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艺家责任与担当的佳作
——评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

2017-10-29 08:08张新生
新疆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鼓声细节群众

□ 张新生

天山电影制片厂的新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关注现实、弘扬正气、艺术精湛的好电影。影片以自治区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践为背景,以全区深入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为叙事主线,深度挖掘“去极端化”这一关系新疆稳定和发展的重大主题,艺术地呈现各族群众追求文明进步幸福安宁生活的精神意志,充分彰显了文艺家在新疆反分裂斗争严峻形势面前的责任与担当。

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是有难度的。其难在于,呈现于今日的现实尚未形成思想与情感的积淀,而从中寻找那些蕴藏于生活深处的深刻意义,必须进行潜心的思想提炼和艰辛的艺术劳动。从这个意义上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值得点赞的。影片在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背景上,倾情讲述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感人故事,塑造了阿依古丽、何建疆等多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尤为可贵的是,影片直面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的严酷现实,以艺术家与人民同爱恨、共情仇的崇高情怀与艺术担当,深情叙述淳朴善良的维吾尔族群众因极端思想影响,隐匿在心灵深处的情感痛苦和精神创伤,以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弘扬了各族群众拒绝极端思想,创造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正是一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饱含对人民的赤诚之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的现实主义佳作。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剧照

文艺创作应当有正确的艺术追求,要立足于具有时代性的精神传承,潜心发现现实之真、人民之善、生活之美。生活总是芜杂琐屑的。批评家吴亮说:“生活永远是有问题的。”这就给文艺创作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应该如何反映有问题的生活?《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的创作实践,使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疆文艺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与担当。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疆一个维吾尔族群众聚居的村庄,自然环境不好,生产生活条件差,群众日子过得不富裕,加上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如此生活现实往往使人感到晦暗而悲观。但是,现实中这些不如人意的问题,并没有遮蔽电影艺术家发现真善美、汇聚正能量的艺术慧眼。心怀舞蹈梦想追梦不已的阿依古丽、渴望纵情打鼓的阳光少年艾山江、期盼重挥鼓槌的纳格拉鼓师托乎提大叔、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队长何建疆、在工作队员帮助下戴上助听器听到自己鼓声的阿迪力,以及村庄里真心盼着过好日子的老老少少,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善良、能歌善舞、追求幸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情厚意。对受极端思想影响存在问题的阿依古丽父亲尼亚孜,影片对他既严肃批评又不简单标签化,始终不离不弃,令人感动地描述了他的醒悟与追悔,使我们领悟到艺术家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正是一部践行总书记殷切期望,讴歌时代、歌颂人民、振奋精神、引领风尚,致力于民族精神传承的优秀作品。

文艺创作要有扎实的生活积累,关键是创作者要植根生活沃土、汲取人民滋养,以精心打磨的细节真实,忠实践行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原则。《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就在于影片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把握、对人物情感的幽微探寻,并由此生发出撼动心魄的艺术张力,令人观后久久沉浸于直达心灵的感动之中。电影中,阿依古丽常常跑到村外的一片沙梁上,在艾山江的鼓声中翩然起舞,这样的细节辅之以精美的画面呈现,使我们对小姑娘痴迷维吾尔族传统舞蹈的梦想充满感动;托乎提大叔是村庄里有名的鼓师,却因极端思想蔓延而不敢再在众人面前打鼓,夜深人静时偷偷拿出藏在家里的纳格拉鼓,反复擦拭,小心打出低低的鼓声,当听到村委会院子里传来的鼓声,他一跃起身急匆匆赶去,背着的双手和着激情的鼓声比划着鼓点,这样的细节刻画,使我们不由得为老人心中深藏的生活期盼感到温暖;何建疆在驻村工作即将结束,工作队与村里百姓充满眷恋依依不舍之时,听到了母亲离世的噩耗,他强忍悲痛,回到群众当中,这样的细节使我们对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干部肃然起敬;还有艾山江守在蜿蜒远去的公路边思念母亲的细节,阿依古丽奶奶含泪坐上尘封的织机为孙女编织艾德莱斯绸的细节,等等,使我们看到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他们的情感、爱恨、梦想、追求,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与精神,我们由此得到充盈心怀的审美体验和精神鼓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的创作过程,就是一次在深入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在深入群众中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创造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思想和艺术营养的成功实践。

在当前全力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的形势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所彰显的新疆文艺家的责任与担当,弥足珍贵、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总结这部电影的创作经验,以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鼓声”激发广大文艺家的创作激情,把学习总目标、贯彻总目标、落实总目标的政治要求,融入文艺创作实践各个方面,努力为各族人民奉献更多文艺精品,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作出文艺战线和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鼓声细节群众
鼓声铿锵颂党恩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腰鼓
一面鼓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