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戏剧日志

2017-11-14 07:27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京剧院剧目京剧

【1月】

1月3日上午,张君秋大师亲传弟子、京剧“张派”名家张萍,在北京护国寺宾馆喜收郜媛媛、刘梦姣、布尼王茜、陈卓为徒。

1月5日,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天中杯”第九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本次大赛于2015年12月21日开幕,共有来自河南省直、18个省辖市、省直管县的专业院团、民营院团、艺术院校的102名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参赛,分演唱和器乐两个组别,其中演唱组75名、器乐组27名,参赛剧种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京剧、四平调5个剧种。

1月7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新创立栏目“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在该频道开播,头场大戏播出京剧《西厢记》。“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是李瑞环同志继“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之后创意、策划的又一项文化工程,载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写入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并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1月7日,陆丰正字戏《妈祖》在广东省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该剧改编自天津京剧院同名京剧,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担任剧本改编、导演,主演、作曲、司鼓等重要角色全部由正字戏新秀担纲。该剧讲述了主人公林默娘治疟疾、斗风妖、救海难,最后被奉为大海保护神——妈祖的故事。

1月15日,玉溪市滇剧院发起的西南地方戏曲联盟成立大会在云南省玉溪聂耳纪念馆举行。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的6家地方院团正式组成联盟,共同助推三地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

1月15日和16日,来自国家京剧院的两台新编大戏《伏生》、《安国夫人》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献演。这两台新编历史剧在京、津两地演出后均收获了观众的良好口碑,此次沪上首演,是国家京剧院献给上海观众的一份新年礼物。

1月15日至16日,作为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民国三部曲”中的压轴大戏,话剧《再见徽因》在浙话艺术剧院首演。该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赵潋编剧,青年导演李伯男执导。

1月20日,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乔佩娟、王世光、王祖皆、黄奇石、居其宏、项阳、祝东力等专家、艺术家参加会议。

1月20日、21日,天津评剧院新排白(玉霜)派剧目《马寡妇开店》在天津红旗剧院与观众见面。此次排演由白派传人筱玉霜担任艺术顾问,剧中马秀茹由优秀青年演员、筱玉霜入室弟子曹露双饰演。

1月22日,北方昆曲剧院大戏《孔子之入卫铭》在天桥剧场拉开首轮演出的序幕。该剧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北方昆曲剧院联合制作,属于中国历代文化名人戏剧创作工程项目,后又入选2015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2月27、28日将再登梅兰芳大剧院。

1月23日,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戏曲学院合作推出的大型关爱题材原创儿童舞台剧《我们在一起》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

1月28日,15年前,由导演陈蔚与作曲家周雪石联手打造的室内歌剧《再别康桥》开创了我国小剧场歌剧的先河。该剧的原班人马齐聚北京国家大剧院,用情景音乐会的方式再度唱响熟悉的旋律。薛皓垠和王静、张英席和雷佳、金郑建和尤泓斐三对徐志摩和林徽因轮番登场。

1月29日,北京人艺原创历史大戏《司马迁》再度回归北京首都剧场的舞台,连演23场,陪观众过年。《司马迁》是作家熊召政的首部话剧作品,该剧从司马迁为李陵辩诬因言获罪开始,讲述了他为什么写《史记》以及写《史记》的过程,塑造了一个观众熟悉却又不熟知的太史公。该剧由任鸣、冯远征联袂导演,云集了于震、王劲松、梁丹妮、王刚等众多实力派演员。

1月30日、31日,经过国家京剧院近3个月的精心打磨加工,修改后的现代京剧《西安事变》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再度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屹,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出席观看1月31日的演出。

伦敦当地时间1月29日,英国舞台报(TheStage)戏剧奖揭晓,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出品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获得国际戏剧奖。舞台报戏剧奖是舞台剧《战马》中文版获得的首个海外国际专业奖项。

【2月】

2月6日,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评奖结果在昆明揭晓。京剧《天道行》、白剧《榆城圣母》、舞剧《诺玛阿美》、音乐剧《阿诗玛》4台剧目获综合奖项类金奖,滇剧《乡谣》、花灯剧《蝌蚪情缘》、儿童剧《战德和他的藏獒犬》等8台剧目获综合奖项类银奖。

2月11日至2月20日,猴年新春,临汾、运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南蒲州梆子和晋南眉户代表性保护单位临汾实验蒲剧团、临汾小梅花剧团、临汾眉户剧团,运城市蒲剧团、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以及运城市文工团,举行相互交流演出,《青丝恨》、《狸猫换太子》、《窦娥冤》、《西厢记》、《山村母亲》、《廉吏于成龙》等十出剧目为两地城乡人民送上了文化大餐。

当地时间2月13日下午,英国伦敦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川剧讲座,主讲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中国戏曲写意之美征服了英国观众。

2月14日,“吕剧华夏行”全国巡演在山东济南百花剧院启动。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吕剧华夏行”将在全国巡演30场,参演剧目均为吕剧经典剧目,包括《姊妹易嫁》、《墙头记》和《李二嫂改嫁》。

2月14日,“京剧名家收徒、青年演员集体拜师”仪式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京剧名家谢锐青、刘长瑜、任德川和迟小秋分别收王晓丽(北京京剧院)、索明芳(北京京剧院)、王宁(北京京剧院)和蒲雪晴(云南省京剧院)、周兢(天津京剧院)、于凌(沈阳京剧院)为徒。

2月20日,上海大剧院推出莎士比亚主题剧院开放日活动,由此拉开了贯穿全年的“爱上莎士比亚”艺术季序幕。艺术季包括歌剧、交响、戏剧、芭蕾等超过10场以莎剧为主题的演出。演出之外,艺术季还策划了莎翁主题开放日、讲座、论坛、市集、工作坊等。

2月22日,上海昆剧团空中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在上海市豫园海上梨园首演。记载豫园戏班演出的清代绘画作品《豫园宴乐图》也以高仿版形式重归海上梨园。

2月22日,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与传播研讨会在泉州木偶剧院举行,吸引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泉州提线木偶保护、传承和创新传播工作。

2月23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厅、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及天津京剧院联合主办的“新春大戏走京津”启动仪式在哈尔滨举办。3月2日至5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黑龙江省京剧院进京展演,3月6日至8日在天津滨湖剧场展演,共演出7场。马佳、黄丽珠、张欢、杨洋等演员担纲主演《战洪州》、《金龟记》、《吞吴恨》、《霍小玉》、《谢瑶环》等经典传统大戏和折子戏。

2月24日上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北京京剧院的朱虹和上海京剧院的熊明霞同时向年近九旬却依旧神采奕奕的赵燕侠大师行跪拜大礼,拜在赵派门下。迟金声、谭元寿、孙毓敏、刘长瑜等京剧名家悉数到场,见证这一流派传承的重要时刻。这也是赵燕侠时隔30年后重开山门,再收弟子。

2月26日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有限公司编排的话剧《回民干娘》在国家话剧院上演。该剧根据马明霞、孙仙梅、马志英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的事迹创作而成,讲述了宁夏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动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宁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生动局面。

2月28日上午,艺术家齐爱云秦腔艺术展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开幕。贾平凹、肖云儒、李爱琴、马蓝鱼等文化界和戏曲界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3月】

3月2日,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主办的“致春天——国家京剧院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开幕。此次展演共包括17场演出,汇集了冯志孝、叶少兰、赵葆秀、于魁智、李胜素、张建国、董圆圆、袁慧琴、王蓉蓉、孟广禄、史依弘、杨赤、朱世慧等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联袂登台。展演剧目既有《锁麟囊》、《秦香莲》、《白蛇传》、《杨门女将》、《武则天轶事》等经典传统剧目,又包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新编古装京剧《曙色紫禁城》、《伏生》、《徐九经升官记》,现代京剧《西安事变》等。

