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夏乌日塔多金属矿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7-11-13 07:02刘长财杨晓刚
中国锰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方铅矿闪锌矿点状

刘长财,杨晓刚

(青海核工业地质局,青海 西宁 810016)

青海夏乌日塔多金属矿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

刘长财,杨晓刚

(青海核工业地质局,青海 西宁 810016)

普查区地处柴达木准地台柴北缘残山断褶带东段,乌兰盆地南缘深大断裂南侧。区内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变火山岩组绿片岩,圈定的矿体均受北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普查区南部出露大面积岩浆岩,区内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石英脉及由断裂构造产生的次级挤压蚀变带发育,总体成矿条件有利。夏乌日塔矿区为一多金属矿床,主要有Pb、Zn、Au、Ag、Cu等金属,对青海省乌兰县夏乌日塔多金属矿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多金属矿;矿体特征;找矿标志

区内大地构造位置属西域板块(Ⅰ)中的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Ⅰ8),地层分区属柴达木北缘分区,成矿带划属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多金属成矿带(Ⅲ9)东南段之沙柳河金、钨、锡(铜、钴)成矿亚带(Ⅳ10)之赛坝沟金矿田(Ⅴ10)内。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1]。区内,通过2015-2016年普查工作,在预查时圈定的4条矿化蚀变带及2条多金属矿体(M1、M2)的基础上,重新圈定了3条矿化蚀变带,由北向南依次为Ⅰ、Ⅱ、Ⅲ矿化蚀变带。Ⅰ矿化蚀变带内圈定了1条锌矿体(M5)、1条金矿体(M6);Ⅱ矿化蚀变带内圈定了1条铅锌银矿体(M1)与原M1多金属矿体位置及规模基本一致;Ⅲ矿化蚀变带内圈定了1条铅锌银矿体(M2),扩大了原M2铅锌银矿体规模;在钻孔中发现了1条铅锌矿体(M3)、1条金矿体(M4)。矿化带严格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岩石蚀变较强的糜棱岩或石英脉中。

1 区域地质

1.1地层

区内地层总体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与区域主构造线方向一致。区域内出露地层较多,从老到新主要为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片麻岩组(Pt1D1)、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变火山岩组(∈OT1)和变火山—碎屑岩组(∈OT2),有少量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碎屑岩段(D3m1)、新近系油砂山组(N2y)地层零星分布,第四系(Q)堆积物多沿沟谷、山麓周围分布。

1.2构造

区域上位于柴北缘残山断褶带东段,乌兰盆地南缘深大断裂南侧,经历过多期不同类型的俯冲—碰撞造山活动,构造变形颇为复杂。具多层次、多机制、多样式和多阶段的变形特征。主要构造为:断裂构造、韧性剪切带、褶皱构造[2]。

2 矿(化)体特征

2.1矿体特征

矿体特征见表1。

M1铅锌银矿体:位于Ⅱ号矿化蚀变带内,呈脉状产出,长140 m,真厚度1.85 m,产状210(°)∠62(°)。矿体产于F8断层破碎蚀变带中,围岩为构造碎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孔雀石、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呈星点状或侵染状均匀分布于岩石中。

M2铅锌银矿体:位于Ⅲ号矿化蚀变带中部0~31号勘探线间,地表出露长500 m,深部控制长827 m,厚1~4.3 m,平均真厚度1.66 m,倾向20(°)~30(°),倾角75(°)~83(°)。矿体产于F9断层破碎蚀变带中,围岩为糜棱岩化绿片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孔雀石、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呈稠密浸染状或星点状均匀分布于岩石中。矿体走向、倾向上延伸稳定,且向深部有变厚、品位变富的趋势。

表1 矿体特征一览

M3铅锌矿体:于钻孔ZK1701的115.40~119.40 m发现的盲矿体,推长160 m,真厚度2.12 m,矿体产状北倾,倾角约66(°)。赋矿岩石为糜棱岩,岩石硅化、黄铁矿化较发育。

M4金矿体:于钻孔ZK002的247.62~249.62 m发现的盲矿体,长200 m,真厚度1 m,矿体产状北倾,倾角约75(°)。赋矿岩石为糜棱岩,岩石硅化、黄铁矿化较发育。

M5锌矿体:位于11~19号勘探线间,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体倾向30(°),倾角67(°),长100 m,真厚度1.10 m,矿体赋存于F7断层破碎带中,围岩为构造碎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呈星点状均匀分布于岩石中。

M6金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体倾向30(°),倾角65(°),长100 m,真厚度0.8 m,矿体赋存于F7断层破碎带中,围岩为构造碎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偶见孔雀石,呈星点状均匀分布于岩石中。

2.2矿化体特征

K1铅锌矿化体:于钻孔ZK0801的163.28~165.28 m发现的矿化体,推长160 m,真厚度0.4 m,金品位0.97 g/t,银品位15.3 g/t,铜品位0.14%,铅品位0.81%,锌品位1.08%,矿化体产状北倾,倾角约82(°)。赋矿岩石为糜棱岩,岩石硅化、黄铁矿化较发育。

K2铅锌矿化体:于钻孔ZK1501的276.67~277.40 m发现的矿化体,推长160 m,厚度0.26 m,金品位0.38 g/t,银品位28.80 g/t,铜品位0.16%,铅品位0.91%,锌品位1.52%,矿体产状北倾,倾角约83(°)。赋矿岩石为糜棱岩,岩石硅化、黄铁矿化较发育。

