济生活来说,与最后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有关”。笔者当时执教的是经济生活相关内容,引入了“一带一路”,在对“一带一路”做简要介绍之后,笔者将其与历史上的“一带一路”相比较,为此出示了两幅地图,一副是唐朝时期“一带一路”路线图,一副是当代“一带一路”路线图,学生从图中很容易看出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古代“一带一路”的继续,但同时,现在“一带一路”所涉及的范围比古代还要广,合作领域更是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可见作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课后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必修一经济生活并未涉及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伟大优越性,此乃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内容,可以说在经济生活这一模块中论证出这个观点偏离了教科书立意的主旨,没有将时事与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小结

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恰当的教学策略总能使教学效果显著;不恰当的教学策略常会使教学效果微弱。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将时事融合到政治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策略,但不论什么内容,对于时事的选择都不能脱离以上两个原则,否则很有可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时事时事政治一带
时事政治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时事绘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学习意义
以时事政治为依托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时事出版社等提供884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