3月4日至7月2日,由天津大剧院主办的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举行。本届戏剧节的主题为“致敬莎士比亚”。戏剧节共上演了二十余部中外大戏及小剧场戏剧,以及多场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讲座。

3月5日,越剧《钗头凤》、越剧明星版《梁祝》在浙江绍兴大剧院一同踏上全国巡演的征程。在随后的100余天里,两部戏将在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广西、吉林、黑龙江等地的近50个城市,书写越剧演出史上两台大戏牵手巡演80多场的新传奇。

3月6日、7日,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创作演出的新编革命历史晋剧《续范亭》在中国评剧院大剧院与首都观众见面,同时拉开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演出的帷幕。

3月6日,由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庆祝越剧诞生110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启动。天津青年越剧团演出越剧全本大戏《汉文皇后》,展示天津越剧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可喜景象。

3月11日晚,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白鹿原》在北京中国剧院的舞台上激荡起苍凉悲壮的秦腔。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等观看演出。话剧《白鹿原》编剧孟冰,导演胡宗琪,白嘉轩扮演者蒋瑞征,鹿子霖扮演者管越。

3月8日,评剧戏曲电影《赵锦棠》在天津大岛影城首映。该片导演杨瑞青,主演曾昭娟。

3月9日晚,北京京剧院主办的第四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鸣锣开赛。

3月10日晚,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山西省京剧院创作的京剧《紫袍记》打磨提升后在晋中大剧院重新亮相。

3月12日下午,《孟冰作品集》日译本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北京菊隐剧场举行。国际剧协副主席、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主持座谈会,日中演剧交流话剧人社有关负责人专程赶赴北京参加了座谈会,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孟冰也在会上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文化部原副部长刘德有为座谈会做最后致辞。他的致辞,不仅对《孟冰作品集》日译本出版发行的意义做了中肯的评价,更对中日两国文化特别是戏剧文化的交流做了卓有见地的回顾。

3月18日开始,京剧《徐九经升官记》、《建安轶事》、《妹娃要过河》等5台优秀戏曲剧目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展演。展演周期间,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万晓慧、杨俊、王荔等分别以《从湖北京剧看京剧文化发展》、《我与湖北黄梅戏的姻缘》、《汉剧声腔表演特色》为题,开展了艺术欣赏讲座,普及湖北京剧、黄梅戏、汉剧的基本常识。

3月20日,昆曲名家沈世华新书《昆坛求艺六十年》首发式暨收徒仪式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梅葆玖、迟金声等京剧名家出席了此次活动。

3月22日,京剧名家王蓉蓉巡演的启动式在京举行,由她领衔主演的《赵氏孤儿》《西厢记》《状元媒》今年将在全国的保利院线巡演20场。王蓉蓉表示,这几出戏都是京剧张(君秋)派的代表剧目,巡演中将结合讲座、进校园活动推广国粹艺术。

3月22日,中国话剧协会华东大区话剧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杭州浙话艺术剧院举行。

3月24日,北京剧协和《新剧本》杂志在北京举行“汤显祖在今天——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暨‘剧作家剧场’研讨会”,以纪念汤显祖为契机,旨在共同打造以戏剧作家为核心的“剧作家剧场”,联动剧场进行合作,给更多青年戏剧作者提供展示平台。

3月25日至27日,“纪念赵荣琛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行。包括纪念赵荣琛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赵荣琛》画册发行、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组织的专场纪念演出、纪念赵荣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演唱会等。

3月26日、27日,北方昆曲剧院的《孔子之入卫铭》经过进一步润色打磨,全新亮相于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

3月26日,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在西安举行。会议指出,要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做好本次普查工作。

3月27日,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青年戏剧节组委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河南青年戏剧节暨首届黄河戏剧奖·校园戏剧大赛启动仪式在河南象剧场小剧院举行。

3月27日,在越剧诞生110周年之际,首届中国越剧电影展在杭州开幕,上映了由梅花大奖得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陆游与唐琬》等越剧电影。

3月27日,天津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凌珂拜余派名家陈志清为师仪式在京举行,叶蓬、谭孝曾等多位京剧名家到场见证。

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题调研戏曲工作,强调振兴戏曲艺术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需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扎实推进京剧“像音像”工程,推动戏曲传承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做好戏曲艺术传承发展这篇大文章。

【4月】

4月1日,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培训会议在郑州召开,正式拉开了全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大幕。

美国洛杉矶当地时间4月3日,蒲剧电影《山村母亲》的主演景雪变获得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颁奖盛典“最佳女演员”殊荣。这是中国古老剧种蒲剧首次走出国门,并摘得国际大奖。

4月6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2016年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

4月6日,“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落下帷幕。一组数据直观地表现了此次展演月的空前盛况:6个省区市13个院团参演,观众达4万余人次,300多家媒体共发布4000多条消息,网络总点击量3亿人次。

4月6日至10日,百老汇经典剧目《狐狸》中文版在北京西区剧场亮相,这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作品首次在中国舞台呈现。此次,导演靳琪携青年演员高海诚、刘碧荷、孙新雨等将《狐狸》搬上中国舞台。

4月6日,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6揭幕,在103天的时间里,为观众呈现由国家大剧院、中央歌剧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歌舞剧院带来的13台44场精彩演出。与此同时,世界歌剧院发展论坛继续为来自海内外的歌剧艺术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各类丰富多彩的歌剧普及活动、展览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歌剧艺术魅力。

4月7日,京剧《三寸金莲》揭开了在武汉举办的第四届中华优秀戏曲的序幕。本届艺术节以“京津沪汉”戏曲群英会为主题,4月至6月,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上海越剧院、湖北省京剧院、江苏苏州昆剧院、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等带来30余场演出,同时举行戏曲演出进地铁、高校、社区等多项公益活动,持续推行惠民票价,让更多人走进剧场看戏。

4月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在京主办了“中国豫剧中国精神——豫剧传承发展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党委书记汪荃珍与北京、河南等地的30多名戏曲理论家参加会议,共同谋划豫剧未来。

4月8日,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在太原召开。山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瑞鹏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党组成员、副厅长赵银邦主持会议并对普查工作作出部署。全国戏曲普查办公室副主任王晓珊围绕普查工作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

4月8日,经过三轮修改调整,由刘垒、马翔飞、刘梦姣等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青春版现代京剧《西安事变》走进北京交通大学。随后,再进入华北电力大学等多所北京高校演出。

4月9日,作为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老家河南”文化活动周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话剧《红旗渠》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上演。同时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此次演出也拉开了《红旗渠》全国传播交流推广巡演的序幕。此后,该剧将在全国15个城市共计巡演30场

4月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与北京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故事屋戏剧艺术中心承办的“2016青少年戏剧艺术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小剧场举行。会上,“传媒大学凤凰学院·青少年戏剧艺术研究中心”与“北京戏剧家协会·青少年戏剧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4月9日,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先生在京喜收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胡教师王媛媛为徒。

4月10日至11日,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吕剧《姊妹易嫁》青年人才表演培训班第一阶段教学汇报演出举行。

4月11日晚,“中国梦·民族情”话剧《回民干娘》全国巡演首演在福州福建大剧院举行,“感恩之行”送戏进福建活动同时启动。随后至6月,话剧《回民干娘》在厦门市和泉州市演出,并赴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天津、北京等13个省市巡演26场。

4月11日至12日,由法国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执导的话剧《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在福建省泉州市梨园古典剧院上演。这也是首次由外国艺术家对中国梨园戏进行的改编。

4月14日晚,“2016年全国‘京昆’剧目传承展演”的首场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由昆曲名家蔡正仁、京剧演员凌珂等人主演的《铁冠图》率先登场,随后还上演了《弹词》、《游园惊梦》、《麒麟阁》、《思凡》、《搜山打车》、《寄子》等剧目。

4月15日,四川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动员暨工作培训会在成都召开,标志着四川省启动了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除川剧外,四川省将对四川灯戏、清音、傩戏等数十个民间小戏剧种进行普查。

