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朱村规划设计初探

2017-10-30 18:42杜成乾陈萍
设计 2017年1期
关键词:规划策略

杜成乾 陈萍

摘要:对临沭朱村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前提下对该村從历史沿革、规划策略、功能分区、规划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规划,通过朱村的建设与实践,验证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新型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村庄概况 规划策略 功能分区 规划实施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136-02

引言

临沐朱朱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村辖属临沐县曹庄镇,西靠岌山,东临沐河。上世纪三十年代,成立党支部,领导全村村民参加抗日救国运动,配合八路军有效地打击了日寇。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广大村民踊跃参军、积极支前,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村,参观“沂蒙精神”红色革命文化,实地看望了建国前老党员,并向他们送去了祝福。

一、规划缘由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后,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国”的布局谋篇正在逐步展开,山东亦不例外。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主要策略有: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造林绿化和湿地建设,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近年来,朱村在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村庄整体环境相对较差、农村面源污染有待治理、红色旅游未充分挖掘等。为此,朱村迫切需要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村庄发展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村庄概况

(一)朱村历史

朱村拥有近五百年历史,解放前朱村共252户1140人。30年代有志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全村共有八名村民为解放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十名青年从戎从政为解放和建设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自然资源

村庄周围河流水系环绕,分别为沐河古道、黄河总干排、分沂入沐河。村内古树众多,在村域北部,有“栗海”之称的栗园里已是香飘数里,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纳凉赏花。

(三)人文资源

1.红色资源

1944年,朱村战斗成就了老四团八连“钢八连”称号,朱村现存有“朱村战斗纪念碑”1块和烈士陵园1座。

2.明清建筑

朱村现存24间明清老屋,分连体三间或五间两种,屋檐口的青砖均为手工艺雕刻而成,木质结构的屋檐上雕刻有莲花图案,小巧精致,古朴幽雅。

3.新中国治淮见证

现在,位于村庄西南方向横跨总干排的桥栏头上还留有1975年制作的毛主席指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字样,也是新中国治淮的一大见证。

4.孝悌文化

在朱村,孟嫂一人抚养三子、侍奉公婆的事迹为百姓称道,流传至今。上世纪六十年代,孝贞牌坊被人为毁坏,但这些石块均保存了下来。

三、规划策略:

保护、继承和延续朱村历史文化特色,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开发建设项目,为朱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以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抓手,加快设施完善步伐,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居住与生产融合、古村与新村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型美丽乡村。

(一)学习井冈山模式,在发展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的同时,注重明清古建筑的保护开发,使朱村“红”、“绿”、“紫”三大特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二)借鉴竹泉村的发展模式,在村庄旅游开发过程中实施“让利于民”的人性化搬迁政策,将原有古村变为一新一旧两个承载不同功能的村落(新村以居住为主,古村以旅游服务为主),优化发展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树立“大旅游”概念,并让村民围绕“古村”做起旅游生意(农家乐、导游、手工艺展示、农产品销售等多种方式)。在保护原有资源的前提下,活化民俗,深入挖掘朱村的旅游资源,将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到最大。

(三)朱村发展同样面临着资金制约的问题,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朱村还可以学习广安的成功经验,向社会推出部分旅游开发项目,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

四、规划总体定位与功能分区

以红色文化(朱村抗战、钢八连、老四团、烈士碑等红色文化资源)、古韵民俗(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现代农业为特色,打造临沂市农旅复合的示范性美丽乡村。

规划将村庄分为古村历史文化片区、湿地养生休闲片区、南部综合服务片区、新村生活片区和田园观光片区。几大片区围绕朱村特色村庄形象主题的打造,构成完整的功能体系,最大程度满足村民、游客的需求,实现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服务和改善村民生活等多种目标(图1)。

(一)居住片区规划

根据朱村现状特征,为保护历史建筑与街巷,合理利用朱村文化资源,有效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本规划将村民居住与村庄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统一考量,避免大拆大建。

1.古村居住片区:该地块现存的大量明清民居传统建筑以及部分民国时期有特色的建筑,保护街区有密切关系的民居、古树、古井门楼、店标、围墙等环境要素,维持原有的明清居住建筑的建筑形式、院落形式和排列方式,成为朱村规划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按照整体性、原真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结合街区的历史沿革和深入的现状调研,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方式提出规划建议,并对区域内的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整治引导。规划对现状的建筑遗产按照“修缮、修复、整治、改建、拆除”五种方式进行分类,其中对街区内大量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主要采取修缮和修复的方式进行保护,新建和改建建筑的高度不得高于两层,檐口高度不超过7米,体量、外观和色彩必须与风貌建筑协调。

2.新村居住片区:该片区位于永济路北,总干排西岸,该地块地势平坦,适宜居住,为节约土地指标,同时考虑到村民安置的需要,合理配建幼儿园、小学、便民市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并与村民安置房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居住建筑全部规划为4层建筑,综合考虑建筑日照、消防、抗震等多项因素。旨在打造一个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态居住区。endprint

(二)农业产业区规划

1.加快推进农业种植转型

围绕着传统农作物、葡萄、蔬菜、西瓜等,加快由传统型种植,向现代商品化、标准化种植转变;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推动朱村优质农产品认证,精心打造朱村特色品牌。

2.积极推进农业观光产业

鼓励以特色农业集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中型园艺场、葡萄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为依托,结合山水风光、农村景观、民俗文化、科普教育和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葡萄采摘、多样化、多功能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旅游产业规划

根据朱村旅游资源禀赋,主打红色文化类与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兼顾古村风情、传统农家乐、休闲农业和传统民俗及新农村类旅游项目,挖掘传统民居和红色文化资源,将朱村打造成为集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孝悌文化、儒家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名村。

以朱村抗战纪念地、钢八连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标志物为载体,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挖掘培育红色旅游精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庄重肃穆的环境氛围(图2)。

五、规划实施

截止目前,古建筑特色的牌坊门已建成,大部分明清建筑、院墙、街道已修复、改造完成,古典韵味十足;新村居住区的建设项目如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社区配套基本满足需求。

葡萄科技示范园已在2014年实现经济效益;梨园、桃园去年种植,今年实现效益;现代农业项目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使得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依托朱村戰斗遗址打造红色文化纪念园,整修纪念广场、纪念馆、纪念墙等革命纪念设施,不断充实并提高朱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和质量。

2015年年底该村规划通过山东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获省级规划设计一等奖,2016年9月获全国规划设计二等奖(已公示);通过规划引领,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该村已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山东省宜居村庄,临沂市最美乡村。

结语

综上所述,临沐朱村规划及建设是从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古村落改造提升、安居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造福农民的最大民生幸福工程。把农业、旅游业相结合作为发展重点和用力方向,着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划策略
基于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策略与模式
提高通信工程设计服务能力的探讨
榆林市社区体育设施规划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及规划
文化导向下的城镇特色规划策略研究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关于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桂林乡村旅游地户外广告的空间规划研究
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规划研究
城市新区滨水空间规划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