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11-14 09:01陈培英苏燕春杨淑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系统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陈培英 苏燕春 杨淑萍

【摘要】 目的:对应用系统护理模式对伴随高位截瘫症状的颈椎骨折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伴随高位截瘫症状的颈椎骨折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颈椎骨折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采用系统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骨折疾病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和心理功能障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系统护理模式对伴随高位截瘫症状的颈椎骨折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系统护理; 高位截瘫; 颈椎骨折; 并发症; 满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2-0077-02

颈椎骨折疾病患者合并出现高位截瘫,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突发性意外事件所导致,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程度非常严重的外科创伤类疾病。颈椎骨折原因所导致的高位截瘫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并发出现各器官系统症状[1]。由于大多数患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反射能力减弱或吞咽功能障碍,通常会导致食物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等症状的出现,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出现障碍,就会直接导致窒息死亡[2]。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并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次对应用系统护理模式对伴随高位截瘫症状的颈椎骨折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伴随高位截瘫症状的颈椎骨折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9~84岁,平均(56.2±7.9)岁;病程1~8个月,平均(3.4±0.9)个月;交通事故伤患者19例,高处坠落伤患者13例,重物击打伤患者7例,跌倒伤患者3例;C3~4椎体骨折患者14例,C4~5椎体骨折患者21例,C5~6椎体骨折患者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7~88岁,平均(56.5±7.3)岁;病程1~10个月,平均(3.2±0.5)个月;交通事故伤患者21例,高处坠落伤患者10例,重物击打伤患者8例,跌倒伤患者3例;C3~4椎体骨折患者16例,C4~5椎体骨折患者20例,C5~6椎体骨折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骨折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系统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针对该疾病患者的不同精神状态表现,为其制定具有一定个性化的护理和健康宣教方案。同时还应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等方法,对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以轻松舒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2)体位护理。①在对患者实施颅骨牵引手术治疗前,应该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术治疗的目的和相关注意事项,预先进行患者牵引治疗部位皮肤的消毒,床头应该适当抬高20°左右,协助医师完成整个牵引术操作。②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对牵引的重量进行随意增减,对血压、脉搏、呼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使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状态,禁止在牵引装置上覆盖任何物品。另外,每日应该坚持对颅骨牵引弓靠拢螺母的情况进行检查,牵引针眼的位置应该采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2次/d,不能够祛除已经形成的血痂,以防止感染事件的发生。(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应该及时帮助其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干预。吸痰管的外径大小应该保证小于气管导管或套管内径的50%,吸痰的操作动作应该保证轻柔,每次吸痰时间应该控制在30 s以内,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位置造成损害。患者在吸痰之前应该吸入纯氧,持续时间在2 min左右,同时应该使患者的气道保持湿润状态,防止痰液结痂,定时应该沿导管内壁位置滴入一定量的雾化液,2次/d。气管切开操作必须保证在无菌的状态下进行,气管垫被痰液污染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和消毒处理。指导患者小量吸气,长时间进行缩唇呼吸,对呼吸的节奏和频率进行有效控制;鼓励患者能够积极的咳嗽,嘱咐其进行深吸气,将肺深部的痰液咳出。(4)消化道护理。①喂食时机。术后患者清醒可以喂入少量的温开水,判断是否有呕吐、反流、误吸等症状出现。②进食体位。术后第1天可以帮助患者取低半卧位,同时将床头适当抬高30°左右,在能够进食之后可以维持该体位在30 min左右[3]。③护理时间安排。空腹情况,或喂食的間隙,应该实施吸痰和口腔护理等相关操作。有反流、误吸等情况出现的时候,应该立即通畅气道并保证禁食,遵医嘱给予改善胃肠动力药。④胃肠道变化监测。对胃肠蠕动变化进行观察,并根据体内代谢和耐受情况,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如果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出现,应保证禁食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⑤排便训练。确保营养的同时给予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尽可能多饮水。规定排便时间并加强腹部运动,沿结肠蠕动方向进行腹部环形按摩,每次持续15 min,每天进行2~3次。(5)鼻饲护理。患者在接受鼻饲前,应该对胃管置管的长度进行检查,判断口腔内是否有残留,判断胃管位置;在进行鼻饲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营养液的温度适宜,并持续以均匀的速度输入,使其对胃部所产生的刺激减轻。定期检测胃残余量。发生反流立即停止鼻饲,并对口腔内反流物进行清理。对留置胃管深度进行重新的调整,胃肠外营养支持3d后,改用持续胃管进行滴注。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在骨折疾病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和心理功能障碍的例数、家属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评价方法

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对心理状态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均以50分为分界线,50分以上为有焦虑、抑郁,得分越高表示越严重[4-5]。采用医院自拟对护理满意度问卷,在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当天或前1 d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总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为78.6%;观察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家属总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对照组(n=42) 15(35.7) 18(42.9) 9(21.4) 33(78.6)

观察组(n=42) 28(66.7) 12(28.5) 2(4.8) 40(95.2)*

P值 <0.05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时间 SAS SDS

对照组(n=42) 干预前 57.93±6.49 55.29±6.52

干预后 42.30±4.61 44.49±5.37

观察组(n=42) 干预前 58.22±6.41# 55.08±5.74#

干预后 38.17±5.43* 36.65±4.18*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颈椎骨折合并高危截瘫患者出现各种内外科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呼吸系统并发症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由于中枢性神经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或由于其他刺激导致患者的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水平明显增加,但咳嗽反应程度明显减弱,发生误吸的可能性会加大[6]。另一方面该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一种负氮平衡状态下,临床上常会通过鼻饲方式,保证营养摄入,但由于反射减弱或吞咽困难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反流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还有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对生存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7]。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感染 血栓形成 压疮 合计

对照组(n=42) 7(16.7) 3(7.1) 5(11.9) 15(35.7)

观察组(n=42) 3(7.1) 1(2.4) 2(4.8) 6(14.3)

P值 <0.05

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主要通过采取适宜体位、监测呼吸道和胃肠道功能、正确鼻饲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可以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降低,心情保持舒畅,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78.6%,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期间仅有2例出现心理障碍,对照组有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系统护理的重要性,可以使患者的心态保持平和,以便积极配合治疗,使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家属满意度提高。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今后可在从扩大样本量或在疾病种类的选择做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应用系统护理模式对伴随高位截瘫症状的颈椎骨折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曾丽珍.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的系统护理[J].河北医药,2006,28(5):430-431.

[2]江军歌,卓亚娟,朱一飞.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医正骨,2013,25(4):79-80.

[3]何璨.颈椎骨折脱位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手术护理[J].华夏医学,2007,20(5):1008-1009.

[4]张婷,王雪菲,杨素清.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2):1521-1522.

[5]方亚群,赵丽丽.颈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护理康复要点[J].河北医学,2009,15(2):237-239.

[6]张慧丽,石敏.系统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和反流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61-63.

[7]鞠国玲.系统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5-27.

[8]陈秀英.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2):878-879.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系统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系统护理在32例肾性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