4月16日至23日,2016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举行。去年电影节上放映的京剧电影,今年又卷土重来,本届电影节期间,“京剧电影工程”已完成的前五部京剧电影《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状元媒》《秦香莲》《萧何月下追韩信》陆续上映。

4月16日,由青年编剧潘乃奇创作、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出品的都市情感剧《琵琶声声》在锦江剧场上演,该剧讲述青年人的爱情和创业故事,5位主角都是青春靓丽的“90后”演员。

4月17日,秦腔马派艺术传承汇报演出在西安举行,同时,秦腔马派艺术代表人物马友仙也喜收新徒——陕西富平阿宫剧团的青年演员梁亚萍。

当地时间4月19日和20日,应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中央歌剧院在布达佩斯演出两场中国版《图兰朵》。虽然大家对《图兰朵》的故事情节非常熟悉,但舞台上巍峨的紫禁城、华丽的舞美、优美的《茉莉花》旋律还是让当地观众感到震撼。

4月19日,四川省川剧院“川剧巡演季”第一站来到巴中市,演出了《铡侄》《劝夫》等经典川剧折子戏。此次巡演季先后在巴中、南充、重庆等地演出。

4月20日,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申报并获审批的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肥举行。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4名立志黄梅戏且有潜力的学员进行培养。

4月24日、25日,由歌唱家戴玉强任出品人,歌唱家殷秀梅执导,金婷婷、王一凤、宋璐、王泽南、苑璐等主演的歌剧《伤逝》在福建大剧院首演,7月起陆续登陆全国各大剧院。

4月24日,上海昆剧团推出的典藏版《牡丹亭》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由张洵澎、梁谷音、蔡正仁等老艺术家,携手中青年演员黎安、沈昳丽、余彬、倪泓、罗晨雪、胡维露、何燕萍等新生代演员联袂演绎。

4月25日,中国戏曲学院“青春国戏·2016毕业季”系列活动在该校启动。活动持续两个月,分别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以及香港等地举办各类人才培养成果展示活动。

4月27日,太原市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会议暨专题培训会召开。按照《山西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晋文办发〔2016〕34号文件要求,市文化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太原市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

4月28日,由浙江省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喜迎峰会·品戏杭州——2016年“西湖之春”艺术节暨杭州市新剧目汇演落幕。

4月29日,由国家京剧院荀派演员唐禾香领衔主演的荀派名剧全本《荀灌娘》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4月29日至5月2日,由张鹏导演,邵天帅、于雪娇等主演的“知音版”昆曲《怜香伴》在北京正乙祠戏楼上演。以此为开端,按古法做戏的“观其复”昆曲系列演出开始在正乙祠戏楼长期驻演。

4月30日至5月8日,2016北京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举行,通过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等一系列兼具传统与时尚的戏曲活动,唱响中华戏曲文化品牌。

【5月】

5月3日上午,京剧大师梅葆玖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5月4日至8日,由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外事学院出品,戏剧梅花奖得主吴京安等艺术家与上百名西安外事学院学生共同演出的话剧《白鹿原》在西安上演,拉开了该剧全国巡演的帷幕。从5月起赴北京、天津、山西、江苏等省市进行为期半年的全国巡回演出,相继走进北京保利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天津大礼堂等剧场。

5月6日,重庆市京剧团建团60周年暨纪念厉家班创办80周年的首场演出《京韵流芳·情动渝州》京剧晚会在巴渝剧院上演。京剧名家尚长荣、孙毓敏、燕守平、马小曼、李莉、李宏图及重庆市京剧团名家沈福存、孙志芳、张军强、程联群、周利等联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5月6日,由蒂迪姆执导的莫里哀剧作《无病呻吟》在北京喜剧院揭开为期9个月的中法戏剧对话的序幕。新蝉戏剧中心艺术总监、导演易立明和法国导演米歇尔·蒂迪姆,陆续用5部话剧和3部歌剧,在舞台上探讨中法戏剧连线的主题——神话与革命。上演剧目有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出关》、《起死》和话剧《阿Q正传》、《丹东之死》以及《革命外传》。

5月6日到6月12日,“第十四届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在绍兴举行。90高龄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在开幕式上和众多弟子一起登台演出。本届展演期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南京市越剧团、浙江越剧团、杭州越剧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等多家国内著名越剧院团参加展演。

5月7日,京剧名家尚长荣、孙毓敏等与重庆市京剧团的老艺术家沈福存、厉慧森等,以及重庆市文化委主任汪俊等一起与会座谈,共同庆祝重庆市京剧团建团60周年暨纪念厉家班创办80周年,畅谈京剧艺术的传承,为振兴重庆戏曲文化艺术提供了充满智慧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出席会议并对重庆市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希望。

5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本届论坛分为学术演讲、专题研讨等环节,围绕“戏剧的中国表达”主题,分别就“‘二度西潮’与跨文化互动”、“价值构建与人文精神”、“戏剧与民族化探索”、“技术革新与新戏剧实践”、“全媒体时代的戏剧评论”和“戏剧生态与文化传播”等话题展开研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青年文艺评论家就当代中国戏剧艺术繁荣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5月8日,由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牵头组织的“绿色二人转中国行”全国巡演——长春汇报演出在吉林省东方大剧院拉开帷幕,标志着2016年吉林省直文艺院团优秀舞台剧(节)目惠民系列演出正式启动。活动持续到年底,演出剧目包括京剧《孙安动本》、《杨靖宇》,吉剧《站醒台》、《大唐女巡按》,话剧《马兰花》等。

5月8日,杭州越剧院演出的《玲珑女》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为京城观众带来江南水乡的别样风韵。该剧由剧作家罗怀臻创作,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曹其敬执导,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

5月9日,文化部在西安市召开的2016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评审结果,共确定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25部、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10部。其中,重点扶持剧目包括京剧《西安事变》、评剧《母亲》、湘剧《月亮粑粑》、晋剧《于成龙》、评剧《红高粱》、话剧《北京法源寺》、话剧《从湘江到遵义》、儿童剧《红缨》、舞剧《家》、音乐剧《烽火冼星海》等,涉及多种舞台艺术形式。

5月10日至15日,上海越剧院在北京举行“越从海上来”2016年新剧目展演。《甄嬛》(上、下本)、《风雪渔樵记》、《双飞翼》3台剧目亮相梅兰芳大剧院。

5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西路评剧人才培养”培训班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开班。西路评剧唯一健在的传承人、75岁高龄的评剧艺术家张淑桂担任主讲导师。

5月12日,为纪念戏剧大师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及《十五贯》进京60周年,浙江昆剧团与上海昆剧团、苏州昆剧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浙沪苏三地联动、浙昆“五代同堂”版《十五贯》。此次演出的典藏版《十五贯》集结浙昆世、盛、秀、万、代五代昆剧传人,也邀请上海昆剧团计镇华、刘异龙两位老艺术家以及苏昆吕福海,5位况钟、5位娄阿鼠同台共演。

5月11日至6月29日,国家大剧院“小剧场戏曲优秀节目汇演”举办,剧目有《三岔口·2016》《望乡》《春日宴》《老生常谈——2016王珮瑜京剧清音会》等。

5月12日,“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动员暨培训会议”在石家庄市人民会堂召开,石家庄市启动戏曲剧种普查工作。

5月15日至21日,上海昆剧团携精华版《牡丹亭》赴捷克布拉格演出,正式开启上海昆剧团为纪念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所量身订制的《临川四梦》海外巡演之旅。

5月15日,湘鄂赣皖公共图书馆联盟特邀四省戏曲名家和学者在江西省图书馆举办“梨园雅韵——湘鄂赣皖地方戏曲文化解读”讲座。赣剧龚国光、黄梅戏黄新德、湘剧王阳娟、楚剧彭青莲4位艺术家主讲。此次巡讲还分别在安徽、湖南、湖北举行。

