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与演奏

2017-11-07 19:33于小萱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

于小萱

【摘 要】《第三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先生的经典作品,这首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创新性的调性布局与节奏安排,对演奏技巧有着极大考验,鉴于此,本文谨就《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诠释提出一点浅薄之见。

【关键词】《第三二胡狂想曲》;调性特征;节奏安排;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84-01

王建民先生的《第三二胡狂想曲》是一首杂糅了新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风格的乐章,又将传统的民族器乐同富有时代感的演绎手法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因此,对《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与演奏进行分析与讨论,对于音乐的创作与演奏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征

(一)调性特征。调式与调性布局是我国声乐与器乐创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王建民先生的《第三二胡狂想曲》中也有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王建民先生非常看重调式与调性布局,在尊重传统器乐的基础上,王建民先生也在其中纳入了一些西方音乐的调式与调性布局,这使得这首狂想曲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王建民先生在《第三二胡狂想曲》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布局调式与调性。

第一,调式与调性的混合布局。《第三二胡狂想曲》中,调式与调性的布局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混合与杂糅色彩,其创作基础是新疆民族音乐,整部乐曲带有非常明显的新疆特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接壤,新疆民族音乐也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是多种不同调式与调性相结合的产物。在创作中,王建民先生充分掌握了新疆音乐的这一大特点,在《第三二胡狂想曲》中或还原或调低其中的Ⅲ级、Ⅵ级和Ⅶ级调式,将主音大调与小调进行自然混合来实现效果。

第二,音调转掉与调性转变。《第三二胡狂想曲》中,王建民先生充分运用了音调转调与调性转变的手法。在其不同結构之间采用了同音列转调,来实现整部乐章的紧密衔接。又使用调性转变,将主音与宫音进行平移,使乐章呈现出自然又多变的音乐形象。

(二)节奏特征。《第三二胡狂想曲》中对于节奏的把握非常精准,它突破了传统音乐中节奏与律动的束缚,进行了非常大的突破,创新运用非韵律性的复合节拍,与不同节拍之间的混合来呈现。对于非韵律性的符合节拍的运用,使整部乐章更加轻松和自由,便于创作者情感的抒发,而对于不同节拍相互混杂使用,成就了一种混搭式的自由风格,这是《第三二胡狂想曲》中的一大创新。[1]

二、《第三二胡狂想曲》的演奏诠释

《第三二胡狂想曲》中的音乐委婉而回旋,具有非常强烈的新疆民族音乐色彩,又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激情。这首乐章开篇相对祥和而神秘,朦胧中自见波涛暗涌,随着钢琴悄然插入,整首乐曲在四个高音的引领下逐渐转向活泼阳光。

随着乐队的插入,《第三二胡狂想曲》开始了一个充满“炫技”色彩的乐段,节奏较为欢快,这时二胡的琴弓需要饱满而富有弹性,每一个音要果决而不绵软,该段乐曲十分活跃而富有激情,将内心的喜悦呈现给听众。此外,在演奏该乐章的时候,需要很好地把握乐章中的断句,要求断句清晰有力,每一句之间的连接都自然而明确。二胡的演奏需要更加舒展而随意,要传递出深厚的感情,旋律的渐强和减弱都是很好的方式。

《第三二胡狂想曲》的第20小节,在演奏时,需要使用拨弦的技巧来展现新疆民族音乐中的欢快情绪,在拨弦中采用右手拨弦,与弹奏琵琶时的技巧相似,主要是依靠右手的屈伸来进行弹奏,在弹奏中可视乐曲的实际要求,运用右小臂相互配合,增加这一段的表现力。

在处理快板乐段的时候可以运用碎弓技巧,将乐曲演绎成奔腾的河流,二胡与乐队之间充分配合,整个快板段落十分庞大而繁杂,非常考验演奏技巧。在处理节拍和韵律时,可以运用不同节拍的相互交替与配合,来赋予乐章不同层次。同时,可以运用连顿琴弓的技巧来展现活泼生动、富有激情的群舞场面,提高演奏的速度,顿弓果决有利,弹奏灵活而跳跃。在快板乐段中,开篇使用了抖颤琴弓的技巧,在演奏时随着力度的增减来调整演奏速度。

在音乐的最后一段,演奏时需要运用更加连续而紧凑的手法,将整部乐章推向高潮,使用连续不断的打音与颤音方式进行演绎。在演奏中,对于打音应当充分利用指关节来控制琴弦,对于颤音要不断调整演奏的力度。该乐段中的最后部分,是一段急板乐段,要充分体现这一乐段的变化与灵动,呈现出富有时代特点的激情与热情,表现音乐的情感冲击力。[2]

三、结语

《第三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传承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这首作品既展现了民族风情,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将过去与未来实现了完美统一。《第三二胡狂想曲》也正因为这一点,成为了一首富有生命力的绝佳作品,同时,该乐章对于演奏者的要求颇高,似乎也成为了这部作品推广与普及的一大阻碍。

参考文献:

[1]朱艺雯.浅析王建民二胡作品的现代审美取向——以《第三二胡狂想曲》为例[J].大众文艺,2014,(22):156.

[2]黄振.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演奏诠释[J].大众文艺,2014,(17):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