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兰赠芍:中国式情人节礼物

2017-11-13 09:51王立群
民主 2017年9期
关键词:阿多兰草尼斯

王立群

现代社会的商家在西方情人节基础之上,多方开拓情侣市场空间,因此,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便被搬了出来,在西方情人节的利润高涨之后再创一个小高峰。“七夕节”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主要源自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的传说,但是,“七夕节”原名“乞巧节”,并不专门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而设立。“七夕节”的主要民俗内容是女子向织女祈求智慧与技艺,主要是未婚女子的增长技艺的节日,最初本与爱情无关。

既然“七夕節”初不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中国岂不是在西方人面前又丢了面子?中国人岂不是太没有浪漫情调了吗?其实不然,中国人不乏浪漫,中国亦有自己传统的情人节,较为常见的是元宵节与上巳节。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从“元宵节”的字面意思可知,此节日最早指的是“上元节的晚上”。上元节是新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也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在这一天,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吃元宵,是世代相沿的庆祝活动。在这一普天同庆的日子里,被禁锢在大院里的女孩子也被允许出门了,可以结伴出游,于是,元宵节便成为了男女相遇相识、约会定情的节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写过一首与此节日相关的词——《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此词是对两年元宵节的对比描写。去年的元宵相会是欢快的、幸福的,在如昼的花市夜景之中,一对恋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显得异常的安静,似乎时间已经停止,似乎人群与己无关,在他们眼中、心中的只有对面的那个人儿,少年、佳人、华灯、柳枝,共同谱写了一曲美妙的“元夜恋曲”,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时间一转,一年过去了,还是同样的元宵节,还是同样的柳树边,还是同样的华灯灿烂,但是,心中伊人已不见,梦中佳人已无踪影,曾经的约定就此破灭,她是有什么阻碍没有如约而至,还是故意将自己晾在一边,一切都不得而知,谜底唯有女子方能揭晓,但一切只能是未解的谜,芳踪无处觅,唯有泪满袖。此诗妙就妙在前后的对比及情感的变化上,幸福与伤感总是毗邻而居,让人唏嘘不已,但同时此诗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心向往之的幸福节日,这是一个属于恋人间的节日。

上巳节,在汉代以前指的是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故而称“上巳节”,后来为了好记,便将日期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这一天。上巳节的固定项目有祭祀高禖与男女游玩。高禖也即媒人,是掌管婚姻与生育的神灵,这在人口寿命不是很长的古代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神灵,最初,国家的第一国君要率领百官、妃嫔,到郊外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人口增长、风调雨顺(至元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礼记·月令》)国君对于上巳节都如此重视,民间百姓自然也不例外,在阳春三月时节,春风吹拂,人们不约而同地到郊外进行祭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位列其中,后来这一祭祀活动也变成了郊外游玩的活动,当然,这一天的游玩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那便是青年未婚男女要在这场全民游玩的活动中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这一天,是国家规定的“相亲日”,是法定的“谈情说爱日”,未婚男女可以自由配对,自由恋爱,互赠礼物,一切百无禁忌(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成语“采兰赠芍”便是对此情人节男女互赠礼物的说明。

“采兰赠芍”,亦称“采兰赠药”,此成语出自《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是《诗经》中描写男女恋情极富生命气息的篇章,溱洧指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内的两条著名的河流,暮春三月,冰雪解冻,“红杏枝头春意闹”,河流也如同其他易感的事物一样,欢腾地跳跃着。流水、鲜花、青草、春风,引起了人们踏青的乐趣,特别是在上巳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郑国的溱水、洧水旁出现了熙熙攘攘的春游队伍。在春游队伍中,最为快乐的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谈情说爱,于是一对对恋人拿着两人一起采的兰草走了过来。