5月15日上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大师义女李世济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5月16日至21日,“梅派艺术人才培训班”学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汇报演出,上演《西施》、《玉堂春》、《生死恨》、《宇宙锋》、《三娘教子》5部剧目,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进行结项验收。

5月17至20日,2016年国家京剧院两台重点复排经典剧目《乾坤福寿镜》和《野猪林》连续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两部剧目均由国家京剧院二团班底进行复排。

5月18日,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一行来津调研“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王贺胜参加调研座谈。中宣部、文化部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

5月18日下午,袁世海先生半身铜像落成揭彩典礼在大连市宏济大舞台举行,大连市副市长朱程清出席了典礼。同时,国家京剧院院长张凯华,袁先生之子袁少海以及众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赵葆秀、郑岩等当天也赶到大连,参加了揭彩典礼。

5月18日、19日,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出品,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创作演出的爱国主义历史题材多媒体民族话剧《共同家园》,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国家话剧院剧场成功演出。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副部长董伟出席观看。

5月20日晚,“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展示豫剧名家名剧风采——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经典片段公益惠民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如意湖广场举办。《破洪州》、《朝阳沟》、《花木兰》、《大祭桩》、《穆桂英挂帅》、《焦裕禄》等17个豫剧经典剧目依次亮相。

5月20日至22日,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应用戏剧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等多家机构,在北京召开了“2016·首届全国戏剧与教育应用大会”,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的相关专家、学者、从业者近200人与会。

5月20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收徒李晨拜师仪式在国家京剧院举行。李晨是国家京剧院优秀青年花旦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自来到国家京剧院后,先后在《桃花村》《春草闯堂》《白蛇传》《曙色紫禁城》等剧目中担当主要角色。

5月21日,由作曲家程大兆编剧并作曲,以易立明导演为核心的北京新蝉歌剧中心担纲制作的歌剧《白鹿原》在西安人民剧院首演。

5月22日,“青春国戏·2016毕业季——‘国戏视界2016’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新媒体艺术系师生的绘画、戏曲动画、戏曲创意产品设计、戏曲音响设计等不同形式的作品100余件(幅)。

5月23日至29日,中央歌剧院在琴台音乐厅演出了《图兰朵》、《蝴蝶夫人》、《托斯卡》和《白毛女》4部经典歌剧,在武汉掀起了一股歌剧热潮。

5月24日,在第十六届“相约北京”艺术节闭幕的舞台上,京剧名家张火丁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京剧经典大戏《白蛇传》。

5月25日,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李世济京剧演唱会”。张火丁、张晶等师生代表演唱了25段京剧梅派、程派的经典唱段。

5月28日至6月11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组派的国家京剧院《白蛇传》剧组在日本东京拉开中国京剧日本巡演的序幕。巡演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千叶4个城市举行,共演出17场,上座率达90%。

5月30日,北京京剧院在剧院举办了吴素秋追思会。北京京剧院领导和演员代表以及吴素秋亲属、弟子等,回顾吴素秋艺术生涯,赞慕其艺品艺德,寄托缅怀前辈艺术家之情,表达传承弘扬京剧艺术之志。

5月30日、31日,原创历史豫剧《玄奘》在河南人民会堂连演两晚,此次演出是《玄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进一步加工提高后首度面向公众演出,所有票以每张10元的低票价回馈广大戏迷观众。接下来,将在河南省内巡演40场。

5月31日上午,中国儿艺在中国儿童剧场召开建院60周年庆祝大会,文化部应邀嘉宾、中国儿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剧院全体演职人员以及部分学校师生代表齐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共同庆祝中国儿艺建院60年。

【6月】

6月1日,作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60周年纪念日的重头大戏,全新改版的经典剧目《马兰花》首演。1956年创作的《马兰花》历经5个版本,两千多场演出,几代中国儿艺人的创作与表演,陪伴了三代观众成长。第六版的《马兰花》以一个现代、充满想象力的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

6月1日至5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大宅门》时隔3年复排,参加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5场。编剧刘深,导演郭宝昌、李欣凌。本次复排演出延续3年前的强大阵容,刘威、朱媛媛、娜仁花、刘佩琦、雷恪生等担任主演。

6月3日,随着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在广州大剧院的上演,拉开了“临川四梦”世界巡演的序幕。随后,“临川四梦”,即《邯郸记》、《紫钗记》、《南柯梦记》、《牡丹亭》将在广州、深圳、香港、北京、济南、昆明、上海以及捷克布拉格、美国纽约等地陆续献演。

6月3日,第五届新青年大学生戏剧节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了闭幕式暨颁奖盛典,共有山东省50所高校、125个剧社积极参与,171个剧目展开激烈角逐,十部话剧成功晋级决赛。最终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天槐话剧社的《第三只手》和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雨后天台话剧社的《爱了一个完整的梦》同时荣获了本届戏剧节最高奖——新青年大奖。

6月3日、4日,由当红京剧名家孟广禄、王蓉蓉领衔主演,北京京剧院创作演出的京剧现代戏《裘盛戎》全国巡演首站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随后,该剧将赴天津、上海、山东等地巡演。

6月5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中国儿艺马兰花艺校首期班学员汇报演出。

6月5日晚,北京京剧院2016青年京剧演员挑战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鸣锣开赛。“青年领军队”演出《四郎探母》;6月6日晚,“魅力新星队”演出《四郎探母》。接下来,《白蛇传》、《红鬃烈马》、《齐天大圣》、《伍子胥》、《包龙图》、《战宛城》也分别由两队演绎。

6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剧目《三三》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与观众见面。该剧是由江苏省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根据沈从文的小说《三三》创排的同名现代锡剧。梅花奖演员董红主演。

6月7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金璐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6月17日至8月14日,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戏曲节”举行,共展演7台不同剧种的精彩舞台演出,当中包括重点推介“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昆曲清唱及昆剧演出,还有迎合猴年的“南北猴戏”系列。

6月8日,京胡演奏家燕守平收青岛市京剧院青年演奏员梁秀秀为徒,收徒拜师仪式在山东省青岛市京剧院举行。

6月11日至19日,2016首届中华传统木偶皮影艺术节”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汇集了来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上海木偶剧团、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漳州市木偶剧团、泉州市木偶剧团等木偶皮影剧团的12台剧节目28场演出。

6月12日至18日,由导演徐俊创作的“上海三部曲”系列: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原创话剧《大商海》以及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在北京保利大剧院演出。原味呈现上海特色和上海精神。

6月12日至19日,广州迎来四年一届的羊城国际粤剧节,海内外粤剧工作者及爱好者将齐聚羊城进行粤剧艺术的切磋、交流。优秀剧目展演共17台,包括2台开闭幕演出和15台展演。

6月16日至21日,再次修改提升后的话剧《白鹿原》在西安人民剧院上演。本次演出作为该剧全国巡演的首站,也将正式拉开全国巡演之旅。

6月17日,原天津京剧二团的旦角演员薛秀琴在北京前门饭店举办的拜师会上,向京剧赵派艺术的创始人、年届九旬的赵燕侠大师叩首,行拜师大礼,实现了自己拜师学习赵派艺术的多年夙愿。

6月20日至7月11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原创剧目《北国佳人》及传统大戏《大刀王怀女·抗辽破敌》、《王宝钏·大登殿》南下,开启了五省市的传承之旅,剧团前往杭州、南京、合肥、洛阳、济南、夏津六地开展16场演出。

6月29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为党放歌——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中国文联有关领导李屹、郭运德等与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此次演唱会以梅花奖艺术团为主体,演唱会共有12位老、中、青三代京剧名家参与演出,如尚长荣、刘长瑜、李维康、于魁智、孟广禄、王平、王蓉蓉、李胜素、于兰、王艳、吕洋、张馨月等。

