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戏的演唱艺术浅探

2017-11-07 16:59寻松玉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演唱艺术河北

寻松玉

【摘 要】河北梆子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河北梆子戏的演唱艺术探索为主线,从它的起源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其声腔、曲式、唱词等方面要素,对其发声、气息的运用和控制以及表现风格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河北;梆子戏;演唱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23-02

一、河北梆子戏的源起

河北梆子戏并不是在河北发源形成的,而是鉴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由山陕梆子(秦腔)流入河北地区后不断改变衍化而成。秦腔之所以流入河北,主要原因是山陕地区商人将商业向京城及周边地区扩张,当时山陕商人所经营的钱庄、当铺、酒庄等在京城几乎遍地都是,为了业务发展及各种应酬,秦腔随之而入,便其取悦顾主。在流入河北地区以后,山陕梆子在长期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更多河北当地群众的喜爱,融合了河北群众的地方方言、生活习惯、当地文化等一系列民俗,在山陕梆子的演绎上进行了合理改编和创作,通过入乡随俗的方式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梆子戏。在后期的发展中,由于学习梆子戏的河北人逐渐增多,因此后期表演梆子戏的演员以河北人为多,最终形成了早期的河北梆子戏。

二、河北梆子戏的形态特征

(一)调式音阶

河北梆子戏所采用的音由“do、re、mi、fa、sol、la、si”七个基本音级构成,以我国民族调式为判断依据,通常采用中国民族五声音阶七声调式,以每个曲目不同的音阶排列和民族调式判断方法来判断其调式调性。河北梆子戏的旋律音主要是以围绕着“re”“sol”“do”这三个调式主音而在全曲中进行展开扩张的,因此可以说这三个音是河北梆子戏旋律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即作为河北梆子戏的三大骨干音,在戏曲旋律中起支撑作用。而在民族五声调式中不经常使用的偏音在河北梆子戏中并不少见,“fa”“si”这两个音多用于经过音而并非主音使用,起连接和丰富旋律色彩的作用。

(二)旋律特点

由于社会文化和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影响,河北梆子戏的风格高亢激昂,这对旋律的整合有着直接关系。在河北梆子戏中,有三种旋律特性,分别为“四度跳进”“起伏较大”“主属跳进”。

以“四度跳进”为主要线索进行发展,正如上文所讲到的以“do”“re”“sol”为骨干音,将这三个音按相同音程度数顺序排列则为“re”“sol”“do”,呈四度关系向上跳进,四度是协和音程的最高限度,这一音程给人感觉协和且有更强烈的音响效果。

“起伏较大”在河北梆子戏中也是一鲜明特色,由于河北梆子戏风格强烈,较为响亮,因此在戏中大起大落的情节尤为常见,相邻的两个音之间的音程跳进幅度十分大,基本在五、六度之间,这样的特性一般使用于刻画风格极端的人物和情节,以大起大落形成强烈对比。

“主属连跳”主要是依据河北梆子戏三个骨干音的关系而进行的,以“sol”为调式I级主音,“re”为V级属音,则“do”为IV级下属音,谱例如下: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的唱词所对应的音主要是由下属音-主音-下属音-主音的连续跳进进行,在曲式分析中我们常常用到由I级到IV、V级或者由I、IV级到V级再解决到I级的和声进行,这样的进行可以使音乐效果更饱满,还可以起到强调调性的作用。

(三)曲式结构

河北梆子戏是中国北方戏曲中的一种,戏曲分为联套体和板腔体两种唱腔,而河北梆子戏属于板腔体。它的板式变化多种多样,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反调二六以及各种引板。而二六板是河北梆子戏众多唱腔中最常见、最能体现梆子特色的板式,它是河北梆子的核心板式,其他板式多是由二六板发展而来,可以说是众多板式的母版,它在任何剧目当中都能够独立依存,又可以细分为正、反、快、慢、悲五种二六板。俗话说“一板一眼”,这里的“板”是指戏班中的乐队在伴奏时负责敲板的“司鼓”,即专业练习过的人进行指挥敲打,一般左手持“板”,右手执“竹签”,左手敲板就是强拍,右手敲竹签就是弱拍,因此“一板一眼”在戏曲伴奏中就是一强一弱。“六板”就是演员们在台上开口唱第一句直至结束时一共有十二拍,“二六板”就是两个六板,即两个十二拍。由于河北梆子戏的唱腔为上下两句,结构就是这上、下两句不断重复,由两个乐句不断重复构成一个较长的乐段,并加以其他板式进行修饰和丰富色彩。

(四)节拍节奏

由于河北梆子戏是有乐器来进行伴奏的,它的特点是在打节拍时会使用一种由枣木制成的梆子来敲打节奏,打在板上后枣木梆子碰撞传出的声音构成节拍,与一般强拍起的音乐不同,河北梆子戏在节拍上的特点是它的每一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因为有响亮的器乐伴奏,为了避免人声与乐声同时发出被乐音盖过导致台下观众听不到,所以采用了人声在弱拍上起唱的形式。正式由于这一特殊形式,形成了河北梆子戏节奏上的特点:切分节奏。在河北梆子戏中还有两种节奏特点,一种就是由于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抒发情感而将某些音拖长产生延留效果,另一种是体现音乐的停顿或者由于演员需要呼吸换气但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以突然休止的方式体现表演效果。这三种节奏在河北梆子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河北梆子戏的音乐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使戏曲的情绪更加富有感染力,也增强了旋律上的活跃性,使音乐更加具有形象性,进而使河北梆子戏更具自身的风格和特色。

