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县地热开发与环境评价研究

2017-11-13 07:01井延泉沈春强陈建敏康舒欣罗平平
中国锰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勘查

井延泉,沈春强,陈建敏,康舒欣,罗平平

(1. 陕西地矿九〇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陕西 临潼 710600; 2. 地质矿产部地质工程勘查院, 陕西 临潼 710600; 3.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环保

青海祁连县地热开发与环境评价研究

井延泉1,2,沈春强1,2,陈建敏1,2,康舒欣3,罗平平3

(1. 陕西地矿九〇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陕西 临潼 710600; 2. 地质矿产部地质工程勘查院, 陕西 临潼 710600; 3.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祁连县是青海省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地,具有北接河西走廊,南连环湖过境通道的区位优势,在全省“一圈三线”旅游战略布局中处于“北线”的核心位置,是青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通过地热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化验分析,取得热储结构参数和化学组分等,分析勘查区祁连县地热构造特征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对流型Ⅱ-3型中低温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对该区的地下热水资源做出评价。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成果,通过该处钾镁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70.79℃,该处地热井水温可以大于50℃,区内构造破裂带脉状水构成了富水带,泉流量一般1~3 L/s,因此地热井水量有望达到500 m3/d,进而指导祁连县的城镇规划,服务当地旅游及社会经济发展,以达到绿色勘查的目的。

祁连县;地热资源;绿色勘查

0 前 言

伴随青藏高原由南向北递进式隆升并在距今3.0 Ma年前后向东滑移挤出过程中造就了一系列北北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如北北西向多禾茂断裂带温泉出露温度44~82.2℃,瓦里贡山断裂带温泉出露温度62~96.6℃;瓦洪山断裂带温泉出露温度30~62℃。祁连地区热储系统区域热力中心在瓦里贡山构造带,这一点与瓦里贡山构造带岩浆岩分布最广是相一致的,说明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应为深达软流层的深大断裂,也是区域地热热源通道,具有巨大的地热资源。

在国外,地球表面发生的火山爆发、温泉等自然地热现象让人们致力于地球内部温度场的研究。1740年,De Gensanne最早使用温度计进行地热温度测量[1];16~17世纪,人们利用开掘到地下数百米深的矿井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地热现象[2];19世纪,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20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地热发电,进入商业性开发[3]。1904年意大利在拉德瑞罗地热田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地热发电试验装置[4];1960年到1989年地热地质研究和地热资源开发走入加速发展阶段[5]。自1990年至今,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己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世界各国加强了对地热形成的地质条件、地热分布和埋藏的规律的研究。Michael Rosenberg等[6]人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论述了新西兰地区地热系统的地质条件。Sami Khomsi等[7]人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通过地震资料、钻孔资料及露头等分析了构造格架从而研究地热资源。Siler D L等[8]利用“发挥航道”分析和“模糊逻辑”来确定热循环的一些热量、渗透率等必要参数来评估美国莫多克地区潜在的未被发掘的地热资源;Lichoro C M等[9]在肯尼亚北部裂谷用MT和TEM数据联合一维反演电阻率成像评价地热资源,采用重力测量的方式对厚低阻带进一步调查,解决关于低电阻率相邻火山的一些歧义;Mustafa Yalcin等[10]利用多层次分析处理和基于GIS的多决策分析方法在土耳其阿菲永来探索地热资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迅速加大。当前,世界上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利用地热水,有20多个国家建立地热发电站[11]。

在国内,勘查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等工作。在区域地质方面,1959年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在区内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于1965年对该图幅作了补充工作,1968年出版了祁连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并附有1∶20万地质矿产图,可对本次地热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地层、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12]。1989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提交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J47E011017)》,对勘查区的地层、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13];在水文地质方面,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0926部队调查编制了《祁连县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4],报告提供了该泉水温、流量、矿化度、色、气、味等资料,分析了其成因并附有泉点水文地质剖面图;在地热地质方面,2011年5月,为开发祁连地区地热资源,某公司对祁连县八宝镇一带进行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顺东西方向布置三条测线,南北方向布设两条测线,勘探线点距50 m,总测点200个,根据物探剖面CSAMT电阻率等值线图来推断地层和断裂构造,2012年玉林公司于八宝镇打出一眼孔深度为1 980 m,井口水温42℃的地热井,该钻孔测井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地层、低温梯度等基础资料[15]。