6月30日,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维康和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会长、张君秋大师之子张学浩在北京为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揭牌,张门弟子吴吟秋、蔡英莲、关静兰、董翠娜、赵秀君等见证了这一张门喜事。孙毓敏等首都文艺界近百人参加了仪式。

6月至8月,“同心筑梦·美丽河北”——河北省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在京举办,有14台河北精品剧目亮相,其中有11部是近年来新创作推出的。如话剧《春天的承诺》,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牺牲》、《百合岭》,评剧《安娥》,儿童剧《狐狸与枪》、《小兵张嘎》等,梅花大奖获得者裴艳玲和“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等一大批梅花奖演员均登台献艺。

【7月】

7月1日至6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历时4年倾力打造的,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吕嘉执棒,田沁鑫、杨笑阳执导的原创歌剧《长征》迎来首演。

7月1日至3日,2016首届全国(合肥)黄梅戏迷嘉年华”活动在合肥举行。本次活动由安徽演艺集团主办,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承办。

7月3日,大连京剧院系列京剧电影之一《李逵与宋江》在大连开机。这是继2015年11月京剧电影《九江口》杀青后,又一部袁派经典剧目被搬上高清数字电影银幕。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担任出品人,杨赤、于魁智、窦晓璇领衔主演。

7月4日,由辽宁省文联主办,辽宁省戏剧家协会、辽宁省文化发展促进会共同承办的2016中国戏曲推广日暨第四届辽宁戏剧节在沈阳拉开帷幕。沈阳市群众艺术馆京剧团演出了《岳母刺字》《三娘教子》《周仁献嫂》三出传统剧目。

7月5日和6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上海京剧院出品的新编现代京剧《浴火黎明》在天蟾逸夫舞台进行首轮试演。

7月6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省文化厅和中华豫剧促进会联合主办,河南电视台和河南豫剧院共同承办的《梨园春》2016年全新赛季“中国豫剧百团争霸”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办。

7月6日至7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与新加坡戏曲学院联合主办的“梨园世纪——百花璀璨”系列之潮剧表演艺术活动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系列活动由一场专题讲座和两场潮剧经典剧目折子戏专场演出组成,广东潮剧院为新加坡潮剧爱好者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潮剧表演艺术。

7月7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在福州召开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信息平台培训会。会议介绍了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完成情况,并以福建普查数据作为样本,向全国各地普查机构工作人员讲解普查信息平台数据著录、校对、审核、流程使用等基本应用。2016年6月,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地方戏曲剧种数据的采集、审核、著录工作。

7月7日至24日,第七十届阿维尼翁戏剧节在法国“世界文化遗产”小城阿维尼翁举行。戏剧节期间上演300场主单元演出,包括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团体的51部舞台艺术类作品,5部中国作品在戏剧节期间上演,它们分别是北京青年戏剧节选送的《PS蒙太奇》《雾》,深圳市文联出品的先锋戏剧《庄先生》,北京三拓旗剧团的肢体剧《吾爱至斯》和万玛舞蹈剧团的舞剧《香巴拉》。

7月7日至8月5日,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陕西卫视频道承办,全省基层院团(稀有剧种)优秀剧目会演在西安举行,共有11个剧种12台剧目和一台稀有剧种传统音乐会,除陕西稀有剧种外,流行于陕西宜川县的蒲剧和神木县的晋剧也共展风采。

7月10日和11日,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雏凤清音——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专场晚会”及“《京韵乐濠情》唱响澳门校园——世界非遗国粹京剧鉴赏”活动,分别在澳门举行。此次赴澳门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组成,演出《时迁盗甲》《探皇陵》《豆汁记》《八大锤》《坐宫》和《盗库银》六出折子戏。

7月11日晚,根据大型廉政豫剧《全家福》改编拍摄的戏曲电影故事片《全家福》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首映。

7月13日至14日,逢著名戏剧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郭汉城百岁华诞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郭汉城对中国戏曲的贡献”研讨会在京召开。曲润海、季国平、薛若琳、沈达人、华迦、颜长珂、周育德、钮骠、刘沪生、王安奎、徐涟、任跟心等文艺界领导、专家、表演艺术家,郭汉城之女郭晓苏等参加研讨会。

7月13、14日,“春华秋实满庭芳——越剧毕派艺术演唱会”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办。14日也是毕派创始人毕春芳90岁生日,她亲自登台献唱。

7月14日,由黑龙江省京剧院申报立项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京剧关(肃霜)派艺术人才培训班在哈举行开班仪式。

7月15日,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联、沈阳师范大学主办的大型评剧《孝庄长歌》研讨会暨沈阳评剧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沈举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及《孝庄长歌》主创团队等30余人参加活动。

7月15日,苏州昆剧院优秀小生演员周雪峰的“雪峰之吟”个人专场在昆山高新区文体中心举行,拉开了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建院6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他带来了经典剧目《荆钗记·见娘》《牧羊记·望乡》《三岔口》《长生殿·迎像哭像》。

7月16日至19日,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邯郸记》《紫钗记》《南柯梦记》《牡丹亭》集合五班三代演员,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拉开由文化部主办的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展演序幕。

7月17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广西戏剧院承办的第六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比赛于南宁剧场开幕。7月21日晚举办颁奖晚会暨汇报演出。

7月19日至8月10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创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搭乘“中国·小百花号”飞越英、法、德、奥四国,先后举办了10场活动,茅威涛在剧中饰寇流兰与柳梦梅。

7月20日,昆曲“临川四梦”学术研讨会上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对上海昆剧团四部大戏的演出水准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临川四梦”连续上演在昆曲演出史上极其罕见,上海昆剧团对作品的诠释和演绎不仅传承了经典,又融合了当代的思想与文化而有所创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老、中、青三代演员鼎力合作,展现出多年来昆曲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7月20日至31日,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在福州举办。本次展演共演出23场,涵盖16个剧种、39个剧团、137部折子戏,浓墨重彩展现福建传统戏曲艺术的特色与魅力。

7月21日晚,作为山西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点打造的作品,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和山西省交响乐团复排的歌剧《刘胡兰》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民族歌剧《刘胡兰》1948年被首次搬上舞台,由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担纲主演,此次复排新作由郭兰英担任总导演。

7月22日,由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中国戏曲学院和黑龙江省京剧院联合举办,中国戏曲学院第六届青研班“龙江行”京剧演唱会,在黑龙江省京剧院剧场首演。23日,在方正林业局为林区百姓送上欢乐。

7月23日,浙江小百花剧团创排的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在伦敦孔雀剧院首演,茅威涛一人分饰两个男性主角,演绎莎翁笔下大将军寇流兰和汤翁《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之后该剧将赴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巡演。

7月25日至31日,“薪火相传——北京京剧院名家携青年演员系列剧目展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演7场。谭孝曾、赵葆秀、李宏图、朱强、陈俊杰、张慧芳、胡文阁携青年演员集体亮相。

7月25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正式收粤剧新秀林颖施为徒。林颖施供职于香港演艺学院,并在演艺青年粤剧团担纲花旦。

7月25日至27日,“银天下”第三届沪剧经典剧目展演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行。此次展演给广大观众带来《陆雅臣卖娘子》、《魂断蓝桥》、《石榴裙下》三部经典剧目。

7月26日至9月20日,“湘戏晋京”展演活动在北京举行,12台代表近3年来湖南舞台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湖南戏剧精品集中亮相。

7月28日,2016“中国·河北梆子”艺术盛典开幕式在固安大剧院举行,由9位河北梆子梅花奖获得者共同演绎的“梆韵中国梦,梅花盛世情”梅花演唱会,拉开了河北梆子艺术盛典展演的序幕。

【8月】

8月1日晚,天津京剧院“辉煌60年”系列演出的首场演出在滨湖剧院举行,天津京剧院七代演员共计八十余人同台为观众带来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京剧选段。

8月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昆曲俞派传承研习班”在上海昆剧团开班,以上海为基地面向全国青年演员展开为期一年的培养计划。

