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静思,春暖花开

2017-11-06 17:34郭云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泥土语文课新课程

郭云波

曾几何时,语文课犹如待春的枝干,渴盼着朵朵花开。新课程的施行,恰似滚滚的春雷震响了课堂。在与新课程同行的日子里,在实践校本教研的道路上,语文教学采撷了诸多的果实。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雷声大、雨点小”的怪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新课程下的新教学为何也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呢?

静下心来反思,细品新理念,扫描新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否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面对了学生?教师上课时是否真的关注了学生的需求?其中的原因就会赫然在目——由于教师过于关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唱响和谐课堂的主旋律,构建情感化的语文课堂,让春风暖透语文教学,让花香弥漫智慧殿堂。

一、护花先需做春泥

若将学生喻为花朵,教师就是育花的春泥。泥土的贫瘠与富饶,事关鲜花的风采与花期。只有在养料丰富的泥土里,花儿才能尽情地吸纳、吐蕊、怒放,才会有花團锦簇的美景和花香飘满衣的欣喜。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做到游刃有余,就必须“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要热爱本职,甘为泥土,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着质朴而敏感的学生。对于流淌着情感、沉积着智慧的语文课而言,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价值,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始终如一的保持着热情,时刻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进而以情育情,以情生智。

热爱本职的教师,必定也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呵护着学生的心灵。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师总是把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智慧成长视为使命。而一个缺乏热情的教师,他在课堂的表现则是枯燥乏味的,难言情感共鸣和探微求源,对于学生的困惑与求知缺乏足够的耐心,其消极的言行势必伤害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课堂教学自然难求高效。所以,热爱本职,是开展情感教学的前提条件,也唯有如此,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语文课才能以其独有的情感功能引领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点点三两朵,春暖满园香

春天的和煦在于阳光的灿烂,泥土的幸福在于花草的气息。当教师的热爱之情融入到教学中,就可以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为学生铺就一条通往智慧课堂的坦途;否则,无论教师怎样的情真意切,也只能换来学生的涩涩一笑和浅浅偶思。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情感教学。

首先,营造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语文教师要像爱花草的泥土,从尊重生命的高度出发,积极创建亲密、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三尺讲坛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用心品味,和谐共舞,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依赖感,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推动学生发挥潜能。

其次,守望花期,给予更多的鼓励。美国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鼓励,就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因此,关注地鼓励学生,是他们信心倍增的重要途径。比如,有个学生曾经是个“瞌睡虫”,教师为此不止一次地劝诫而效果不佳。但教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于是教师改变了策略:或者在课前提醒这个学生下节课我会提问,并抓住时机让他回答且不断鼓励;或者在这个学生不太认真的作业后面总是写上“进步很大”“继续努力”之类的激励性语言。状态好转后,这个学生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于是教师开始悄悄地树立这个学生的榜样形象——在鼓励其他学生时教师总要提到这个学生的突出表现。

再次,花经风雨更娇艳,适度的鞭策有益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通常,教师对于好学生满是赞誉之词,也正因为此,如能在适度的条件下鞭策他们,会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山高人为峰”的进取之情。比如,在听说一名尖子生回家很少看书的事情后,教师结合这个学生的现状,觉得有必要给这个学生更多的激励。于是就在一次习题课上,教师表扬了几名完成作业质量很高的学生,以此促使这个学生变得更高、更强。

总之,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情感价值已经日益凸显。教师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积累,努力实现情知交融,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endprint

猜你喜欢
泥土语文课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语文课文
泥土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泥土中的功臣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呼吸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