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优化的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2017-11-08 09:43王晓婧陈文娟王雯雯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发展

王晓婧,陈文娟,王雯雯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外语系,安徽 阜阳 236000)

从生态优化的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王晓婧,陈文娟,王雯雯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外语系,安徽 阜阳 236000)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如何实现教师的有效发展是值得研究的。根据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模型,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从三个维度来更好地建构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同时亦吻合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共同体发展的要求,来实现个人的最大优化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个人发展;生态学;优化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力量,而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中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提到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等要求和期望〔1〕。

就高校而言,如何造就一支专业精湛、知识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专业化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归根结底是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问题。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高校教师具有其特定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简单说可分为教师个体和团体,结合生态学,教师个体作为一个生态因子,和其他因子之间,与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都会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

1 教师发展

1.1 基本定义

从教师培训到教师教育,继而到教师发展,发展比培训和教育更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人”的主体意愿和主动需求,美国学者Dale Lange将教师发展定义为一个知识水平、经验水平、职业态度不断提升的过程〔2〕。因此教师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

1.2 个人发展

大学教师发展是指为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包含四个层次: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个人发展〔3〕。其中个人发展指的是通过教师自身对工作和人生的态度、理解和认知等变化的调控,因此,从主动性和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个人发展处于大学教师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因为惟有唤醒自身的意识并提升发展的意愿,才能最终实现更好的更快的发展。但是,根据生态学的系统观和平衡观,所有因子都是处于不同子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中,因此,在探讨个人发展时,不能忽略另外三个层次对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理论体系

2.1 理论模型

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模型是对大学教师发展基本内涵、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阐述和描述,可从结构、过程和态度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过程的变化,过程的变化又引起了态度的变化〔4〕。在众多的理论模型中,本文借助1977年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于《A Handbook for Faculty Development(大学教师发展手册)》提出的理论模型〔5〕,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理论体系进行剖析和阐释。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 在1979年《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一书中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强调了环境和人际互动及心理发展的联接,并将学习环境简单分为三大类:微观(microsystem)、中观(mesosystem)和宏观(macrosystem)生态环境〔6〕。简单说微观生态环境是指和最亲密关系的人之间的关系;中观生态环境指的是更大范围内的互动关系;宏观生态环境是指社会的

整体文化。根据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三大类的生态环境的划分,本文将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归因于三个维度的交互影响,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生态观中大学英语教师个人发展的三维理论体系

2.2 三维体系

表格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综合考虑个人发展,结合结构、过程和态度三个维度来更好地规划和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在具体的生态构建上,本文试图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三个层次进行剖析,探究如何从生态的视角来实现个人发展的最优化建构。

3 大学英语教师个人发展的生态构建

3.1 第一维度—克服自身的限制因子,谋求个人发展

根据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原理,空间上的局限性会影响其中的个体和群体的成长,为了减少局部生境效应的负面因子,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贴近现实,避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学模式,扩大与学生及其他同事们的交流沟通,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目标和社会需求。

教师的个体经验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个体性;二是差异性;三是实践性;四是不可学性〔7〕。因此,就语言教学而言,首先要强化英语教师个体自主发展的意识,以个体为基础,主动探求突破,通过不断地反思来修正自身的教学,形成自己专属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其次,不能受到整体性的束缚,在英语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下,不断反思加实践,找出自身的不足和限制因子,并加以克服获得提升。

3.2 第二维度—发挥团队生态情感智力的作用,实现共同体发展

生态情感智力是指在人与环境互动的情景下形成的情绪环境和环境情绪所做出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凝聚力、团队士气、团队和谐的气氛以及团队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取向等团队生态情感智力因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8〕。作为团队中的个体,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情绪会受周围的环境及人员情绪的感染,这些循环的反复互动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

在哈贝马斯的实践认知的引领下,教师团体中的协作交往,有利于建立和维持交往沟通的规范和信任感,在开放的氛围中,教师和其他同事间开展平等对话,通过彼此的分享,促进个人发展〔9〕。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研组活动等方式,英语和其他学科间的互动合作也越来越多,而ESP教学则需要更多的高素质“语言+专业”的教师,从这点来看,团队协作能够有助于激发教师间的竞争合作,进一步唤醒英语教师的危机意识,加强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3.3 第三维度—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术氛围,推进组织发展

高校激励机制的改进、冲突解决程序的稳定和大学教师发展小组方法的制度化都是组织发展的内容〔4〕。如果学校或院系的规章制度等组织结构存在限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打击教师发展的积极性,阻碍教师的个人发展。在师生互动以及师师互动的人际关系中,组织环境的一些激励的政策方针起着重要的指引的正面效果。

为了提高教师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学校和教育辅助部门可以运用赋权增值理论,因为为了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教师不仅需要与自己对话,更需要积极地与环境中影响其工作的各种因素进行对话〔10〕,因此,为了显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群体间的合作,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改进和决策的影响力,学校应从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奖惩等方面入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既有整体的具体要求,保证平等性;又要有个性化的评价条款,给教师个人的发展留以足够的空间,以实现教师发展为最终的目标。同时,应营造正确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政治教学学术环境,以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合理的情感目标激励,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

4 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多维度的过程,为了实现最大优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作。就个人发展而言,首先,英语教师本身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调整知识结构,在更新、拓展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熟悉社会所需人才的导向,更好的来胜任大学英语的改革。其次,在教学和科研的比重权衡上,根据组织结构的规章制度要求,在投身于本职教学工作以外,强化科研意识,对科研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予以一定的关注。最后,学校及社会应及时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给予指导和协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教师出外研修的机会,进行合理的教师评价,实现“以评促教”,并运用“赋权增值”的理念,提高教师在决策中的参与度,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认可度。

〔1〕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3-01)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6.htm

〔2〕 Lange, D. E. A blueprint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高桂云,王兆瑞. 2001-2009年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研究现状及进一步推进此研究的建议——基于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06): 55-57.

〔4〕林杰,李玲.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三种理论模型〔J〕. 现代大学教育,2007,(1): 62-66.

〔5〕Berquist, W. H. & Phillips, S. R. A Handbook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Volume Ⅱ〔M〕. Washington, DC: The Council of the Advancement of Small Colleges. 1977.

〔6〕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转引自Williams, M. &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杜文军,曾思远.从“可学”到“不可学”: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4):30-32.

〔8〕余四华.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7.

〔9〕卢乃桂,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 2007,(03):17-22.

〔10〕田莉.教师赋权增能视野下的学校改进:内涵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11): 3-5.

1008-3723(2017)05-034-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15

2017-06-15

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ESP教学下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生态构建”(2016FXXSK05).

王晓婧(1987-),女,安徽亳州人,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课堂教学,教师发展.

H319

A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发展
“留白”是个大学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读英语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