8月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大众剧场,国家艺术基金京剧高派艺术人才培训班举办了开班仪式,10位学员开启了60天的传承之旅,为高派艺术注入新活力。

8月1日,入选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的大型贵州花灯戏《月照枫林渡》在阳明祠开机。吴林担任导演,邵志庆领衔主演,贵州省花灯戏院优秀演员曹礼杰、蔡妙禧等担任重要角色。该片计划8月9日杀青。

8月2日,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逝世100天的日子,北京京剧院联合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梅韵流长·玖玖回响》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此次音乐会的演出阵容包括北京京剧院梅葆玖弟子和学生尚伟、张馨月、胡文阁、李红艳、姜亦珊、郑潇、路洁、白金,杜近芳弟子窦晓璇,以及来自其他专业院团、院校的梅派弟子董圆圆、贾鹏飞、魏海敏等人。

8月2日至27日,2016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在北京的各小剧场上演。入围本届展演剧目共20部,其中“北京故事”板块的舞台作品11部,“小剧场戏曲”板块的戏曲作品9部。

8月2日,北京京剧院以一台“梅韵流长·玖玖回响——梅葆玖先生逝世百日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来深切缅怀梅葆玖先生为京剧艺术的伟大贡献与他的崇高品格。梅先生的30多位弟子和专程从上海赶来的余派老生王珮瑜、著名马派老生朱强等共同参加了演出。

8月3日,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宁夏广播电视台、青海广播电视台、新疆电视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名师高徒·中国秦腔戏曲传承行动”在西安启动。西北五省区老、中、青三代秦腔名家汇聚西安,共同参与秦腔传承行动。

8月3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中柳梦梅扮演者俞玖林的戏剧工作室落户昆山,以工作室为基地,成立昆曲学社,打造昆曲传承新模式。

8月6日,京剧《谢瑶环》电影建组会在北京京剧院排练厅举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叶少兰分别出任总顾问和总导演,为电影版把关。该片是“京剧电影工程”的最后一部入选作品,由丁晓君、王艳、金喜全、窦晓璇、张凯等优秀中青年演员主演。

8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吕剧《姊妹易嫁》青年人才表演培训班在济南举行结业仪式。

8月8日,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京剧裘派传人陈俊杰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姚期》。这是他从艺多年来首次将这一剧目完整地呈现于舞台。

8月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京剧院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以及科尔多瓦、华雷斯等5座城市演出7场京剧。此次访演也是中国国家级艺术团体首度组团来到墨西哥献艺。

8月9日,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二度梅”得主王平领衔的《康熙大帝》,作为天津京剧院建院60周年“精品原创剧目展演”的“大轴”之作在滨湖剧院火爆上演。至此,该院“辉煌60年”系列演出第一阶段圆满收官。

8月11日晚,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雷雨》在英国伦敦大剧院进行了首场演出。

8月12日—14日,福建京剧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展开“2016福建京剧院‘国粹流芳’精品剧目展演·北京行”,为广大市民朋友奉上多部经典传统戏。

8月17日—22日,四川省第三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在四川遂宁举行,来自全省13个市代表队、3个省级文艺单位、1所大专院校的98名选手、94个节目进行了10场决赛。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文冬、遂宁市川剧团冉茂丽等8名演员获得一等奖。

8月19日,韩国音乐剧《洗衣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亮相。《洗衣服》由龙马社引进,全部沿用韩国原班演员。该剧2005年首演以来,已在韩国畅演10年,巡演3000余场,有50万名观众观看。

8月21日,“亮相国粹时尚盛典”暨青年京剧演员挑战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武生演员魏学雷、花旦演员索明芳、老生演员张凯获得亮相国粹人气新锐大奖,最佳传承奖、最佳表演奖、最佳新人奖等奖项也各有得主。

8月21日,新创秦腔《易俗社》改版后在西安广电大剧院全新亮相。新改版后的《易俗社》,更加突出了百年剧社对古老的秦腔文化传承、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和在不同时期易俗人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8月22日,为期5天的四川省第三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在遂宁落幕,10场比赛和5场惠民演出共吸引了超过11万名观众现场观看。

8月25日,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北京怀柔剧场闭幕。中国儿艺新创排的首部用魔幻演绎现实的原创儿童剧《时间森林》作为闭幕演出首演。

8月26日,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传统秦腔流派传承发展中心承办的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成功上演。

8月27日,第六届山东戏曲红梅大赛在济宁举办,参赛剧种包括四平调、京剧、山东梆子、吕剧等15个剧种。经过6天的激烈角逐,大赛共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各10人,省吕剧院、省柳子剧团、青岛市京剧院、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等10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此次大赛参赛人数创造了全国戏曲红梅大赛参赛人数的新记录。

8月30日,作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剧目之一,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带来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观看青春版《牡丹亭》(上本)。

【9月】

9月1日,由北京演艺集团主办、《新剧本》杂志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青年编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在京举行结业仪式暨汇报演出。

9月1日,由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亳州文化旅游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6亳州首届安徽梆剧、曲艺汇演及精品剧目展演在当地药都剧场开幕。展演活动持续到23日。

9月1日上午,豫剧电影《牛郎与织女》在南阳开机。编剧李松立、杨华一、王宋,总导演高新军,导演许洪舟。演员张会乐、胡希华、柏青、金不换、方素珍、孟祥礼、田冠军等

9月6日,“京剧发祥地”地标石在北京大栅栏百顺社区落成。未来这里将作为京剧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广大京剧爱好者的一个交流平台。

9月6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团市委、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和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的2016北京青年戏剧节在京开幕。在3周里,26部风格各异的精彩好戏在北京12个剧场轮番演出近百场。

9月8日,中国戏曲学院“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人才研习班”正式开班。研习班共招收10名学生,以剧目传授等教学方式,以点对点的持续指导,培养京剧程派艺术新一代年轻尖子人才。

9月8日至10日,上海京剧院“京武会”武戏专场演出季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连演3场,共有七出武戏剧目轮番上演。张幼麟、奚中路和陈麟共同演出《金翅大鹏》。奚中路演出折子戏《金钱豹》和《状元印》。

9月8日至18日,第九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剧目展演在黄州、麻城、浠水、武穴四地举行。鄂皖赣三省的10多家院团共上演了12台、13场整本大戏,还上演了2场折子戏专场;社会文艺团体也首次参加了艺术节的展演。

9月9日,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河南省实验小学正式启动。

9月9日,由河南省文化厅、鹤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金不换专题研讨会在鹤壁市举行,来自河南省文化厅、鹤壁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省杂技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9月10日,茅威涛率《寇流兰与杜丽娘》、《春香传》主要演员抵达北京,与中国侨联签订3年期海外推广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宣布两剧将于10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9月12日,“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开幕式暨专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此次展演汇集了梨园戏、莆仙戏、闽剧、高甲戏、歌仔戏以及潮剧、闽西汉剧、北路戏、提线木偶戏、掌中木偶戏等10个福建地方戏剧种。进京的19个院团共带来39个传统折子戏,从9月19日到24日,每晚都在北京国安剧场演出一场。

9月13日,由文化部主办,江苏省文化厅和北京大学协办,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公益演出。

9月17日晚,第四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在中国广西南宁剧场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戏剧周活动吸引了中国及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共8个国家、25个优秀艺术团队参与。

9月17日至10月8日,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创办2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在北京举行,历届青研班毕业京剧艺术家演出了19台传统剧目,第六届青研班学员举办了演唱会。10月9日召开了“青研班现象与中国戏曲的当代发展座谈会”。

9月19日,在长春东方大剧院,第二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暨吉林省2016年吉剧优秀剧目汇演开幕,13台优秀剧目陆续登台。

