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对设计作品创作的影响

2017-11-09 12:19何方
设计 2017年17期
关键词:非线性交互性数字媒体

何方

摘要: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中,呈现设计作品视觉形象的表现媒介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数字媒体技术是当下表达媒介的前沿代表,在当代设计作品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在不断发掘设计表达的媒介,媒介的丰富强化了设计效果的呈现,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好地服务设计师对于创作意图完成。文章强调数字媒体技术对设计创作在多媒体性、非物质性、非线性以及交互性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这些特点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独特设计效果的因素,创作者要了解这些因素,进而通过设计作品对观者的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数字媒体 设计 多媒体性 非物质性 非线性 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040-02

引言

在设计史的发展过程中任何技法、材料或观念上的推进都会引起巨大的变革,对设计创作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历史上首件销售过百万的索涅特椅便是由于弯腿曲木技术的产生而促成的。数字媒体技术是21世纪媒体技术发展的前沿代表,对设计作品构思的产生提供了众多的创作可能性,产生新的视觉形象与感官体验。

一、多媒体性

设计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媒介的运用从而表达创作者的设计意图,进而更好地建立与体验者之间的关系。传统设计作品仅局限于单一媒体的形式,如:海报、宣传册或者舞台等。而数字媒体则可以通过数字技术集合多种媒体的优点于一体,为同一设计目标而协同合作。在数字媒体的呈现形态当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通讯技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等,并且通过这些技术产生了数字图像、数字动画、数字视频、数字音响、信息处理以及互动媒体等一系列感官体验,这些媒介的突出优点均可以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当中,从而对以往传统设计创作的简单表现语汇以及有限的创作范畴提出推进的方案。数字媒体艺术要求的是一个全方位、跨学科、多领域的协同合作机制,致力于通过多媒体性的发挥对观者的全感官产生综合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对设计创作所带来的多媒体性影响无论在商业设计还是实验设计中均有突出的体现。在商业活动中,设计师已不再简单地通过制作海报和搭建舞台来完成任务,而会通过运用数字媒体的技术来深化产品与体验者之间的关系,触摸屏、实景体验、VR眼镜的综合运用可以共同作用于产品的促销行为。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设计师对于产品展销会场的设计会深入到用户体验的各个细节,将产品的特征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进行感官转化,从而使体验者了解产品,促成交易的完成。数字媒体技术在商业设计创作中所显现出来的多媒体性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机软件微信当中的网页、点赞、转发等均是体现。

2014年国际新媒体设计三年展雷雅纳·坎托尼和莱昂纳多·克雷申蒂的作品《对话》(如图1)便充分地展现了数字媒体技术在设计创作中所产生的多媒体性特点,创作者利用40个智能手机、话筒、音箱、电脑、电子词典、语音激活和识别技术、定制程序等多种媒体共同构成了这件作品,多媒体性的特点就在于发挥媒体的优点,单一的媒体往往难以充分表达创作者的观点,尤其在当代设计领域。《对话》这件作品是一个自动的语言交互设置,创作者通过定制程序将所有的设备都连接起来,观众在作品中通过互动将声音传递给机器,当机器听到相应的声音后会根据程序的设定进行相应的反馈,而当机器没有听到观众的声音时,机器就会自动地相互交流。创作者为达到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同步自动交流而设计,而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在于当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与机器之间的一种隐秘关系。创作者为达到这一呈现效果尽可能多地选用了合适的多媒体设备,它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二、非物质性

相较于传统设计作品的物质化呈现,数字媒体作品则将所有的感官来源都化解为比特代码编存入程序当中,这一点区别需要认识到的问题是传统设计创作所展现出来的可触摸艺术形象,当中包含着艺术家的手工操作痕迹,也就是说在传统设计作品中我们能够通过具体物化的艺术形象来感知创作者留在作品中的痕迹,这是人们对作品价值认知的重要来源。但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则缺乏这一点,包含创作者操作痕迹的形象不会呈现在数字化作品中。因此,观看者对于此作品的评价就会缺少这一标准,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创作者来发掘观念的创新、视觉的魅力、呈现技术的前沿以及整体设计效果的感人等审美关注点来弥补。这是需要创作者了解的现实问题,而如果创作者在设计创作中忽视上述的问题,那么其作品也就因为不能吸引观者的眼球而黯然失色。