(五)襯词、衬腔、拖腔

河北梆子戏以描述故事情节为主要方式,其内容反映也丰富多彩、方方面面。因为河北梆子戏的源起和发展比较贴近人民生活,具有一定的农民色彩,所以河北梆子戏的语言和衬词都比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无过多的修饰和加工。河北梆子戏属于板腔体,故然以腔从词,在腔调的框架下结合灵活跃动的节奏,有说腔和唱腔,腔多字少,唱词虽是叙述性的语言,但是也讲究合辙押韵,在上下句结构中,上句最后一个字的发声一定是上声或者是去声,而下句最后一个字的发声一定是阴平或者阳平,第一句要先坐韵,第二句再押韵。演员在演唱时常常会加入“哎、呀、哪、咿、嗨”等语气性的衬词,它的作用是填补行腔的空隙,帮助弱拍起唱或达到拖腔的效果。随着伴奏的板眼和鼓声渲染气氛,增强效果,表现河北梆子戏的不同风格。

(六)演唱特点

1.唱法

河北梆子戏的演唱方法主要分为真声、假声、真假声混合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从人类生理机构和器官协作上来讲,嗓音所发出不同音色是由于喉部肌肉群调节所造成的,这些肌肉群主要分为拉紧声带的环甲肌群和使两声带聚中靠拢的披裂肌群。发声时环甲肌群用力较大则为真声,也称为大嗓,真声声音更为明亮浑厚有力,主要是以胸腔共鸣为主,音域较窄灵活性差;发声时披裂肌群用力较大则为假声,也称为小嗓,假声声音更为圆润纤细轻柔,主要是以头腔共鸣为主,音域增厚灵活性强,但是太尖锐。真假声混合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结合了两者之间的优点,既明亮又有一定的厚度。

2.演唱技巧

和声乐一样,河北梆子戏在演唱时也需要演唱者有着科学的发声方法,比如正确的口腔状态和声音位置、清晰的咬字吐字、气息的运用通畅和身体的支撑点等各方面要素。但是河北梆子戏在曲目演唱与声乐作品也有不同之处,以男女演唱为例,声乐作品一般会根据对象定调或由演唱者自己移调,而在河北梆子戏中,通常采用的是男女同腔同调,在历史上河北梆子戏最初都是男演员,他们都是用本嗓来演唱的,到后期发展有女演员,并且衍化成男女同台演出的形式,出现女扮男装与男扮女装的情况,这时因为女腔较低,男腔要达到女腔的高度,使男腔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最好状态。在河北梆子戏的演唱中,当使用真嗓时要求声音要有宽度并且浑厚,使用假嗓则要求音细而尖锐,这两种演唱方法之间的悬殊非常之大,主要是因为真声和假声的运用以及结合不容易掌控。因此对河北梆子戏的唱法也要求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用真假混合声发声,这样相结合起来以后,高音不会显得发白尖噪,低音在听起来也不会发虚无力,以情带腔、以腔入情,将正确的唱法和情感融入到一起,才可以准确演绎出河北梆子戏的精髓。

关于河北梆子戏演唱的气息问题上,主要以腹部为主、胸部为辅的呼吸方法来调节。任何呼吸方式都要依靠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当人体在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横膈膜自然下沉,腹部作为一个支点控制气息,吸好气在演唱时,要通过三者协作使气息平稳缓慢呼出,气息的正确使用能够使声音圆润好听,没有气息的支撑,唱出来的梆子戏只会发白没有韵味。

任何语言上的活动都要求咬字准确和吐字清晰,在河北梆子戏中,对演员的要求为“喷口要有劲,收字要到家”。咬字就是在发音时唇舌所处的位置,咬的是声母部分,常用的咬字发音位置有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等,与说话一样依据汉语拼音中声母的发音进行分类。“喷口”指字头,咬字时首先唇舌位置要对,使字头准确,加以气息配合就会清晰有力。“收字”指字尾收韵,收的是韵母部分,字尾收韵准确才能完整的表达出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所存在的意义。

三、结语

河北梆子戏在我国戏曲艺术中具有其独特魅力,它以开放的文化姿态吸收融合了众多具有特色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因其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環境,向人们展示了它高亢激昂的风格,使人们体会到一种悲壮、凄凉直抒胸襟,它质朴的表演和强烈的感情使“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更加夺目照人。面对由于继承和发展不足,创作意识浅薄所造成的文化缺失,我们要努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传承好河北梆子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全方位多格局、竞争激烈节奏飞快的21世纪继续散播自己独有的魅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对于保护和传承河北梆子戏,我认为除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加强宣传力度以外,还要增强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在保护其原有的文化性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和改编,能够更大程度使人们了解它的魅力所在。并将这一文化放入课堂,扩大河北梆子戏的受关注度,使其能够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武承仁.河北梆子简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10):127.

[2]高明明.河北梆子唱腔唱法的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11):4-8.

[3]史韵新.河北梆子二六板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4):5.

[4]赵惠芬.河北梆子文化论述[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8(4):25.

猜你喜欢
演唱艺术河北
勇毅执着的追求 坚实丰厚的建树
——郭克俭《中国豫剧演唱艺术》评介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民族音乐演唱艺术的历史变迁探究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略谈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
孙婷婷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