9月24日,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暨2016长三角越剧研讨会在鄞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以及宁波本地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就当前越剧传承发展的现状与走向、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推进长三角越剧文化的整合与发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9月23日至25日,中国歌剧舞剧院时隔60多年后复排的《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邀请当年“小芹”的饰演者、表演艺术家乔佩娟、郭兰英分别担任顾问和艺术指导,作曲家、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任音乐总监,原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任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蒋宁、毋攀、王娜、赵阳等担纲主演。

9月24日至10月31日,天津戏剧博物馆建馆为纪念30周年建馆,推出原创展览“沽上·伶韵·皮黄腔——天津京剧往事暨戏曲文物精品展”。

9月25日,由文化部艺术司、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进京展演”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国内知名专家与福建文化部门、戏曲界人士50余人,就本次展演、福建剧种传承实践的启示、折子戏与全本戏、经典与新创、继承与创新、变异与复古的关系等进行热烈研讨。

9月26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工作会议。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26日,“云霓蕴辉焕华彩”——京剧名家陈少云收徒河北梆子演员王少华拜师仪式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小剧场举行。此次活动也是北方演艺集团“名家收徒传艺传戏”工程之一。

9月26日,“传承经典共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进校园暨湖南省2016年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传统戏曲素养培训结业典礼在长沙麓谷中心小学举行。

伦敦当地时间9月28日晚,全本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英国伦敦上演,近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9月28日,第十一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活动拉开帷幕。展演为期两个月,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20台剧目,为全市16个区的中小学生上演2个月。

9月28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石家庄揭幕,并持续到10月19日,期间全国梆子声腔21个剧种的31台优秀剧目和1台折子戏专场在石家庄轮番亮相。

9月28日至10月7日,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举办,此次展演周首次举办地方稀有剧种小戏展演,加强怀腔、潜山弹腔、岳西高腔、宿松文南词等稀有剧种的传承保护。

9月29日下午,“红派艺术在珠海”系列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小剧场启动。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017年1月,内容包括红派经典剧目《昭君公主》演出,珠海“六胡”广东音乐演奏会,深、珠、港、澳“粤曲邀请赛”、粤剧进校园成果展演,以及红线女唱腔讲座、红派艺术讲座等多种形式。

9月30日,以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为主题,由江苏省文化厅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精彩江苏·中国昆曲英伦行”在伦敦圆满收官。

【10月】

10月1日至7日,天津京剧院建院60周年系列演出“六代同堂·非遗传承”在滨湖剧院上演。京剧院六代京剧人连演七场大戏回馈津门戏迷观众。

10月3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携手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共同举办的《穿越百年的声音——康万生、吕昕京剧名段演唱会》在北京国图艺术中心举办。

10月5日上午,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剧团和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以“南北两支花共铸盛世情”为主题,在津结成对子。南北两支“小百花”将共同探索百花艺术发展之路,再创新品牌。

10月7日,一百多名来自上海、浙江、福建等地越剧戏迷齐聚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参加尹桂芳陈列室开馆、“尹语”小剧场揭幕仪式,共同庆贺“芳华”七十华诞,缅怀“芳华”创办人、人民艺术家尹桂芳先生。王君安、李敏共同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尹桂芳陈列室开馆揭幕。

10月11日至15日,沪剧《回望》、新编现代京剧《浴火黎明》、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3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原创剧目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开启“东方之韵·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新剧目北京展演”。

10月12日,由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和郑州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河南戏曲现代戏创新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河南省内外的30余位戏剧艺术领域的专家共同为戏曲现代戏的发展把脉问诊。

10月12日,第三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颁奖典礼在杭州剧院举行,共有来自越剧、京剧、绍剧、台州乱弹四个剧种的6位旦角演员获此殊荣:杭州越剧传习院周妤俊、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杨炯、浙江京剧团姜艳、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章益清、浙江台州乱弹剧团鲍陈热、浙江越剧团谢莉莉。

10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家京剧院于魁智、李胜素携经典京剧全本大戏《将相和》、《白蛇传》,在英国伦敦进行四场演出。这是国家京剧院继2005年和2015年之后,再次登上英伦三岛的舞台。

10月14日,纪念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黄桂珠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梅城亮胜客家艺术中心举行。

10月15日,受文化部委派,河南省文化厅组织河南豫剧院二团赴美国参加第三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文化交流演出,在旧金山州立大学上演大型新编古装豫剧《程婴救孤》。

10月18日晚,第十三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在中国大戏院鸣锣开赛。本次参加决赛的选手是从海内外三千多名报名选手中,经过分区预选赛、复赛遴选出来的。共有71名国内选手、28名港、台、海外选手参加。

10月20日晚,为纪念豫剧大师崔兰田诞辰90周年,以“兰田芳菲”为主题的戏曲晚会在安阳大会堂隆重拉开帷幕。

10月21日晚,由市文广新局、安阳广播电视台主办,安阳市崔派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纪念豫剧大师崔兰田诞辰90周年戏曲晚会《兰田芳菲》在安阳大会堂隆重举行。崔派名家张宝英、崔小田、张晓霞等崔派优秀演员轮番献艺。

10月23日,第13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在津揭晓“十大名票”。按得分高低是:王开颜(广东)、王淑英(上海)、岳忠元(北京)、王惠芳(天津)、贾宁(河北)、贾亮(北京)、李文广(江西)、董庆海(辽宁)、钟海丽(江苏)、李桂珍(湖北)。

10月25日,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正式开启7天3城巡演之旅,近百人的演出阵容将走进石家庄、保定、天津等地,为当地观众送上《孙安动本》《三盗令》《痴梦》《逍遥津》《三打祝家庄》等剧目。

10月28日,正在西安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天津京剧院与陕西省京剧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院合作帮扶期为三年,合作期间,天津京剧院每年选派专家、老师为陕西省京剧院的青年演员说戏授课,两院还将会定期组织“走马换将”的演出。

10月28日、29日,2016江南滩簧论坛、展演活动在无锡举办。同根同系的滩簧剧系:锡、沪、婺、苏、甬、姚、丹剧的院团长与江浙沪三地专家汇集交流于无锡,研讨传承发展大计,交流切磋、借鉴启发、携歩共进。活动期间,锡剧《二泉映月·随心曲》、婺剧《牡丹对课、白蛇传·削发、水斗、断桥》这两台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剧目参加了演出。

10月29日晚,第六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颁奖典礼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隆重举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为“学院奖”致辞。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榆树下的欲望》等6出剧目获优秀剧目奖。

【11月】

11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叶(盛章)派武丑青年演员培训”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开班,预计将恢复10出叶派代表性武丑剧目。

11月2日,由沈腾和马丽领衔主演的话剧《乌龙山伯爵》全国巡演最后一场在北京落下帷幕。截至当晚,《乌龙山伯爵》历时53天的全国巡演正式结束。

11月2日,株洲市“戏曲进校园”首届戏曲培训班开班暨株洲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举行。

11月3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与上海市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戏曲的核心竞争力”主题论坛,在上海市文联隆重举行。

11月7日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南充市政府主办的主题为“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印记”——第三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在南充大剧院开幕并进行首场川北灯戏专场交流展演。

11月8日晚,东莞首部本土重大题材音乐剧《虎门销烟》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上演,拉开了第五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的帷幕。本届音乐剧节为期一个月,来自国内外的13部优秀音乐剧将在东莞演出37场

11月9日下午,粤剧电影《柳毅传书》在海珠区银都摄影基地举行开机仪式。丁凡担任艺术总监,邓原、潘钧联合执导,丁凡、曾小敏领衔主演,彭庆华、冼鉴棠、李虹陶、黄伟香等联合主演。

11月9日下午,南京市越剧团建团60周年文化惠民展演月暨越剧艺术传承工程启动仪式,在老门东金陵戏坊举行。

11月11日、12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戏《寇流兰与杜丽娘》登陆美琪戏大戏院,这也是该剧在首演英国,巡演法国、德国、奥地利以及北京国家大剧院之后,首次与沪上观众见面。