前人对该地区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可为本次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保障和技术支撑,在地质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初步查明了岩浆活动的规模、性质及其与地层接触关系,较客观的反应了区内地质、构造演化的历史,并对发现的温泉做有位置、流量、水质、水温、出露条件的记录,为地热地质研究积累了资料,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可为本次工作的部署提供指导性资料,但其物探剖面的布置并没有彻底查清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地热储藏模型、物性资料相对缺乏,未能详细阐述“源、通、储、盖”四个方面的基本物性参数,地热异常特征划分不明显,推测断层的依据不充分,部分断层的位置及延伸发育情况不明。在进行过地热钻探工作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温度的地热流体,但未能充分揭露祁连地区地热热储,且前人施工钻孔以开发为目的,未进行岩性编录、水样采集、抽水试验等一系列地质工作,故该区地下热水资源量并不清楚未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本文通过前期地面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将钻孔布设于北北西向导热导水断裂—瓦里贡山断裂带与北西西向断裂的交汇的上盘位置,热源埋藏较浅,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能保证较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通过地热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化验分析,取得热储结构参数和化学组分等,对该区的地下热水资源做出评价,对钻探、地面调查过程中的植被破坏、泥浆污染环境等进行改进,进而指导祁连县的城镇规划,服务当地旅游及社会经济发展,以达到绿色勘查的目的。

1 自然地理及地质地热概况

1.1地形地貌

祁连县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属高原亚干旱气候,气候特征是:光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区内干旱少雨,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多风,气压及含氧量低,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勘查区位于祁连县八宝镇所处的八宝河河谷地段,河谷一般宽约1~2 km,由河床向山前依次发育有河床、阶地、山前倾斜平原,河谷阶地不甚发育,一般见Ⅱ、Ⅲ级,上接山麓,下连河谷,自上而下呈缓倾斜状态,宽1 500~1 700 m,前缘以5~15 m的陡坎形式同阶地接触,河谷外围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海拔3 200~3 800 m,相对高差达150~600 m,山梁和谷坡上常有第四系坡残积层覆盖。

1.2地质概况

勘查区位于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中的走廊南山南坡复背斜和托勒山复向斜的中段,断裂活动十分强烈,且具有多期复活特点,而后期断裂又有明显的继承性,使断裂系统更趋复杂化。从级别上看,既有深切上地幔的深断裂,又有横贯全区的复活断裂,更有密集分布的一般断裂。从空间展布态势、组合特点看更是多种多样,组成一个复杂的断裂系统。

1.3地热地质状况

勘查区内地质构造相当复杂,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在区内都有表现,其中以加里东运动最为强烈,其基本特征为以第四系松散层及渗透性差的白垩系为盖层,侏罗系为热储层,总的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向、北北西向,断层间相互交错,祁连地区属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对流型地热田,其热量主要来自大地热流加温、深循环地下水、断裂构造的热对流三个方面,这些构成了勘查区的储热、导热的基本条件。青海省热水活动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所控制,并成串珠状分布。正是由于北西西和北北西向断裂交互作用控制着青海热水分布,温度较高地区主要密集在不同构造体系的交接复合部位和同一构造体系的转折部位(如图1)。

1 区域深大断裂;2 控热断裂带;3 温泉及水温;4 地热钻孔及孔底温度

图1区域地热地质

故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 2010)将勘查区划分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对流型Ⅱ-2型中低温地热田,热储呈带状展布,地热埋藏特征见图2。

图2 勘查区地热模型

2 研究技术方法

2.1研究技术原则及技术路线

1)研究技术的原则:“收集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多技术方法相结合”、“先地面后物探”、“地面调查和物探综合分析确定孔位”“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的原则。

2)技术路线: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及地热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合理调整物探布设方案,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综合分析上述取得资料确定宜井地段,进行地热钻探、抽放水试验、样品测试等工作,查明地热构造特征、热储埋藏条件、地层结构等,并获取地热资源量评价计算所需参数;而后结合取得的地热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成果,对地热资源量进行评价,提出开发利用建议,本次项目技术路线见图3。