兰草,有芳香之气,在春秋时代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在郑国亦是具有特殊意义。据说,郑国的国君郑穆公的出生是与兰草有关的。郑穆公的父亲是郑文公,母亲为燕姞,因为身份低贱,燕姞一直没有得到郑文公的万般宠爱。有一天,燕姞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在梦中,燕姞的祖先从天上降临,赠给她一株兰草,并要求燕姞将兰草作为自己的儿子,之所以如此在于兰草是国中最香的草,百姓特别喜欢佩戴兰草。燕姞醒来之后,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她不知道祖先到底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意味着自己一生无子,只能靠着这株兰草度日?心生疑惑的燕姞忐忑不安,感叹着自己这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人生。正在燕姞用自己的猜测解读着奇怪之梦的时候,不知太阳从哪儿出来了,郑文公驾临燕姞住所,并且还送给燕姞一株兰草。燕姞手里拿着郑文公的这株兰草,联想其祖先梦中所给的那株兰草,心中的疑惑瞬间解开了,明白了兰草与儿子的关联,于是,在郑文公临幸之后,燕姞便万般柔媚地将梦中之事和盘托出,并且对郑文公说:“臣妾地位低贱,如果侥幸怀了孩子,别人不相信的话,我是否可以以兰草作为信物呢?”郑文公听说之后也感觉很稀奇,便同意了。十月之后,燕姞果然生了一个颇带香气的儿子。正是因为有燕姞的那个梦,郑文公便给了郑穆公一个名——兰,以感谢上天的赐予(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鲦。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左传·宣公三年》)。

郑穆公“因兰而生”,亦“因兰而死”(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左传·宣公三年》),这一传奇经历,更加促成了兰草在郑国的无上地位,人们在上巳节除了靠兰草祓除不祥之外,更想借助兰草获得一份欣喜,获得一份荣耀,获得一份恋情,获得一个娃娃。于是,上巳节的男女便会相互采摘兰草送给心爱的对象,以表达对恋人的祝福与祝愿。

良辰美景,一路芬芳,诗意盎然,恋爱中的男女在大自然的赐予之下自由地欢笑,毫无顾忌地打闹,如河水一般畅快。愉快的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不知不觉间夜色已经降临,肆意游玩的恋人也只能依依惜别,执手相看,竟是那样的不舍,他们多么希望时间可以为他们而稍作停留,让他们可以在美好的春光中尽情地拥抱属于恋人的“春天”,但是,时间总是那样的无情,不会为任何人改变自己前进的步伐,恋人们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时,只能将“爱情之花”芍药作为礼物送给对方,以求对方记得自己,恋着自己。

《溱洧》中男女互赠兰草与芍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珍视,结缘于兰草,定情于芍药,清新而带有原始质朴之风,传为美谈[“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兰勺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谑,恬不知羞。”(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后人据此概括出了“采兰赠芍”、“采兰赠药”的成语,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兰草与芍药是带有香气的,并且有着一定的吉祥寓意,因此,春秋时代情人节男女赠送礼物,看重的是礼物的美好寓意,来自自然,与金钱无关。兰草与芍药也因此成为男女恋情的代名词,或许“人生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大概也与此有关吧!

爱情是不分国度的,西方情人节亦有送花的传统,他们送的多是玫瑰花。这一习俗据说与古希腊神话中爱神阿佛洛狄特的爱情悲剧有关,阿佛洛狄特爱上了花样美少年阿多尼斯,但是阿佛洛狄特对阿多尼斯的爱意引起了战神阿瑞斯的嫉妒。阿佛洛狄特对此早有察觉,时时提防,时时保护阿多尼斯,并提醒阿多尼斯注意安全,但是百密一疏,有一次阿多尼斯趁阿佛洛狄特熟睡之时,悄悄地到森林中去打猎,一下让阿瑞斯瞅到了机会,设计将阿多尼斯拉入陷阱,最终阿多尼斯被野猪咬死。等到阿佛洛狄特赶到之时,阿多尼斯的鲜血已经流尽,在灼热的阳光照耀之下,宛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

中国的情人节与西方情人节一样,也有借助赠送鲜花表达情意的传统,也就是说,情人节并非西方人的专利,送花的浪漫传统,中国自古就已有之。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多兰草尼斯
本期人物:费尔南多·梅尼斯
“江湖情义”让他中毒太深
李铁环作品
轩尼斯门窗
阿多尼斯是一棵桂花树
阿多尼斯的风
卖鸡蛋和兰草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