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思考

2017-11-09 12:40张萌
设计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设计

张萌

摘要: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教育相互融合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高校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二者的相互融合有利于突出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本文分析了现代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并从师资、课程、学院建设和学生活动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 现代设计教育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080-02

引言

地域性文化是人类文化在某个特定的地域空间上不断积淀、融合形成的,它具有多重的文化属性和地域性特点,主要包含特定地域历史文脉、社会传统、生活习性、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近年来,高校现代设计专业学生作品呈现出千篇一律、缺少设计内涵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现代设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学科的特点传承与利用好具有历史、人文、艺术等多内涵的地域性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相互融合,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传承民族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在接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中国设计”。

一、现代设计教育中地域文化的缺失

现代设计专业最终比拼的一定是文化和人文素养,现代设计作品不仅仅要体现美观实用性,还要体现出作品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当前,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呈现出盲目追求国际化、西方化现象,很多年轻人仰慕西方文化,对传承本土文化的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对于传统地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阻碍其良性发展,这也致使各高校设计教学模式趋于雷同,缺少个性化,思维模式相近,未能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要想形成设计教育的个性化、特色化,就应当根植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其意识到发扬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民俗文化与工艺的重要性。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向国内众多设计先驱学习,他们在设计作品中传承了地域文化理念,作品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设计”文化特征。例如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作品中一直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文化观,他将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很巧妙地贯穿在设计中;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许多作品也都根植于本土文化,将中国传统的水墨文化、禅宗文化结合现代科技,以特殊的肌理效果呈现出来。因此,现代设计教育担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高校要把地域文化融入课堂并引导学生足够重视。

二、现代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资源

地域文化艺术体现了特定地域人民的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历史文脉等多方面的状态,是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天然的艺术宝库,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可以将民俗文化中的图案、符号等元素加以提炼、加工,以一种独特的设计元素应用到设计中去,从而赋予设计以全新的文化内涵。

(二)有助于推动“中国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各地区、各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艺术特征,而我国现代设计欠缺的就是这些内在的东西,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将具有地域性的民族文化传播给学生,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必然会增加文化内涵,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因此,高校设计专业要培养能够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

(三)有助于传承与发扬地域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传统手艺的地位也跟着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面临着失传、被淘汰的严峻形势;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设计专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民俗文化搭建发展平台,将现代设计教育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在发展高校设计教育的同时,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精神,使地域文化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发扬光大。

三、现代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具体策略

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教育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有所取舍。下面从高校师资、学生活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四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教育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教师文化培训

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具备对本土文化的传承精神,高校要对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地域文化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多元化文化发展教育理念,对本土文化有一定研究经验,掌握一些民间技艺;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学能力并将这些技能、经验带进课堂,才能调动起学生对地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2.民间大师进课堂

除了培养专业教师进行本土文化的学习之外,高校还应该将地区民俗艺术大师、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让大师在课堂面对面地为学生传授技艺。此外,还应聘请其他地区各行各业的大师走进课堂,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借鉴其他区域的文化资源。

(二)加強学生的课内外学习

1.第一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第一课堂教师传授给学生本土文化理论知识,以及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以讲设计史的方式讲解,教师还要以优秀设计案例的方式将地方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等本土特色文化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课程中去;教师要在任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将民间艺术强大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讲解的内容中,为教育提供鲜活的灵感来源;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地域文化对现代设计作品的影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2.第二课堂以开展课外拓展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高校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使第二课堂有效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第二课堂一方面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团定期组办文化知识竞赛、工艺品展示、博物馆参观等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社会文化,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设计出更好的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endprint

3.举办地域文化作品展览

各高校应多举办相关的地域文化作品展,一方面展出民间艺术大师文化作品,让老师和学生观摩学习,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展出学生优秀民俗艺术作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师生对地域文化的学习兴趣,营造地域文化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合理化课程资源设置

1.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

地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加强艺术理论知识的比重。目前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艺术理论部分的课程讲解,但是这部分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少,并不能满足培养具有人文素养设计人才的需要。现代设计教育课程主要以基础课程、设计课程、实训课程为主,高校各专业并没有将地域文化知识的学习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因此,现代设计教育应改变以往的课程设计结构,设置不同类型的艺术与人文方面的课程,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审美与表现融入到现代设计教育的课程中来。首先高校应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课程中都融入不同侧重的民俗艺术必修课程,例如在大一年级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课程中融入本土具有特色的图案,让学生的作品中体现出民族元素;大二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将某一特定地域的人文环境作为设计的背景,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开展设计也可将剪纸、刺绣、泥塑等元素分析、提炼、重组,生成新的设计素材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去;其次为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应针对各专业、各年级开展相关类型的选修课程,课程中融入当地的人文地域风情;选修课程可聘请民间艺术家或者本校知识涵养高、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来授课。

2.定期开展专题讲座

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和传播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高校应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当地的民间艺术研究者来校园为师生做专题讲座,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于专业教师日常课堂理论与专业课程的讲解,让师生对当地的地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与研究地域文化,扩大民俗文化在校园的影响。

3.实践课程的设置

在现代设计教育中,高校还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校外调研实践课程,教师定期组织并带领学生深入到当地具有民俗风情的地区,调研当地的文化特征,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地域文化带来的震撼。整个实训过程应有组织有计划开展,避免盲目性、无目的性,实训前教师要为学生拟定实训旧标,学生要提前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做好准备工作;实训过程中,学生现场收集相关地域文化资料,对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充分了解与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知识,结合当地文化特征进行艺术创作。

(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1.开设陈列室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地域文化传播方面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校资源建设方面可开设艺术博物馆或者陈列室,不但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传承与保护地域优秀的文化。

2.創办民俗工作室

创办民俗工作室,吸纳有兴趣的民俗爱好者;工作室可对外开放,由专业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对外承接一些民俗设计类工作。工作室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对地域性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

结语

优秀的现代设计作品是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广大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中国设计的未来,只有将地域文化教育同现代设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设计人才,才能有效促进高校现代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扎实,有创新能力,有文化内涵的现代设计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设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BUBA台灯设计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