图3 技术路线

2.2工作方法

2.2.1 地热地质的调查

在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1∶5万地形图为底图,采用路线穿越法与界线追索法相结合,调查沿线的地层岩性变化、地质构造特征、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热异常点,采集必要的样品,拍摄影像记录,做好沿途记录工作。重点进行地热地质、地质构造及地热异常点调查,查清地热异常点(区)附近断层构造展布方向、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2.2.2 地热地质钻探

本次地热钻孔深度为1 500 m,目的在于初步查明八宝镇地区的地质条件、热储结构、地层岩性、地温变化、热储渗透性,通过样品测试工作取得流体物理性质、化学组份等资料,并通过测井和水文地质试验取得热储资源量及地热流体可开采资源量计算所需的参数。钻探技术设计孔为1 500 m,成井口径:0~250 m为500 mm,分两次钻进,井深1 500 m,每100 m进行定深取岩心一次,回次长度为3 m,定深取芯工作量为45 m/15次。通过地热地质钻探主要是揭露地层结构、热储埋藏深度、岩性、厚度、地热流体温度及化学组份,钻进过程中合理使用冲洗液,尽量采用近平衡钻进,以防堵塞和污染热储层,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每进尺100 m做定深测温一次,利用数字测温仪进行定深测温,然后进行孔斜、孔深校正、下管、止水、洗井。

2.2.3 抽(放)水试验、水样采集与分析

进行三个落程的稳定流地热井抽(放)水试验,大落程为S,中落程为2/3S,小落程为1/3S,抽(放)水试验3落程/1孔。

本次样品采集在DR1号地热钻孔、调查泉水、河流内进行,主要采取全分析6组、放射性3组、理疗热矿泉水分析3组、稳定同位素(2H、18O)3组、年龄同位素(3H)3组、岩芯测试样10组(密度、比热容、热导率、渗透率、孔隙率)。样品采集与分析工作量布置详见表1。

表1 样品测试分析

2.3地热资源评价及相关参数的计算与确定

前文已述及祁连县地热田类型应属于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分布的地热田,热储呈带状展布,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 2010)划分为Ⅱ-2型中低温地热田,按预可行性勘查要求,采用热储法对勘查区地热资源进行评价。评价时参考《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9),并根据地热地质钻探及样品测试所采集的数据做资源量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技术结果与分析

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技术野外工作中,通过增加叠加次数、选择好的工作时段、采集过程中对时序曲线的实时监测、重复测量等多种手段来保障原始数据的可靠性,检查点数不得少于全工区测点的3%,并在测区内大体均匀分布,在异常区段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检查点与被检查点的卡尼亚视电阻率(ρxy)曲线和相位(φxy)曲线,应形态一致,卡尼亚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的误差计算公式采用(1)和(2)式,卡尼亚电阻率均方相对误差不大于7%,相位绝对均方误差不大于2(°)。

(1)

(2)

其中n——参与计算的总频点数;

ρi——为观测第i个频点视电阻率值,Ω·m;

ρi′——为检查观测第i个频点视电阻率值,Ω·m;

φi——为观测第i个频点的相位值,(°);

φi′——为检查观测第i个频点相位值,(°);

σ——为视电阻率相对均方误差;

δ——阻抗相位绝对均方误差,(°)。

3.2结果讨论

3.2.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侏罗系、白垩系砂岩推测厚度,Ⅰ-Ⅰ’剖面厚度约为400~1 000 m,Ⅱ-Ⅱ’剖面厚度约为100~1 400 m,Ⅲ-Ⅲ’剖面厚度约为800~1 700 m,Ⅳ-Ⅳ’剖面厚度约为300~1 000 m,Ⅴ-Ⅴ’剖面厚度约为600~1 200 m,详见CSAMT测量报告。