11月15日,由鹤壁市委宣传部、鹤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等联合摄制的廉政戏曲电影《草根秀才》在鹤壁市首映。该剧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金不换、徐福先领衔主演。

11月15日至20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暨京津冀艺术教学汇报交流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豆汁记》《坐宫》《挑滑车》《三娘教子》等折子戏轮番上演,文武兼备、行当齐全。

11月16日,为期7天的2016年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在云南丘北落幕。本届花灯滇剧艺术周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共有来自全省的17支代表队创作的48个花灯、滇剧,51名花灯青年演员参加。

11月19日,上海音乐学院携手江西抚州市政府联合出品的原创音乐剧《汤显祖》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开演,连续5场一票难求。

11月20日,经历5个阶段、历时半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弋阳腔音乐人才培养”研修班在江西省南昌市结项。

11月21日至30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暨中国少儿京剧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献上10天12台共计32出京剧传统戏教学剧目。

11月21日至27日,第七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在马拉可夫剧场举行。戏曲节期间共有5个中国传统戏曲团演出7场中国传统戏剧的经典剧目,分别为婺剧《吕布与貂蝉》《美猴王》,扬剧《吴汉杀妻》,汉剧《状元媒》,评剧《三看御妹》,京剧《锁麟囊》《野猪林》。

11月22日,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办的“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郝寿臣先生13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北京市文化局、河北香河县文广局、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领导,上海、湖北、辽宁等艺术研究院(所)专家学者,戏曲理论研究专家,戏曲导演,京剧表演艺术家,郝派弟子,郝寿臣先生家属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相关领导和与会人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

11月23日,中国歌剧舞剧院举办“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60周年团庆暨首届民族舞剧季系列活动座谈会”。

11月23日,山西省京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在太原梅兰芳剧院举行了国家京剧院与山西省京剧院结对共建协议签署仪式。

11月24日晚,《氍毹岁月京韵晋魂——山西省京剧院建院60周年晚会》在陕西省城青年宫演艺中心举行,中国京剧名家大家云集,星光熠熠,千余名戏迷票友和数十名中国京剧舞台当红名家大家一同品味国粹艺术经典唱段,庆贺山西省京剧院不平凡的60华诞。

11月25日,10余家全国重点京剧院团院团长和李胜素、于魁智等20余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齐聚太原,在山西省京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对其荣获国家级大奖,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优秀作品进行深入研讨。

11月25日、26日,在英国伦敦连续上演9年,被誉为“伦敦演出时间最长”的原版荒诞喜剧《莎士比亚全集(浓缩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

11月28日至12月11日,第二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行。全国各地的院团、个人工作室中有12部作品参加演出,其中委约剧目1台。12场演出所涉及的戏曲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川剧、粤剧、楚剧、梨园戏、河北梆子等。

11月30日,历时近3个月的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圆满落幕,当晚在杭州剧院举行颁奖演出,金华市戏剧家协会的《血路芳华》、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的《花木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春香传》等10台剧目荣获新剧目大奖。

11月30日,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北京市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京津冀青年京剧人才成果展示”活动在天津市艺术职业学校收官,共有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4家京剧院团和4所戏曲院校(研究机构)的83名选手参演,最终评选出最佳青年演员呈现奖和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

【12月】

12月3日、4日,交响京剧《大唐贵妃》重现北京舞台,由北京京剧院与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共同出品,北京京剧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袂演出,郭小男执导,翁思再编剧,杨乃林等作曲,梅派传人胡文阁、张馨月携手老生演员朱强、杜喆主演。

12月4日,四川省第二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在四川省川剧院剧场举行,来自四川12个市县的600多名学生带来了22个极具特色的川剧节目。

12月5日晚,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情》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国评剧大剧院)亮相。该剧在传统剧目《白蛇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以“情”为主线贯穿全剧,通过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给人青春靓丽、浪漫唯美的艺术享受。广东粤剧院二团当家花旦曾小敏领衔主演。

12月7日至14日“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第六季)”登临安徽大剧院,为戏迷观众奉献4台精品大戏共计8场演出。包括传统经典剧目《罗帕记》《天仙配》《女驸马》,以及向莎翁致敬的黄梅戏抒情喜剧《仲夏夜之梦》。

12月8日—28日,南京市越剧团建团60周年纪念活动重头戏“文化惠民展演月”举行,江浙沪闵4大名团聚首,10台大戏密集推出,6位梅花奖得主参演。

12月8日下午,南京越剧博物馆暨“安琪工作室”“竺派艺术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老门东举行。南京越剧博物馆是江苏首家越剧博物馆,推出了越剧文化、南京市越剧团团史等常设展,越剧明星王君安、陶琪的“安琪工作室”“竺派艺术传承工作室”也在此落户。

12月8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与合肥学院、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等10家教育单位(机构)签约,成立黄梅戏传承教学基地,推动黄梅戏艺术通识教育。

12月9日晚,作为第六届江西艺术节开幕演出剧目,由江西省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演绎的乡音版《临川四梦》在南昌江西艺术中心上演。

12月9日,湖北省2016年校园戏曲展演活动在武汉收官。来自全省16所学校的小学生为观众带来各具特色的戏曲选段。

12月9日至21日,叶派小生李宏图在北京长安大戏举办从艺40周年剧目展演,剧目包括《吕布与貂蝉》《罗成》《柳荫记》《周仁献嫂》等。

12月10日,江苏省戏剧学校召开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相关艺术职业院校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历届校友以及江苏省戏剧学校的老领导、老教师、获得历届文华奖、梅花奖、华表奖、百花奖等大奖得主的校友也参加了会议。

12月10日,江苏省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内戏迷满堂,大型淮剧《小镇》拉开了第七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的帷幕,在之后的半个多月内,13台淮剧优秀剧目将一一精彩呈现。

12月13日上午,《昆曲艺术大典》首发式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本次首发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省委宣传部的相关领导,戏曲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昆曲艺术大典》的编纂方和出版方代表,以及相关媒体记者近百人出席了首发式。

12月14日,湖南省湘剧院创排的大型现代湘剧《月亮粑粑》在浏阳市欧阳予倩大剧院拉开全省巡演的序幕。此次演出既是参加“雅韵三湘·美丽浏阳”经典剧目免费月月看演出活动,同时也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验收的既定安排。

12月16日,上海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兰陵王》在周信芳戏剧空间与观众见面。该剧由小生名家金喜全、花旦名家熊明霞领衔献演,杨东虎、杨一驹、郭毅、赵宏运、闫润蕾、董炳义等优秀青年演员共同演绎。

12月17日上午,京剧名家孙毓敏、赵葆秀、叶金援收徒仪式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拜师仪式。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孙彤、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罗娟拜师孙毓敏;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王中女、崔冉拜师赵葆秀;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肖扬拜师叶金援。

12月17日至22日,由吉林省文化厅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6年吉林省优秀戏曲剧目进京展演活动在北京举行,京剧《杨门女将》,吉剧《江姐》《罗密欧与朱丽叶》《真假孙悟空》4台优秀舞台剧目相继亮相。

12月21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以“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为主题的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高峰论坛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

12月23日至2017年1月8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改编自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话剧版《临川四梦》,作为剧院组建15周年院庆大戏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上演。该剧由孟京辉执导,郭琪、汪洋、史航、孟京辉编剧,陈明昊、苏小刚、刘畅等主演。

12月25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首个数字电影《北国佳人》在昌平区北七家影视基地圆满杀青,该剧12月12日正式开机。谢桂昌担任总导演,原班最强演员阵容王洪玲、王英会、雷保春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担任主演。

12月28日下午,“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纪念一代宗师王瑶卿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戏曲学院、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主办,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区政府承办。

12月28日下午,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第十二届颁奖盛典在河南大学大礼堂举行,汪荃珍、贾文龙、魏俊英等获得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2016年度十大演员称号。

猜你喜欢
京剧院剧目京剧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京剧人设》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京剧的起源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