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示范课程《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教学改革探讨

2017-11-13 06:38吴强盛邹英宁张德健饶贵珍张建王贵元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缺素园艺研究性

吴强盛,邹英宁,张德健 饶贵珍,张建,王贵元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研究性示范课程《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教学改革探讨

吴强盛,邹英宁,张德健 饶贵珍,张建,王贵元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园艺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为长江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介绍了《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包括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设科研专题讲座以及让“一个有趣的问题”贯穿整个授课过程。通过《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探索与研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性示范课程;《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教学改革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是许多农业院校园艺专业常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实践性强,可以为园艺生产过程中科学施肥、田间诊断提供重要理论依据[1]。该课程主要讲授营养的基本知识、田间植物缺素的原因和诊断方法以及各种园艺植物的典型缺素症。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园艺植物营养诊断》于2015年7月被长江大学批准成为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其目的是在研究性、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深化对营养专业领域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与研究问题的兴趣,启发科学思维,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园艺植物营养专业领域的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1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图1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形态诊断要点。例如,在理解缺素症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而缺素症的发生与养分的吸收、转移和分配等密切相关。为此,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图1)。首先经过“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主要生理功能”的授课,使学生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标准、生理功能、典型的缺素症状、肥料的种类和使用。随后讲授“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内容,让学生了解根系营养和根外营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养分的运输与分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整个植物体的养分运输、循环与再利用。“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与缺素原因”阐明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和缺素的原因,而“柑桔营养缺素诊断”进一步地交待缺素的典型症状。经过上述调整,使《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内容既包括植物营养知识,也包括营养缺素的诊断方法、原因及解决对策,最终达到多方位、多层次介绍该课程内容的目的。

除了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对实践教学体系也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2个综合实验增设为3个综合实验,分别是柑橘营养亏缺田间调查、蔬菜营养亏缺田间调查、园林植物营养亏缺田间调查。通过连续3次的强化田间园艺植物缺素症诊断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2 将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立项建设前,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授课。立项建设后,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形式,形成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现场教学主要运用在“柑桔营养缺素诊断”授课过程中,先简单向学生介绍柑桔的各种缺素症状,然后带学生到校内柑橘园进行现场指导,很好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式教学是让学生讲授“水生植物和鱼能达到和谐共生吗?”内容,每个班级遴选3~4名学生,让他们自行准备PPT,每人宣讲时间5~7min,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根外施肥能够替代根系施肥?”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在学生先行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组成正反方,双方展开激烈辩论,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气氛热烈。如此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3 开设科研专题讲座

由于《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是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研究性成果。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研究实例,如根系对各种养分离子的吸收特点、不同形态的离子在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中的变化、简单扩散和杜南扩散等,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实验现象中获得相关结论。为了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研究结果,开设3次科研专题讲座,分别是“菌根与植物养分”、“根毛与矿质养分”、“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的关系”。由于科研专题讲授的内容专业性强,一些研究知识点难以理解,导致学生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只保留了“菌根与植物养分”和“根毛与矿质养分”专题(图1),并对科研专题讲座内容进行简化,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理解。

4 让“一个有趣的问题”贯穿整个授课过程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学生容易因学习内容难以理解而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授课过程中设置与植物营养相关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图1)。 例如,植物能脱离土壤在空气中生存吗?植物能走路吗?人可以和植物进行交流、互动吗?人体内能长植物吗?采取上述措施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增强了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

5 教学实践效果

图2 学生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教学改革结束后,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园艺31301班、园艺31302班、园艺职31301班、园艺职31302班全体学生,共118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75人)在科研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一个有趣的问题等模块中,受访学生对实施一个有趣的问题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比例较高,分别占30.51%和25.42%。对实施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和科研专题讲座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比例分别占19.5%、17.80%和6.78%(图2)。此外,学生考研率大幅提升(课改前上一届学生研究生考研率为29.7%,课改后学生考研率为40.7%)。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探索与研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应继续加强研究性、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实施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如给学生提供配套教材、开设视频教学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教学质量。

[1]吉雪花,庞胜群,郑群.园艺植物营养诊断课程建设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41~42.

2017-04-17

长江大学2015年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2015);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259);长江大学2016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JY2016015)。

吴强盛(1978-),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园艺高效栽培的教学与研究,wuqiangsh@163.com。

[引著格式]吴强盛,邹英宁,张德健,等.研究性示范课程《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18):83~85.

G642

A

1673-1409(2017)18-0083-03

[编辑] 李启栋

猜你喜欢
缺素园艺研究性
向日葵缺素症如何应对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