数字媒体技术在设计创作活动中所具有的非物质性要求创作者将作品的审美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能够弥补这一缺失的焦点中,这对于设计创作活动的影响是深刻的。2017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3D水阵一一会跳舞的瀑布》(如图2),该作品运用了前沿的技术设备,使得水能够在音乐的节奏中呈现不同的造型,并且伴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分布,这一效果打破了人们对于水的物理认识,是一种反常规的视觉呈现,在空旷的展厅中结合听觉的感官从而具有极强的震撼力,这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尚未结合理念深度,仅仅从视觉的感官方面就足以吸引观看者驻足。而这件作品中创作者对于视觉震撼力的渲染便可以理解为对于非物质性的一种弥补,从而使这件作品仍然能够给观看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探索出更多的视觉表现可能,《3D水阵一一会跳舞的瀑布》这件设计作品便是很好的范例,其为日后设计师进行其他设计创作活动提供了-一种媒介呈现的方式,扩大了设计创作的范围与幅度。非物质性可以说是数字媒体设计作品的一个“缺陷”,但也正因为这一“缺陷”的存在才激励设计师创作出更多具有视觉或想象力的作品。

三、非线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非线性叙事表达对作品创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传统影视作品的非线性叙事虽然也存在,但由于媒介技术的落后,其“倒”、“接”、“剪”、“转”的叙事安排仍不可回避地体现出线性叙事的特征,在呆板的线性叙事表现中,一场戏所有的镜头需要手动合成制作,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很多创意性的想法难以在线性的叙事结构中展现。而数字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故事情节发展所需要的自由组合、跳接、倒叙与重复切换的视觉效果均可以在数字媒体技术中处理,从而使故事情节展现出多元性、交叉性、层次性与动态性,更好地服务于叙述主题。这一点在很多的电影中可以感受到如《盗梦空间》《记忆大师》等,非线性的叙事手法贯穿在情节故事中,觀者跟随情节的深入不断地进行逻辑上的思考,这样的一种呈现方式一方面能够有力地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很多创意性的情节能够巧妙地融入到故事当中,从而增强作品的情节感染力。endprint

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媒体视频设计作品创作的非线性影响是很大的。技术的培养从来不是学科培养的关键,运用新的视觉呈现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设计创作主题的渲染,这一点在数字媒体技术的非线性影响中体现比较全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过多地集中在软件的操作中,而如何能够将所学的技术更完善地注入到作品的呈现当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四、互动性

互动性是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其他艺术设计专业不具备的,互动性在数字媒体作品中表现为观者的参与与互动,这一特点改变了传统设计作品静态的呈现方式。创作者要充分地认识与应用这一特点,观者与作品的实际互动能够加强观者对于作品的认知与接受。互动性的设计作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同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操作而影响作品的呈現面貌,在这一过程当中作品的设计者实际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而观看者的互动才能促进作品的完成,互动的数字作品给予观者更大的参与性与选择性,这一特点一方面使观者以参与的角度来融入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让观者以审美鉴赏家的角度去反馈个人行为所形成的作品,从而真正实现制作者与参观者,创作与反馈的交换思考,从而促进参与者对于设计创作主题的感知。互动性在商业设计和实验设计中也均有不同的呈现,广告开发商创造性的将酒店或者商场卫生间的镜子设计为交互的平台,当用户照镜子的时候,镜子便会显示出广告商所宣传的衣帽产品,这一产品会与镜子中的用户形式匹配,用户可以很直观地看这件产品是否适合自己,镜子中还显示有二维码,支持用户付款。

Dominic是一位来自伦敦擅长光影互动装置的创作者,其创作的《Ice Angel》(如图3)光影互动设计作品运用了当时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当体验者站在装置前,作品背后的数字处理系统就会开始工作,将体验者的身高体形进行转化后并且记忆其动作,随后在大屏幕中便会出现匹配的大翅膀,并且伴随着体验者的动作而进行有节奏的摆动,装置前端设置有摄像头,体验者与大屏幕的图像能够记录在视频当中送给体验者。该作品的创作理念在于其相信人人都具有天使的一面,人人都可以拥有天使的翅膀。这件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当代设计作品创作的互动性影响,没有体验者的参与这件作品就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并且不同的体验者会有不同的呈现。

结语

科技在不断发展,呈现设计作品的形式也在更新,我们需要掌握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设计构思,并且大胆地接受其对传统设计作品呈现方式的改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线性交互性数字媒体
电子节气门非线性控制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基于SolidWorksSimulation的O型圈锥面密封非线性分析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状态估计
工业机器人铝合金大活塞铸造系统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