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笛:远去的鸟,在风雨中倾诉

2017-10-27 06:40李东海
新疆艺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

□ 李东海

诗人郁笛

郁笛,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苍山县(今兰陵县),1983年入伍进疆,现居乌鲁木齐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作家协会秘书长。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绿洲》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著作《鲁南记》《惶然书》《坎土曼的春天》等三十余种。

郁笛在新疆诗人里面,可能是最勤奋的一个。我无法想象他的勤奋和努力是来自于一种什么样的动力?满脸的络腮胡子,让你一眼就看到了他那沧桑的面容和内心世界的艰辛。在我看来郁笛本身就是一首苍凉和炽热的诗歌。他一步步的前行,一天天的向上,一夜夜的书写,让他艰辛的人生灿烂起来。我感到,是诗歌照亮了他的内心和世界;也是诗歌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难和悲伤。他那一首首诗歌,似乎都是在述说和倾诉他对亲人的怀念和忧伤。

郁笛的原名叫张纪保,他感觉“郁笛”的名字可能更能代表他的内心。他是一个从山东参军到新疆来的战士,爱上了诗歌,就走了三十年的诗歌之路。从第一本诗集《远去的鸟》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一本本诗集、散文集不断面世。但今天,我只能对他的诗歌做一浅显的解读。

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郁笛早期的诗。他早期的诗歌,虽然文字不及后来的娴熟老辣,但情绪饱满,内含深刻,是一首首的精心之作,像《暮色渐浓:先于天空抵达的群鸟》:

暮色渐近时 你们结伴而行

像晚归的群鸟

在没有森林的沙漠里潜行的兄弟

天空已经抵达了我们

我们的背后

那些空濛中泛起的金色沙粒

正步入我们的影子

融入我们

散漫而庞大的黄昏编队

年轻时的郁笛,就像一只高天飞过的鸟,不知飞向何方,也不知自己身落哪棵树枝。他只有不停地飞翔。暮色将临,没有森林的沙漠,都已经抵达了诗人,诗人的内心是焦虑,还是恐惧?诗人郁笛看到这样高飞的鸟,不是只有他一个,而是一个鸟群。他已经习惯了这种飞行,何况还有它们的编队。生活的残酷和艰辛,让郁笛有了抗击苦难的准备和力量。他在诗中这样写到:

而我们的分队却口渴不止

在日趋遥远的征途的夜晚

一次次 潮水般淹没我们

一如顽强的石头

这首诗的语言和意象,浑然一体。这虽然是郁笛第一本诗集的第一首诗,但从这就可看到郁笛诗歌的本质和基调:艰辛的人生,让一只鸟的远去更加的坚毅。郁笛是一只不停在扇动翅膀飞翔的鸟,在漫漫的旅途,他的飞翔也有心力憔悴的时候,那时,他多么渴望爱的滋润和抚慰啊!我看到的郁笛的第一首情诗,可能就是《轻叩岩石:倾听一种声音如泣如诉》。

我听见 云的低泣在记忆里回荡

以及 风的翅膀

被坚硬的心肠再一次折断

多少年来

我听见这样的声音

使我年少的头发飞扬

直至光秃

并锋利地凸现出思想的层峦

我的自由的手掌

被风化 雨蚀

被你热爱的阳光所照耀

我们的初恋从水开始

从水结束

一年四季都有不可重复的

窥视 从任何一个方向

传过来 清风如语

如语的暗示中已将生命

一千次铸进铁的誓言

······

郁笛是被生活和爱情这两块砾石磨砺坚强的诗人,像个打不垮的堂吉·诃德。展翅、阻隔,转身、再次飞翔,这像是诗人的人生规律。是生活和经验告诉了他的路途,也是生命本能的驱使,郁笛一直飞着。在他最近出的诗集《惶然书》里的第一首诗,又是鸟,还是一只大雪鸟飞绝的鸟:

我知道,你最终没有能够停下来

多么荒远的长途中,无法被拒绝的

苦难。听从了命运的指引——

犹如白帆点点。这雪野里的,泣血而歌

见证着我们消失的岁月

那样漫长而不可等待的,瞬间啊——

— 《大雪 鸟飞绝》

从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郁笛作为一只鸟的心境了。作为一只奋飞的鸟,郁笛已经落在了一棵大树上,他已经可以休憩和远望。于是,他看到大雪中的鸟,“多么荒远的长途中,无法被拒绝的/苦难。听从了命运的指引——”。这是“同是天下沦落鸟”的相惜相怜,是“走过”才懂得的心灵认知,所以他写到:“泣血而歌/见证着我们消失的岁月”。多年以后,当他幸福地来到鲁迅文学院其乐融融的时候,在京奉车站看到了一只鸟,他又想到:

郁笛部分作品

与一只光明正大的鸟相比,我多么像一个

早起的贼,偷走了这个城市的慌张和胆怯

是的,像一个贼!我踏上这个城市的每一秒钟

都在为将要换乘的下一趟班车,盲目而踌躇

——《停留在京奉车站的一只鸟》

这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只是郁笛将自己的心情写得更悲伤而已。早期的郁笛,这种像雾霾一样的情绪在笼罩着他,他一边在拼搏,一边在记录。就是2003年12月写的《像一个每天都要远行的人》一诗,依然没有退去这种沉重的心绪:

现在,我想象不出在哪天一个无人的早晨/我走出了家门,像一个深夜酣睡的人一样/把自己孤独的身影在夜色里消融/城市的另一张面孔上,表情黯然

昏暗的路灯下面,夜色若有若无/除了清冷的街道和偶然,呼啸而过的夜行车/想象着这个夜晚停电之后——/这些漆黑的街道,该怎样等到天亮

诗人郁笛就是不出远门,也像一个要出远门的人。他会把自己的身影藏匿在夜色,把一些必须倾诉的感情,在夜幕里说出。郁笛是个刚强的人,但他有太多的悲伤和苦难,不愿意在朋友面前流露和诉说,他要装得像个战士。他在2004年的一首自传体诗歌《诗篇》里写道:

在黑暗中,在众声喧哗的四野深处

即使我看不见自己的手指,我也能够

回忆起来那条乡间的小路,泥土中的芬芳

是怎样在一些薄薄的霜冻或者纷飞的大雪里

裹紧了我们童年的棉袄,活跃在茅舍和草屋之间

为那一声祈祷,我踟蹰于一个又一个

故乡与他乡的门里门外。等待着新年的稻草上

麻雀飞奔。而小小的展翅,震臂与高呼

他们为什么又要奔走得那样遥远——

一如我多年来总是被节选的诗篇

诗人郁笛对自己最美好的比喻就是像一首被“节选的诗篇”。生活的无奈和不可控性,让他不断地写出长诗,又被不断地“节选”和搁置。郁笛诗歌的句式风格和语言表达,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句子从容了,语言深刻了,但他的长句式,让阅读者有种沉重的感觉,这说不上好还是不好。诗歌风格的转变,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事,郁笛转变风格很快。2004年他在总结自己的时候写下《一年》:

一年,沮丧和喜悦一样

来到了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年,不舍昼夜啊,时光的白银在流水里散尽

我们拼命地在这一年的大水里捞呀捞——

一年又一年,转瞬的消逝使季节轮替

我们遭遇的世界总是百感交集

一年,对于一个写作者,对于一个诗人,它会如此无情地闪过,像“白银在流水里散尽”,让人心疼和心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老夫子如是说过。诗人对于一年的伤感和喜悦,是由衷而发的。对于郁笛来说,伤感的东西,可能要远远的大于他的欢喜之事。他在2008年左右写了大量哀伤的诗,胞弟早夭,母亲去世,又早年丧父,这些悲伤的事情,一直积压在郁笛的心里,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像掘开大堤的洪水,让他感情的堤坝决口奔泻。请看他的《为亡灵弹奏》:

而怎么样的一个瞬间,大地撕开了我们沉睡的伤口

惊魂掠走了我们远方的家园,那些亲人般的手臂

在一片片废墟和瓦砾之中,摇曳着,像生命一样枯萎

······

诗人郁笛和沈苇

我们该怎样安慰那些惊恐中睁大的眼睛

那些相互依偎着,在巨大的灾难和黑暗中

睡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的青春和童年

······

当生命邂逅死亡,那么多,匆忙中倒下的躯体

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呼吸。也许废墟会成为永久的墓碑

但我看见这个世界的哀恸——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伤,也是全世界的悲伤,“汶川地震”的悲伤,撕裂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心肺。诗人记录、再现和说出了这种悲伤。又如他的《远处》最后的一节:

那么多的微笑,和生命一起撤离了

那么多,沾满了泥土的手臂在这里挥别

这一刻的远方,见证着我的往事和故乡

当悲伤进入诗人的心灵,那会是大海的决堤,那会是山的崩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一个民族,都淹没在了痛苦之中。民族的悲伤,就是诗人的悲伤,民族的灾难,就是诗人的灾难。诗人郁笛在当时写下了这两首声泪俱下的诗歌。下面再让我们倾心地阅读一下他写给自己亲人的那些悲伤流泪的诗歌:

我是一个在黑夜里回家的人,没有一丝光亮

那个夜晚我心急如焚,母亲病逝——

从机场到班车,我的翅膀早已经生锈

······

我的泪水,在这个无人知晓的黑夜里,流淌

我一个人,注视着无所适从的夜班车——

无辜的雨水,掩饰着我的悲伤在夜色里前行

从此以后,哪一个无名的小站会停靠我的故乡

幼年丧父,中年葬母。我是这个世界黑夜里的孤儿

感谢这一路相随,夜班车行驶在我悲伤的归途

——《夜班车》

这是他在为母奔丧的路上写下的诗歌,字字句句,满含泪水。悲戚的夜晚,夜班车带着诗人,也载着他的悲伤在一路慢行。诗人情景相融地说:“我是这个世界黑夜里的孤儿”。再看他《傍晚的墓园》的最后两句:

我无法对着父母身后的安息地,说一声再见

我就要走了,千山万水,我都要背对着故乡

这样的诗句是泪水泡出的苦酒,它不是谁能写出的,或者说,这样的诗歌就不是写出的,而是感情的潮水迸裂了内心的堤岸,从而冲决出的瀑布。又如他的《夜色苍茫》里的这样的诗句:

我没有方向,悲伤就是我要奔赴的家乡

她那么小,一些旧瓦上面覆盖着的伤病和苍老

仿佛是一些时光里的低语,我需要的哀泣

泪水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浸泡着诗人的心灵,他不能说,他不想说。他只能用诗歌倾诉他的哀伤。他只能用诗歌,与亲人对话。无论是寄托,还是哀思,都让诗人步履维艰。父亲、母亲、弟弟,对他来说,这些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他的泪腺,他的心肺,他的肝肠······后来他写了一首清明的诗,把对这些亲人的哀伤一起哭诉在这首诗里:

这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水一样的冰凉

是我此时此刻,看不见的另一个故乡

但我闻见了那些番薯的味道,那些春日里

淅淅沥沥的雨水,穿过我们破旧的房檐

饥饿是一缕细瘦的炊烟——

一条山路通往父亲的墓地,多么稀少的粮食

撒满了那些饥馑的岁月,我多么渴望

有一双翅膀贴着地面飞翔,载着小小的梦想

不需要面对你的脸庞,我只需要知道

那些天涯,可曾就是我今天沦落的方向

——《如果爱只是一些悲伤——写在一个人的清明节》

所有的苦难,可能都是在等待诗人的一个约定。大地是不会亏待埋头耕耘的农夫的。郁笛在诗歌上的奋进和孜孜不倦,令人慨叹!他自己似乎也看到了一束光芒,看到了一树的桃花:

而一树桃花,遥望着另一树桃花

水是风声拍打的脚步,让一个季节满面羞红

——《一树桃花遥望着另一树桃花》

诗人郁笛的诗歌创作,无论在题材上还是主题上以及诗歌的风格句式上,都做过有益和成功的探索。有许多很好的诗歌和句子,成为许多人学习的榜样。最后我要提醒诗人郁笛的是:诗歌是酿出的酒,而不是随时都可以烧开的水。郁笛在后来的诗歌写作中,将许多不必入诗的东西,也一并写成了诗歌,从而让诗歌的味道,淡了很多。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