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在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11-03 11:15马会敏史景莉许秀兰燕备战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系谱抗原特异性

马会敏 史景莉 许秀兰 燕备战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输血科 河南 郑州 450003)

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在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马会敏 史景莉 许秀兰 燕备战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输血科 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分析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在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三系抗筛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再使用十系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然后进行交叉配血;结合谱细胞反应格局及配血结果,分析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在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 a中使用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共163例。其中,49.7%(81例)的抗筛阳性者可以根据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判断其特异性并找到相配合血液;50.3%(82例)的不能判断特异性的抗筛阳性血清中,59.8%(49例)的三系抗筛细胞或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为非全部凝集,11%(9例)的三系及十系全部凝集的患者可找到相配合血液,其他29.2%(24例)三系及十系全部凝集的患者结合其直抗试验阳性判断为非特异性凝集。结论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配合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定出抗体特异性,也可以根据两套细胞的反应格局辅助判断是否能够为患者找到相配合血液。

三系抗筛细胞;十系谱细胞;相容性检测

目前,我国二级以上医院输血前相容性检测普遍采用三系抗筛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筛阴性者采用盐水法加凝聚胺法或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配血,抗筛阳性者因三系谱细胞不能确定抗体特异性而只能进行盲配。十系谱细胞对于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更为全面和细致,在一定程度上可鉴定出抗体特异性。河南省人民医院在三系抗筛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基础上,根据十系谱细胞反映格局,能够初步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再用相应抗血清进行患者及供血者相应抗原鉴定(因临床常见同种抗体多为Rh系统抗体,因此河南省人民医院常备Rh系统E、e、C、c的抗血清),选择相应抗原阴性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以保障输血安全。现将河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使用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在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样本来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各科住院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标本。

1.2试剂及仪器三系不规则抗体筛检红细胞(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十系谱红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Rh系统抗血清E、e、C、c(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不规则抗体筛检卡(西班牙戴安娜公司);微柱孵育器(西班牙戴安娜公司,型号:DG THERM),离心机(西班牙戴安娜公司,型号:DG SPIN)。

1.3检测方法患者输血前标本先使用三系抗筛细胞进行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进一步用十系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对照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若能够对照出特异性抗体,并符合三系抗筛细胞反应格局,则初步确定为该特异性抗体。若该特异性抗体为Rh系统抗体,则使用Rh系统相应抗血清进行患者红细胞抗原检测,若相应抗原为阴性则确定为特异性抗体,用Rh系统抗血清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者红细胞再进行交叉配血(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若为Rh系统以外的抗体或无法确定抗体特异性,则随机挑选ABO同型红细胞进行盲配。若抗筛细胞和谱细胞反应格局为全部凝集,同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且没有配合血液,则判断为非特异性抗体。

2 结果

2.1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1 a中使用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共163例。其中Rh系统抗体64例(39.3%),其他系统抗体17例(10.4%);不能判断特异性的有82例(50.3%)。见表1。

2.2不规则抗体反应格局与配血结果49.7%(81例)的抗筛阳性者可以根据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判断其特异性并找到相配合血液;50.3%(82例)的不能判断特异性的抗筛阳性血清中,59.8%(49例)的三系抗筛细胞或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为非全部凝集,11%(9例)的三系及十系全部凝集的患者可找到相配合血液,其他29.2%(24例)三系及十系全部凝集的患者结合其直抗试验阳性判断为非特异性凝集。见表2。

表1 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n,%)

表2 不规则抗体反应格局与配血结果(n)

3 讨论

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是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患者血清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同种不规则抗体,则需选择红细胞相应抗原阴性血液进行交叉配血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这就需要对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1]。

研究表明,谱细胞鉴定出的抗体特异性,与患者红细胞抗原检测及患者免疫史相结合进行判断,结果会更加可靠[2]。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可以直接判断特异性的不规则抗体为Rh系统不规则抗体(64/81),其次为MNS系统、Lewis系统不规则抗体。因此,一般医院输血科可常备Rh系统E、e、C、c抗血清,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备有MNS系统和Lewis系统等抗血清。使用十系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后,可使用相应抗血清进行患者红细胞抗原检测,若相应抗原为阴性可进一步证实该抗体特异性;抗体特异性确定后,可以用相应抗血清筛选出抗原阴性红细胞再进行交叉配血,此方法与盲配相比,输血安全性更高。

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重要一环,其检测灵敏度与筛检细胞的抗原覆盖范围密切相关。三系抗筛细胞的检测范围覆盖了国内常见的7个血型系统18种抗体,十系谱细胞检测范围覆盖了10个血型系统25种抗体。已有报道称国内常用的抗体筛查细胞抗原谱不完整,存在漏检Mur等不规则抗体的情况[3],因此,常规进行抗体筛查阴性但交叉配血不合时,建议使用十系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以发现漏检抗体。

本研究采用三系抗筛细胞进行输血前检测中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筛查阳性者,再使用十系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研究结果显示,近50%的抗筛阳性者可以根据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判断出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对于无法判断特异性的患者血清中,有一部分可以根据三系抗筛细胞或十系谱细胞非全部凝集的格局预测,一般能够找到相配合血液。三系抗筛细胞表现为全部凝集但十系谱细胞表现为非全部凝集,或者十系谱细胞表现为全部凝集而三系抗筛细胞为非全部凝集,则说明该抗体仍具有特异性,只是三系抗筛细胞或十系谱细胞因自身局限性而无法分辨其特异性。对于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均全凝集,随机配血却仍能有配合血液的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原因,推测原因可能是:①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血型系统的混合抗体,从而使谱细胞表现为全凝集,各组细胞凝集强度可能明显不同也可能不易区分[4];②患者血清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但因自身抗体强度较弱,不足以掩盖同种抗体,所以经过盲配也可有相配合血液[5-6];③患者血清存在抗试剂细胞保存液中成分的抗体,所以能够凝集所有试剂细胞但不会凝集献血者红细胞。因此,对于谱细胞反应格局表现为全凝集且临床诊断未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不应放弃为其选择相配合血液。

综上所述,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配合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并可以根据反应格局辅助判断是否能够为患者找到相配合血液。

[1] 谭丽莉,王海燕,程聪,等.手术患者输血前血型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52-4553.

[2] 李小红,黄霞,毛伟,等.不规则抗体鉴定的概率水平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7(s1):387-389.

[3] 刘家瑞,王远杰,冯宁,等.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在电子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1226-1229.

[4] 曹国平,罗云,丁婧,等.234例不规则抗体性质分类与临床输血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7):809-811.

[5] 向东,刘曦,王健莲,等.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2):924-926.

[6] 朱伟彦,孔存权,梁玉.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分析及处理[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3):266-268.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602259)。

R 45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11

2017-01-05)

猜你喜欢
系谱抗原特异性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哈萨克族系谱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中国荷斯坦公牛系谱完整性研究
教你如何治好“遗传病”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