根据已完成的物探剖面视电阻率剖面图和推断显示,部分异常或断裂构造具有相关性,可能为同一构造引起。其中F1断裂、F4断裂、F5断裂、F6断裂、F7断裂、F8断裂在地表有直接或间接显示为推断断裂构造,F9断裂、F10断裂为推测断裂构造。F4断裂在重力资料和磁测资料中都有显示。F1断裂、F6断裂、F7断裂、F8断裂在重力资料中有显示。

F1断裂,该断裂构造仅在Ⅰ-Ⅰ’线有显示。在野外出露于马拉河,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较大,延伸约1 600 m。

F4断裂,该断裂构造在Ⅰ-Ⅰ’线有显示。在野外可见天桥山出有出露。但是Ⅲ-Ⅲ’线干扰较大,不能确定去具体位置。结合野外情况,推测断裂走向北西。根据视电阻率剖面图,结合野外实测产状,可以看出该断裂倾向北东,延伸约1 500 m。

F5断裂,该断裂构造在Ⅰ-Ⅰ’、Ⅳ-Ⅳ’和Ⅴ-Ⅴ’线都有明显显示,但在Ⅱ-Ⅱ’线显示不明显。在平面图上连接这几个异常点,可以看出,该断裂走向北北西向;再结合Ⅰ-Ⅰ’、Ⅳ-Ⅳ’和Ⅴ-Ⅴ’线视电阻率剖面图,可以看出该断裂上部倾向东,倾角很大,下部倾角陡立,延伸较深。

F6断裂,该断裂构造在Ⅰ-Ⅰ’线22号点有显示。根据视电阻率剖面图,可以看出该断裂倾向南西,走向北西。

F7断裂,该断裂构造在Ⅰ-Ⅰ’线264号点有显示。根据视电阻率剖面图,可以看出该断裂倾向西,延伸较深,走向北东。

F8断裂,该断裂构造在Ⅰ-Ⅰ’和Ⅳ-Ⅳ’线有显示。在平面上连接着几个异常点,可以看出,该断裂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较大,在Ⅰ-Ⅰ’和Ⅳ-Ⅳ’线都延伸较深。

F9断裂,该断裂构造在Ⅰ-Ⅰ’线和Ⅴ-Ⅴ’线有显示。根据视电阻率剖面图,可以看出该断裂倾向南西,倾角较大,走向北西西向,延伸约1 600 m。

F10断裂,该断裂构造在Ⅱ-Ⅱ’深部有显示,未出露在物探剖面表面。该断裂倾向北东,倾角较大,延伸约1 400 m。

3.2.2 地热地质勘探

祁连地区热储系统区域热力中心在瓦里贡山构造带,这一点与瓦里贡山构造带岩浆岩分布最广是相一致的。说明北西向断裂构造应为深大软流层的深大断裂,也是区域地热热源通道。

本次物探工作发现的深大断裂有F8。F8工区内由营盘台村向冰沟村北侧延伸,走向北西向,倾角较陡。该断裂在冰沟村北侧地盘子磷矿化点附近被后期的断裂F5错断。地质上在断裂交汇处多见泉水出露。综上,认为F8属于瓦里贡山导热断裂带,在冰沟村附近被断裂F5错断,形成了较大范围的断层破碎带,具有地下水深部对流循环的条件。因此从物探角度分析该2条断裂切割部位为有利的热源位置。F5属于导热断裂带,在冰沟村附近切割F8等断裂,形成了较大范围的断层破碎带,具有地下水深部对流循环的条件。

勘查区的地热异常:勘查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受北北西向及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在断裂带上有多处地表热显示,勘查区表现为F5错断F8处,泉水线装溢出。勘查区泉水统计表见表2、图4、表3。

表2 勘查区泉水统计

由表2、图4可看出勘查区泉水的温度大部分分布在7~9℃,基本上分布在冰沟坡脚、断层谷、沟谷坡脚、沟谷、河谷等地貌部位,而在斜坡部位温度为0℃或1℃,由此可推断出水温和地貌结构有关,地热地质岩性主要以地层以砾岩、砂岩为主。勘查区位于八宝河谷与冰沟村处,流量分布不均,D83处的流量最高为4.239 L/s,其余基本分布在0.054 ~1.763 L/s间,这与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的影响有关,根据八宝河河谷区位于上柳沟侵入岩岩脉东延段上,构造密集,裂隙发育,盖层条件差,受河水影响大,以浅循环为主,泉水出露多,流量大,热储条件差的特点,分析勘查区F5断裂的上热显示泉,其成因均与北西西向断裂有关,地下水顺断裂破碎带上升,在地表溢出成上升泉,勘查区地热异常与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密切相关。

