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初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15 06:57纵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学信息化问题

纵冉

摘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信息化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现代学校工作的趋势。然而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人员不够重视、硬件短缺落后、软件繁多杂乱等问题。该文主要从人员、硬件、软件三大方面对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8-0135-02

笔者工作的学校是徐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初级中学。作为江苏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我校一直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这些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根据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现状,笔者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因素

建校之初,我校拥有兄弟学校都没有的教师年龄结构——平均年龄25岁。俗话说,年轻就是资本。在我校进行信息化建设初期,可以说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都不是问题,无论是课件制作培训、OA办公使用、电子备课推进,还是电子白板的普及等。推广培训应用无不是势如破竹,让兄弟学校们瞠目。

随着工作经历的逐渐增长,有的老师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还有的老师在评完理想的职称后显现出各种后劲不足的现状。这些问题从很大程度来说,是人的问题,是执行力的问题,是一些教师缺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问题。到如今,我校的平均年龄已经从当初的25岁达到现在的37岁。很大一批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他们评完了中级、晋升了高级。正该是他们发挥中坚力量、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时候,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很多老师还停留在原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上原地踏步。推行的一些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出现了不愿学、不愿用的情况:电子书包束之高阁,微课制作进度缓慢,自动录播无人使用,一些购买的软件平台一而再,再而三的培训,依旧推广不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积极跟进,一定会被时代抛弃。

1.2 硬件——跟不上当今的大形势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的条件比当初不知道好了多少倍。看,校园网主干已经升到千兆,学校校园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老师们也都更换了高配置的办公电脑。

确实,这两年我们在硬件条件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对硬件的需求更高这个事实。以前的网络是以文字、图片资料浏览为主,现在的网络需求则是以视频应用为主。以前授课课件多以PPT为主,现在则是以微视频为主。以前的操作系统是XP,现在普遍使用的是WIN7或者WIN10。以前2G内存还可以运行很多软件,现在4G内存运行WIN7也只是刚刚够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的东西层出不穷。例如现在流行的创客教育,我們在教授学生3D打印时用的3D制作软件,建模结构稍微复杂一些,计算机就会死机;某老师录制了一节微课,剪辑完以后要生成,生成的时间需要好几个小时……

种种现象表明:硬件,确实制约着应用的推广。

1.3 软件——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是从何时起,各大软件厂商开始关注教育这个行业。现在各种软件厂商推出的各种教育类软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从PC端到手机客户端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且功能多以大而全的平台为主,有的软件平台功能强一些,有的软件平台功能弱一些。撇开软件功能强、弱不谈,什么样的软件是教师们乐于使用的?答案很简单:容易学习、易于使用的软件才是教师们愿意使用的。偏偏有一些软件搞的过于复杂,培训两三次,老师们还是云里雾里,这如何让工作繁忙的老师们去尝试、去运用呢?

还有一些软件,开发者的初衷是好的,但起到的效果还真是值得商榷。例如一些作业辅导类软件,就特别让教师们反感。手机下载APP,有不会的题目拍照上传,立刻就能得到标准解题过程及答案。学生仅仅是把这个解题过程和思路看懂了,写完作业上交,这显然已经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解决的问题,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掌握。这样使用APP做出来的作业,对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真没有什么好处可言。

2 解决信息化建设中有关问题的主要策略

如何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上述问题呢?首先,还是要解决人员的问题。解决了人员的问题,发挥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在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时有困难也能加以克服。

2.1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里先举一个例子:2013年,我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单位。在苏南一些城市的学校里,PAD已经进入了常态化课堂,而我们学校却连一台PAD都没有。作为试点单位的我们被安排到扬州某兄弟学校上一节化学数字化学习示范课,这节课怎么上?单位的领导、上课的化学教研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们面对这样的困难决定使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设备搭建moodle平台,以moodle平台为基础,以学校机房模拟pad上课环境,精心备课,发挥团队优势,打造一堂混合式学习的示范课。在上课的前一天我们的信息教师和上课教师一台一台测试学生用的pad直至深夜。在精心的准备下,我校这节示范课获得听课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学校作为数字化学习的先进单位在大会交流上作了发言。