3 矿石特征

3.1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为他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

他形粒状结构: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分布在脉石矿物间或充填在黄铁矿的压碎裂纹中。

半自形晶结构:黄铁矿及少量的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半自形晶分布在脉石矿物间或脉状、不均匀充填在黄铁矿的压碎裂纹中。

压碎结构:黄铁矿被压碎变形。

2)构造为似片麻状、稠密浸染状构造、似脉状、星点状、乳滴状构造。

似片麻状构造: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的部分矿石矿物在脉石矿物间断续、相间定向分布,显片麻状构造。

稠密浸染状构造:闪锌矿呈稠密浸染状分布在黄铁矿和方铅矿之间。

似脉状构造: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铜蓝它们的集合体呈条似脉状分布在浅色的脉石矿物中,显似脉状构造。

星点状:均质性,呈星点状分布在岩石中显星点状构造。

乳滴状构造:少量黄铜矿呈乳滴状含在闪锌矿中。

3.2矿石类型

1)自然类型

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M1、M2、M3为稠密侵染状、星点状、似脉状多金属矿石,M4、M6为星点状金矿石,M5为星点状锌矿石;根据氧化程度划分为以原生矿石为主;根据光片鉴定结果划分M1、M2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和方铅矿、闪锌矿矿石,M3为方铅矿、闪锌矿矿石,M4、M5为闪锌矿矿石,M4、M6为黄铁矿矿石。

2)工业类型

M1、M2矿体矿石工业类型铅锌银矿石,M3矿体矿石工业类型铅锌矿石,M4、M6矿体矿石工业类型为金矿石,M5矿体矿石工业类型为锌矿石。

4 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其规模和强度决定于构造规模。主要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炭化、孔雀石化,局部还有阳起石化、黄钾铁钒化。其中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与已知矿化体关系密切。硅化主要表现为形成一些暗灰色的硅质条带及乳白色石英细脉,绢云母化表现为浅灰白色鳞片状,孔雀石呈绿色粉末状、团块状,黄铁矿大多数靠近地表多数已氧化成为黄褐色粉末状、薄膜状的褐铁矿。

5 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目前区内圈定的矿体产于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北西向脆性断裂破碎蚀变带中,围岩均为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变火山岩组绿泥石绿帘石片岩、石英片岩。普查区内大多数化探异常及多金属矿体均分布在构造挤压相叠加和韧性剪切发育的地带。主要的M1、M2矿体产于韧性剪切带前缘脆性断层破碎带内,受北西向断层控制,是韧—脆性构造转换作用控矿的主要结果,表明控矿的主导因素不是地层层位,而是剪切构造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在韧—脆性转换部位及断裂带由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变形转变的部位,其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成矿流体在该些部位沉淀富集[3]。其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6 找矿标志

1)北西向断裂破碎蚀变带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这些构造地表一般较明显,多呈线型负地貌。特别是对露出地表的黄褐色、紫红色构造蚀变岩往往是矿化的直接找矿标志。

2)区内蚀变破碎带中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蚀变是主要的矿化蚀变标志。

3)区内糜棱岩是主要的含矿地质体,特别是灰白色、黄褐色硅化、孔雀石化糜棱岩是找矿直接标志。

4)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1∶1万土壤测量圈定的综合异常与矿体、矿化体的吻合程度高,因此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异常也可作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7 结 语

总之,普查区内断裂构造活动强烈,破碎带内多见褐铁矿化、硅化蚀变,由主断裂构造派生的次级裂隙也多见矿化蚀变,地表浅黄褐色破碎蚀变带矿化信息较多,分布有多处较好的物化探异常,总体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1] 徐义刚, 何斌, 罗震宇, 等. 我国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进展与展望[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01): 25-39.

[2] 刘长财, 张如国, 冶有忠. 青海省乌兰县夏乌日塔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2017.

[3] 朱小辉, 陈丹玲, 王超, 等.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J]. 地质学报, 2015(2): 234-251.

OreCharacteristicsandProspectingofPolymetallicGeologyinXiaWuRiTaofWulanCountyinQinghai

LIU Changcai, YANG Xiaogang

(QinghaiNuclearIndustrialGeologyBureau,Xining,Qinghai810016,China)

Pucha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of chaidamu residual fault-fold belt,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south of the deep fractures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basin. Within area of Cambrian-Ordovician strata group of Tanjianshan group in volcanic rocks greenschist, it is delineating the ore bodies which are altered and controlled by NW structure. Pucha area lies in the southern outcrop area of igneous rocks, diorite, granodiorite veins. We have found veins in quartz veins fracture, inmcluidng the secondary alteration zones. General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are favourable. Xiawurita Mine is a polymetallic deposit, mainly with Pb, Zn, Au, Ag, Cu, and different metals. This s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polymetallic ore characteristics in Xiawurita for reference.

Polymetallic ore;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Indicator for deposit

2017-08-18

刘长财(1985-),男,青海互助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手机:13909715391,E-mail:183349089@qq.com.

P618.2

B

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7.05.009

猜你喜欢
方铅矿闪锌矿点状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铁含量对含铁闪锌矿浮选影响的研究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闪锌矿银活化及对黄药吸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Cu-X(X=C,Si,Ge,Sn,Pb)掺杂对闪锌矿ZnS 可见光吸收的影响研究
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氧化剂在刺槐豆胶浮选分离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作用及机理
“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