图4 勘查区水温流量统计

由表3得出刚查县、贵德县温泉水温大于42℃,最高可达93℃,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在勘查区范围内,水温基本在8~16℃间,有冰沟村温泉、红崖湾温泉、东草台温泉、八宝河温泉,根据图表显示,温度越高矿化度越大,矿化度大的泉水可能造成管道堵塞或形成结晶盐;冰沟村的泉水阴阳离子的浓度明显大于其他地区,钾钙钠等矿物元素能够补充人体微量的必要元素,冰河沟北的CO32-浓度最高为168.06 mg/L,高浓度的碳酸根离子能够改

善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碳酸泉浴常用于皮肤的治疗,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同时能够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泉水的pH值分布在7~8之间,属于中性或弱碱性水,为比较适宜的pH值,但冰河沟村的的pH值最高达到9.42,具有高碱度,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同时会刺激皮肤;根据水化学类型推断,地热资源大致可分为重碳酸钙型、重碳酸硫酸钙镁型、硫酸碳酸钙型、碳酸钙型、硫酸氯钠型、硫酸钠型,勘查区冰河沟村属于重碳酸钙型、重碳酸硫酸钙镁型,地热钻探区冰河沟北钾7.00 mg/L,镁3.65 mg/L,据钾镁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70.79℃。

综上所述,前文已经分析了勘查区热储的“储、盖、导、源”特征,基本特征为渗透性差的白垩系、侏罗系为盖层,寒武系为热储层,北西西、北北西向断裂为导水导热通道,深循环地下水、断裂构造的热对流等为热源。故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 2010)将勘查区划分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对流型Ⅱ-3型中低温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通过该处钾镁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70.79℃,该处地热井水温可以大于50℃。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成果,区内构造破裂带脉状水构成了富水带,泉流量一般1~3 L/s,因此地热井水量有望达到500 m3/d。

表3 勘查区泉水水化学统计表

3.3绿色勘查

项目实施过程中预计形成的环境问题:钻机进场、工程期间车辆运行、营地建设等过程,会造成沿途及营地内草场破坏;泥浆坑的开挖,会破坏局部草场;遗弃的废泥浆,会造成地下水等受到污染;抽水试验中产生的废热水,若直接排放,会冲蚀地面,破坏草皮,影响沿途环境;野外调查及地球物理勘探阶段,车辆在草地上穿行时,对植物造成破坏;人员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对庄稼、农田的破坏;人员野外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及废物污染环境;生活中主要产生废纸、塑料袋、废旧电池、墨盒、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影响。

实施绿色勘查的方法手段及环保措施:为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格限定车辆行驶路线,严禁猎捕野生动物,设立野生动物保护标示;为减少施工废水的影响,使用架空的泥浆箱循环并收集泥浆,将泥浆自然风干后就地掩埋,设置隔油池,产生的油渣定期填埋,泥浆中的废水自然蒸发,通过修建防渗旱厕收集;为减少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影响,在施工场地内洒水降尘,集中清理收集后送至县城内指定地点,使用低躁设备,尽量在白天进行高噪声作业。

4 结 论

本文通过前期收集前人对八宝河谷及外围地区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及相关物探、遥感解译等资料,做二次开发利用工作,初步分析研究勘查区地热异常点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通过地面调查工作,查明勘查区地下热水的天然(人工)露头特征、利用现状、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圈出勘查区内地热区分布范围,初步确定热储、盖层、热源控制构造及热储类型,并基本查清河谷基底埋深及起伏结构;通过一处地热地质钻探,进一步确定地层结构、热储埋藏条件、厚度、热储特征、地热流体温度及地热流体的化学组分,并进行测井及抽(放)水试验初步评价地热资源量。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成果,分析勘查区祁连县地热构造特征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对流型Ⅱ-3型中低温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通过该处钾镁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70.79℃,该处地热井水温可以大于50℃,区内构造破裂带脉状水构成了富水带,泉流量一般1~3 L/s,因此地热井水量有望达到500 m3/d,进而指导祁连县的城镇规划,服务当地旅游及社会经济发展。在地质、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未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主要为钻探、地面调查过程中的植被破坏、泥浆污染环境等,本次工作在该方面做到改进,以达到绿色勘查的目的。

[1] 陈墨香. 中国地热资源研究的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2(2): 9-14.

