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媒体背景下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路径

2017-11-15 18:51刘坤哲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8期
关键词:微媒体帮扶

刘坤哲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平台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充分利用微媒体的优势,可以为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解决视角。该文首先对微媒体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概括,然后对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问题归因,总结微媒体背景下的帮扶现状,最后提出微媒体背景下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对策。

关键词:微媒体;大学生就业困难;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8-0220-03

最近几年连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加剧了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11号)明确指出:“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各地各高校相应也出台了就业帮扶的政策与措施,但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多集中在宣传和引导阶段,缺乏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具体帮扶实施。

1 微媒体的内涵以其特点

1) 微媒体内涵

微媒体(Micro Media),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属于新型媒体的一种,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手机、电脑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主要展现形式为微博、微信。

2) 微媒体的特点

(1) 信息传递便捷、即时到达。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为主的微型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优点突出,信息传递快速、便捷、即时到达。在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信息、法律政策等方面畅通了信息渠道,可以做到高校与地方人才交流单位、高校与就业大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高校之间、大学生与地方人才交流单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大学生之间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

(2) 信息传递自主、互动强。相较于传统媒体单项信息传递的方式,以手机移动用户端为主体的微媒体,在用户双方的信息交互的方面优势明显。微媒体自身携带的服务功能,不仅可以满足网站、腾讯QQ等软件对信息的接收、检索、发布等功能,还能根据用户的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智能分析进行针对性推送。这些功能嫁接在就业大学生困难帮扶开展上更具有信息传递的针对性。

(3) 信息传递灵活、成本低。通讯成本低廉和时间成本少这是包括微媒体在内的所有新媒体的共性。信息传递双方只需提供上网费用,保障网络通信的畅通即可享有微媒体的所有功能。有赖于网络的便捷,就业帮扶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可根据网络的灵活性调整工作的方式,突破时空的限制,节约时间成本。

(4) 信息传递个性、社群化。微博、微信等以社交为主体的手机媒体与其他新型媒体的最大不同,是在于它的熟人社交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个人平台和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模式,可以专门针对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式的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解读、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心理辅导等服务。就业心理辅导的老师以“熟人”的角色与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辅导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2 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问题归因及帮扶现状

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是指受到政府、学校、专业、家庭等外在因素以及自身性格、心理、思维方式、就业竞争力等主观因素影响,造成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没有实现正常就业的大学生。[1]就业困难大学生根据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家庭经济困难型、自身残疾型、形象与行为欠佳型、就业观念偏差型、综合素质不足型及女大学生。[2]

2.1 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问题归因

1) 就业渠道闭塞。高校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多来源于校内发布的招聘信息、校园招聘会、网络招聘。而就业困难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缺乏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动力,造成就业信息渠道不畅。

2) 自我认知偏差。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在自我定位和就业期望方面出现偏差,自我定位较高或较低都会影响就业实际效果。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和自身的就业期望值太高,出现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知自我的就业竞争力,容易在寻找工作的浪潮中“搁浅”;有的大學生自我定位过低,却难免与周围已就业同学进行比较,在对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

3) 综合素质较差。就业困难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就业求职面试技巧,形象与行为欠佳,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心理偏差、就业期望与自我定位矛盾等综合问题,导致在求职过程中迷失方向、就业竞争力整体较差。

2.2 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帮扶工作现状

表1为微信平台上随机选取的100位高校就业公众号。

为分析微媒体背景下高校就业帮扶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本文通过微信大数据官方数据提取平台和微博官方网站,对高校就业服务微平台进行了调研,其中选取了微信公众平台上100个的高校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用户大数据搜索,发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缺乏专门的就业困难帮扶微平台。通过微信大数据提取官方平台查询,以“就业帮扶”为字段进行搜索,在整个微信公众平台上,只有11个专门的公众服务平台;以“大学生就业帮扶”为字段进行搜索,结果只有1个公众服务号;以“高校就业帮扶”为字段进行搜索,结果为0。

通过微博官方网站,以“高校就业”为字段对微博账号进行搜索,共有431项结果,其中机构认证用户124,包括来自各个高校的招生就业指导机构,各省市的招生就业服务部门,就业网站等。个人认证用户29个,包括来自各所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各省市政府就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教育服务类企业就业相关工作人员,就业杂志、网站编辑等媒体人士等。以“大学生就业帮扶”为字段进行搜索的结果为6个,其中机构认证用户2个,一个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辅导,另一个是提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帮扶项目。endprint