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通过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即使在硬件条件不是那么充足的时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另外,注意修改、完善实行了多年不变的评优晋级制度,在管理上对勇于探索实践的教师给予足够的理解,在年终评优时给予这些老师适当的倾斜。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给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endprint

2.2 及时弥补信息化建设中的短板

从装备经费方面来说,每一所学校都是不足的。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金投入的方向,确保具有前瞻性,及时弥补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短板。

再如,2014年,全市开始筹备无线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教育局信息化处的领导下,我校与电信部门进行了协商。项目起始阶段,电信部门基于成本考虑提出的方案是:校园网络出口提升至千兆,校园内采用无线路由器的形式进行无线网络的覆盖。因我校在早期已经试用过采用无线路由器建设小规模无线网络的方案,所以对于无线路由器这种产品构建无线网络的弊端已经比较清楚。具体表现在:当布置的无线路由器在校园内达到一定密度时,必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且无线路由器無法承受大量网络业务负载,无法实现负载均衡,容易出现死机等症状,这种症状还无法及时被网络管理员发现,经常导致学校无线网络紊乱及瘫痪。所以我校信息中心始终坚持校园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应该采用AC+AP的方式。最终在市教育局信息化处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信息中心和电信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为学校搭建了AC+AP的无线网络环境。如今三年已经过去了,我校的无线网络架构在实际应用中被证明是高效和稳定的。这一环境为我校后面实施数字化学习、甚至是将来的BYOD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购买软件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教育教学类应用软件或平台,现在真的是越来越丰富了,但是如果每一项都要学校购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利用有限的经费建设学校信息化的工程中,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笔者经常参加一些智慧教育展览会或者教育信息化论坛,在展览会上逛一逛不难发现,现在众多的软件平台同质化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功能方面大同小异。不少软件厂商都可以提供为期半年左右的试用期,这显然是提高学校广大师生信息化素养的一个良好契机。

再举一例:前几年,电子白板开始逐步进入课堂。某电子白板厂商找到我校,愿意为我校提供12块电子白板为期半年的试用活动。该厂商派驻技术人员到我校进行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经过协商,培训共分三轮进行,覆盖我校全部124名在职教师。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性,以及培训老师精彩、生动的讲座,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通过课例的展示,教师们体会到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方便、灵活以及易用的特性。经过两天的培训和实际动手操作,参加培训的教师们都已经能够掌握电子白板的基础操作,老师们还以学科组为单位制作了电子白板课件在培训会上进行了汇报交流,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还多次开设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活动,以活动促进电子白板的推广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的电子白板的易用性、方便性、灵活性及强大的交互功能给现场听课老师很大的触动。同时,不放弃每一次电子白板比赛或信息化技能比赛的机会,积极组织教师参赛。经过这些活动的历练,我校教师获得全国电子白板赛课特等奖一名,市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二、三等奖多名的出色成绩。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好试用期,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即使后期我校由于资金问题未能采购该公司的电子白板,但学校教师通过培训、开设交流展示课、参加各种比赛,已经全面掌握了电子白板的使用技巧,获得了宝贵的应用经验。以后即使遇到不同品牌、不同各类的电子白板,依然可以将这些技巧和经验迁移,做到一通百通。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我们通过试用不是去发现试用软件的不足,而是要找到并掌握该软件的长处。因为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一款软件可以真正做到让人完全满意。我们的任务是教学,只要对教学有利,我们就应该加以利用。同时对于那些真正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符合学校使用习惯的软件,完全可以进行采购。

另外,要重视激发一线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收集、制作、分享有关的课件、积件、微课等教学资源,从而不断丰富学校自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我们应该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对全体教师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拔高培训,为广大一线教师“充电造血洗脑子”,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3] 伍海燕.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6-20.

[4] 张屹,黄欣,周平红,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信息化问题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