[2] 刘锦亚. 地热的利用[J]. 初中生世界: 初二物理版, 2009(Z4): 38-39.

[3] 杜立新. 河北昌黎县沿海地区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 奎督·卡佩蒂, 郑克棪. 意大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英文)[C]//北京地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2.

[5] 梁耀文. 地质公园遗迹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研究——以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地热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15): 1-2.

[6] 辛元红. 西宁市城南新区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及最佳宜井地段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7] Trabelsi K, Espitalie J. Improved method for th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at least on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a sample of roc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trata containing heavy oil: EP, EP 0691540 A1[P]. 1996.

[8] Siler D L, Zhang Y, Spycher N F, et al. Play-fairway analysis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exploration risk in the Modoc Plateau region[J]. Geothermics, 2017(69): 15-33.

[9] Lichoro C M, árnason K, Cumming W. Resistivity imaging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northern Kenya rift by joint 1D inversion of MT and TEM data[J]. Geothermics, 2017(68): 20-32.

[10] Omitaomu O A, Blevins B R, Jochem W C, et al. Adapting a GIS-base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new power generating sites[J]. Applied Energy, 2012, 96(8): 292-301.

[11] 郑人瑞, 周平, 唐金荣. 欧洲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启示[J]. 中国矿业, 2017(05): 13-19.

[12] 翟黎明. 青海省都兰县尕日当地区岩性组合特征[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12): 1-2.

[13] 王进寿, 何皎, 陈静, 等. 青海北祁连构造带1∶5万水系沉积物元素异常对区域构造环境演化的响应[J]. 物探与化探, 2015, 39(5): 930-936.

[14] 曹继业.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及找水方向[J]. 冰川冻土, 1981, 3(1): 59-64.

[15] 王超, 刘强.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 全文版, 2016(7): 249.

AnExplorationonGeotherm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AssessmentinQilianCountyofQinghaiProvince

JING Yanquan1,2, SHEN Chunqiang1,2, CHEN Jianmin1,2, KANG Shuxin3, LUO Pingping3

(1.No. 908GeologicalTeamofHydrogeologicalEngineeringofShanxiProvince,Xi'an,Shanxi710600,China; 2.GeologyandMiningDepartmentofGeologicalEngineeringSurveyInstitute,Xi'an,Shanxi710600,China; 3.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Chang'anUniversity,Xi'an,Shanxi710054,China)

Qilian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tourist destination. It is located in northern Hexi Corridor, South Lake chain crossing location with "three circle line" tourism strategic layout in "north line" of core 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gateway to an important traffic hub in Qinghai. I think its tourism resources is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proposed County of Qilian City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feasibility will be in geothermal and geological drilling with pumping test, including water test, heat reservoir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exploration area of Qilian County will be taken as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convection type II controlled by fracture structure of Ⅱ-3 type in low temperature geothermal field. It makes evalu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ea according to regional hydrological data and the survey result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potassium magnesium geo-thermometer, heat storage temperature will be 70.79℃. Geothermal water temperature can be higher than 50℃ with tectonic fracture zone constit-utes a rich vein water hose. Spring flow is generally 1 ~ 3 L/s. Geothermal well water is expected to reach 500 m3/d. Then, we can guide the urban planning in Qilian County to sere the local tourism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reen exploration.

Qilian County; Geothermal resources; Green exploration

2017-07-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603087)。

井延泉(1976-),男,河南人,水工环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手机:13709128276,E-mail:324638267@qq.com.

TK529

A

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7.05.033

猜你喜欢
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