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对策探讨

2017-10-30 07:57段庆伟
湖北畜牧兽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动物疫病责任制预警

段庆伟

摘要:分析了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可以从形势、预防、监测体系、监督执法、应急反应、追溯体制和基础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动物疫病;责任制;监测体系;预警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042-02

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防控难度逐渐增加,新的疫病又不断发生,使养殖业面临着风险,给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也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避免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一些传播快、流行面广、危害性大的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是当前畜牧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就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进行分析探讨。

1 分析形势,提高认识加强防疫法制责任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免疫工作责任制、疫情报告责任制、监督执法责任制、应急处置责任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等,整体构建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体系。实行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市、县、乡三级政府之间、畜牧兽医监管部门之间与规模养殖企业之间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多层次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业绩考核奖惩机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机构落实不到位、人员落实不到位、经费落实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2 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防控免疫管理工作

2.1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

县乡镇政府应当履行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努力确保重大动物疫病100%免疫密度。

2.2 做好免疫抗体监测

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的免疫抗体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及时加强免疫,努力确保应免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市、区)的免疫抗体水平定期抽检,以利于提高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3 建立完善免疫台账和档案制度

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健全畜禽户口档案,做到动态管理制度。每个村由村防疫员具体负责,对养殖场(户)畜禽的出栏、补栏、免疫、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建立台账。规模养殖场由该场防疫人员负责建立免疫台账和档案。

2.4 建立动物防疫电子管理系统平台,实行网络化管理

动物防疫网络化建设工作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从根本上提高动物防疫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动物防疫网络化建设工作实施进度,严格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层层建立动物防疫网络化建设工作责任制,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强化疫情监测体系,实行科学预警

3.1 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培训、绩效考核

进一步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制,即村级动物防疫员既承担防疫职责,又承担疫情信息报告职责,还承担养殖信息统计职责,真正实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同时,建立疫情档案,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3.2 坚持疫情监测制度

充分发挥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加大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对县、乡镇牲畜屠宰场、活禽经营市场、中小规模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的畜禽实行定时监测制度。及时统计监测结果,分析疫情科学预警预报。

3.3 信息的报送和管理

做好规模养殖场信息、兽医实验室动物免疫抗体监测信息、疫情信息、免疫工作进展等动物防疫信息的报送和管理。及时统计监测结果,分析疫情,科学预警。

4 加强监督执法体制建设,实现规范执法,落实责任

4.1 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

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防疫责任告知书、签订责任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管理者的责任管理。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监管责任和工作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谁检疫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的工作纪律,对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4.2 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强制监管到位。

5 加强应急反应体制建设,实现有序应急

5.1 完善应急预案并强化责任

市及各县(市、区)不断完善本级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人畜共患病防治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制订好各种应急预案的具体工作方案。

5.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市及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应急预备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5.3 提高应急效率

各级政府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强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嚴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置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5.4 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消毒药、消毒器械、防护服、动物尸体袋、应急灯、口罩、手套、胶鞋、诊断试剂等防疫物资储备,落实防疫专项储备金,确保应急所需。

5.5 建立各部门协作机制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相互交流信息,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6 加强防疫追溯体制建设,实现全程监管

6.1 做好动物免疫标识佩戴工作

推进猪、牛、羊耳标佩戴工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开展牲畜耳标信息录入、识读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和疫病追溯。

6.2 加强追溯体系建设档案管理

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是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疫病可追溯管理的基本手段。建立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的畜禽防疫档案,要确保防疫档案、养殖档案和牲畜耳标信息的有效衔接,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实现全程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7.1 加强动物防疫冷链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冷链体系,确保疫苗保存运输条件和疫苗质量。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相应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配套设施;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应配备有冰箱、冰柜和相应的冷藏箱。

7.2 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

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体系,特别是要健全村一级疫情测报员队伍建设管理。建设好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监测实验室,更新补充仪器设备,配备专业监测人员,使其具备常见疫病的诊断、科研能力,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动物疫情调查,指导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计划的实施。

7.3 推进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每个乡镇站应有办公用房、配备冷藏设备(2~8 ℃冰箱、-20 ℃冰柜等)以及必要的采样、消毒和防护等设备,并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7.4 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

各县(市、区)要建立一个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并配有无害化处理设备。各规模养殖场要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继续传播。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物疫病责任制预警
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浅谈
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卷烟工业企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
门诊护理服务中首问责任制的作用分析
责任心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