经过对两个微平台的数据整理发现,高校就业相关的微平台逐渐增多,但是专门针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高校微平台仍处于空白状态,极度缺乏。

2) 高校就业服务类微平台功能不健全。面向100个高校就业服务类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功能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就业招聘相关,包括就业招聘信息动态发布、专场招聘、在线招聘等;二、毕业生个人信息服务相关,包括应届毕业生生源查询、档案查询等;三、就业指导相关,包括就业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咨询、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四、创业服务相关。

通过对100个高校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检索发现,提供就业招聘类的功能服务占32%,毕业生个人信息类占5%,就业指导类占44%,创业服务类占15%。其中,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微信公众号,19%提供就业政策解读,4%提供职业规划与辅导,14%提供就业咨询,4%提供求职面试技巧指导服务。高校在利用微平台时,主要以就业信息发布、招聘活动通知为主,而在提供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服务较少,且缺乏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心理辅导、具体就业帮扶相关的服务,功能不健全。

3) 微平台发布的信息类型单一。本文选取100个微信公众号中月均发文数和阅读量最高的前10名公众号进行分析,其中,就业招聘信息类文章所占比重最大66.6%,求职技巧分享类文章16.7%,政策解读类文章12.7%,职业规划与自我测试类文章0.5%,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0.5%,其他3%。

表2为10名月均发文数、阅读量最高的高校就业公众号。

通过数据整理发现,高校微信就业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以就业招聘类信息为主,而对于大学生至关重要的就业技能指导和求职面试技巧类文章所占比重却不足五分之一,至于职业规划类的文章比重更小。所提供的就业相关服务只存在书面文字这一种形式,缺乏问卷调查和自我测试类对学生就业分析更具有针对性的材料。

3 微媒体背景下促进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策略探析

3.1 高校创设专项就业帮扶微媒体平台,健全就业服务机构

高校应充分发挥微媒体的强大舆论优势和信息传播功能,创设专项就业帮扶微平台,引导就业困难大学生正确解读就业政策、法律法规,把握就业形势,掌握简历制作与投递、求职面试技巧,推送就业招聘信息,开展自我职业能力测评,实施就业困难大学生心理辅导,实现线上线下有机互动,做好就业跟踪。通过帮助就业困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求职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得就业困难大学生无论是从大四求职期间还是毕业后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长足的帮助,真正意义上做到全员、全过程就业服务和困难帮扶。

3.2 结合就业课程,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应联合“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政策教育”等思想和心理教育类课程在第一课堂的优势,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第二课堂的锻炼,促进就业困难大学生从思维、理念、意识、态度等层面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改善自我认知,加强职业规划的意识,转变就业理念,才能积极主动地接收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工作经验、培养创新精神、提升求职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3.3 培养创新精神,合理引导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创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在全民创业的浪潮背景下,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把创业作为今后的职业选择之一。针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就业困难大学生转化就业观念,合理引导就业困难大学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素质,体验创业项目,化“他救”为“自救”。

3.4 发挥各级力量,建立政府、高校、大学生、家庭多级微媒体联动机制

高校毕业生作为特殊群体,面对失业压力比一般社会人员要大。而“高校学生身份与就业机制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人员就业。”[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根据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学生,指定专人负责,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精准帮扶。”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力量,利用政府强大的号召力、就业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就业困难大学生享受到国家的关爱。利用高校庞大的就业指导专兼职工作人员和辅导员队伍,为就业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课程、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就业服务。大学生作为多级联动机制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90后”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捕捉的敏感性,积极调动就业困难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依靠高校丰富的就业信息服務资源和大量的就业实践锻炼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转化被动就业的形式为主动。同时,学生家庭要发挥在就业帮扶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和配合学习设立的帮扶联动与反馈机制,根据就业形势、学生的具体表现,科学、合理、客观地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志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5-58.

[2] 张卫中,乌力吉,白晓荣,等.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就业工作研究——以微信为例[J].才智,2015(4):22-23+25.

[3] 鲁海燕.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7-18.

[4] 仲小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网络平台建设——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121-124.

[5] 牟柏德.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2):124-125.

[6] 张婷,郭巧.基于互联网思维的“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帮扶工作探究[J].文教资料,2016(8):141-142+155.

[7] 翟喆,张超璇.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161.

[8] 林晓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6(3):90-91.

[9] 胡清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现象剖析与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2):22-25.

[10] 刘芳丽,杨攀,马福.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3):34-38+4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媒体帮扶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