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17-11-03 11:15王恩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急诊科颅脑成功率

王恩霞

(新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河南 信阳 465550)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王恩霞

(新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河南 信阳 465550)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体化急救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

重型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且多发脑组织损伤疾病,主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1]。丁琼[2]研究指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合理急救护理措施可强化治疗效果。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为新型急诊救治模式,能快速、便捷、有效进行护理服务,强化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探讨其对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均经临床确诊,且无严重心肝肾类疾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5~68岁,平均(45.18±10.57)岁;交通事故损伤10例,高空坠落损伤15例,钝器撞击损伤1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4~67岁,平均(44.77±10.88)岁;交通事故损伤12例,高空坠落损伤14例,钝器撞击损伤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新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急诊护士随救护车进行院前抢救,按当班顺序随机组合院内、外救护力量,常规检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①组建急救小组。由急诊科组建专项急救小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主治医师、有丰富护理经验护师及多名护士组成。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设立护士分诊台,并建立呼吸支持组及循环支持组,确保至少1名责任护士值班。②培训及管理:加强对小组成员一体化培训及素质教育并进行考核。③现场施救: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迅速、准确的伤情判断,并给予实时生命体征监测;若患者心跳骤停时则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若患者发生骨折,应及时给予包扎固定;若患者呼吸异常,应清除其口鼻分泌物;若患者出现昏迷或双侧瞳孔不等等情况,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脱水;消除脑水肿,降颅内压;若患者大出血应及时包扎止血并持续补液。④院内急救。开展绿色急诊通道,安全搬运并且妥善安置患者,及时送至急诊室。合理评估患者体液丢失量及机体需要量并持续补液,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行头颅CT并做好配血、导尿、备皮、佩戴手腕识别带及卫生处理等术前准备。护送至专科病房并与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①抢救效果评估。患者意识基本清醒,可完全康复出院,生理功能完全恢复为显效;患者意识明显清醒,基本健康或留有少数后遗症为有效;患者意识不清醒或抢救后效果不明显或死亡为无效。抢救成功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②比较两组院前抢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

2 结果

2.1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n,%)

2.2院前抢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观察组院前抢救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院前抢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比较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临床急危重症疾病,多数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疼、呕吐、颅内压升高、脑受压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具有病情复杂、多变、致死率高、护理难度高等特点。随疾病进展,患者多处于反复昏迷状态,且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不明显。近年重型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涉伤范围广,波动大,因此治疗疾病同时给予系统化、精细化、全程化护理措施极为关键。

既往急诊科针对急救患者多以“抬起就跑”快节奏模式施救,常忽略关注患者病情,因此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加之转运环节不完善、各科室配合不协调,无法做到紧密衔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4]。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及医疗技能,全面提高急救出诊反应速度,确保药物、设备准备齐全,严格执行由转运、分诊、安排治疗、反馈信息、效率执行任务等规范化、系统化救治过程,以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目的。在急诊科大厅设立分诊台,并由预检分诊护士接待患者及家属,可快速、及时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作病情初次评估,对患者疾病进行科学、准确判断;通过培训小组成员,可确保小组做到主动、真诚、微笑、团结等护理服务意识,保证护理质量,现场演示护理工作并参与护理学术交流会,确保小组成员高效完成护理项目。若患者不愿配合,及时给予镇静剂并择合适体位转运[5]。院内救治绿色通道可确保患者送至急诊室途中无任何障碍,采用心电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据患者体液需求量合理补液,避免失血性休克[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黄良珍,刘朝晖,彭浩,等.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7):934-937.

[2] 丁琼.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体会[J].安徽医学,2013,34(12):1860-1861.

[3] 林青.急救护理流程在重型颅脑创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33-134.

[4] 张丽玲.系统性急救护理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26-1429.

[5] 诸小华,覃海森,吴月英,等.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3):54-57.

[6] 王淑芬,吴云.急救绿色通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36-3738.

R 473.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17

2017-02-15)

猜你喜欢
急诊科颅脑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