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新常态

2017-11-15 21:24李光邢颖
职教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

李光+邢颖

摘 要:生产力发展是一切社会变革的根源,当前中国经济经过转型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这一重任的高校继续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继续教育也随之进入新常态。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经济;新常态

作者简介:李光(1966-),女,辽宁锦州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邢颖(199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4-0062-05

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进步的主题词,所产生的影响波及整个社会。教育作为为经济发展输送人力资源的载体,与经济发展关系尤为密切。我国2015年GDP增长率为6.9%,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发展方式向高科技、低能耗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方向倾斜,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拥有更全面的知识结构,能迅速适应快节奏的变化,并具备按照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高校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过程中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挤压,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新变化。

一、何为“新常态”?

(一)新常态是刚出现的、不同于以往的稳定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发展的道路曲折漫长,与时俱进的变化也是必要而且必然的。“新常态”在2002年开始被提及,直到2014年习近平使用之后,才开始被大众广泛接受。“新”是与旧相对的,是指刚有的,初始的,用以描述未出现过或不同以往的变化,“常态”是指固有的、长久的、本来的状态,“新常态”是一种与以往原有状态不同的变化,是一种新的、稳定的状态,补充了旧常态发展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融合了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新常态“新”在哪里?

“经济新常态”是人类经济认识在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是经济领域发展变革的体现。尽管中国2015年GDP增长率创下了25年来的最低记录,还是有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乐观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发生了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有所不同,以往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旧常态”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是大势所趋。

经济发展主要从速度、方式、结构、动力、分配等角度进行考察。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在于:发展速度放缓,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集约型发展方式成为主流;在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向高科技和服务型方向调整;投资和要素不再是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涵式增长补位外延式增长,成为主要增长源;讲求效率优先的重点式分配方式与公平优先的均衡式分配方式结合[1]。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

借用经济管理领域中SWOT分析方法,综合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分别考虑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站在整合、通观的高度审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阶段的情况,为判断高校继续教育的新常态提供理论依据。

(一)优势S(Strengths)

1.以高校为依托,根基深厚。高校继续教育生长的土壤是高等院校,是对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成人进行的继续教育形式,很多人将高校继续教育看作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一种形态,是与社会进行结合的另一个端口。高等院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无论是硬件教学资源的配备还是软环境的打造都已经相对完善,可以为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专门的教学场所及各种设施设备,还可以依托自有师资进行办学,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团队管理都相对纯熟。而且高等院校教学体制相对完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由此产生的正面社会影响使高校继续教育获得了公众的认同,为高校继续教育的招生、就业提供了声誉保障[2]。

2.教育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高校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大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无法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学习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完善应有的技能。而高校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学历教育的需求,更可以提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是成人借助外力学习的首选。教育形式包括成人高考、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电视大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广泛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可以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也可以学习生活、艺术、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高校继续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全日制课堂授课,可选的形式还有函授、成人自考,甚至包括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互联网+教育”进行远程在线学习,学习时间也更为灵活,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3.受众对象多元,针对性强。在教育对象上,高校继续教育针对的群体是全部社会成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受众对象多元化。继续教育对其受教育水平的限制门槛低,几乎能满足所有人接受教育的要求。高校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按照年龄可以大致分为青年学习者、中年学习者和老年学习者,他们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而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青年学习者需要继续教育为其配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匹配岗位条件,也需要学习经营家庭和独立生活;中年学习者处于家庭和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但职业晋升与倦怠、更年期、婚姻家庭关系等矛盾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时的自我认同感会下降,亟待接受新的知识来处理;老年期的学习者更加关注生命与健康,会更倾向于学习有关生活的课程,例如园艺、插画、绘画、书法等,有些老年人也会因生命将尽而产生忧虑,需要专业的疏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职业技术教育到社会关系教育,再到生命教育,高校继续教育都能提供相应的课程,分门别类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endprint

(二)劣势W(Weaknesses)

1.管理力量薄弱,体制不健全。高校继续教育的根基是高等教育院校,所用资源也大都是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在管理方面也是如此。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结构与高校相类似,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团队也大都是从普通院系中的管理队伍抽出一部分组建而来,缺乏自己专业、专门的管理团队,管理模式也沿用高校已有的。虽然在形式上是独立运作的机构,但是实质上更像是高等院校的一个二级学院,管理上相对薄弱[3]。从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来看,成人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互为替代品,他们各自为了争夺生源形成内部恶性竞争,造成了高校继续教育市场的混乱;而且,内部的体制不健全,在实际中也就缺乏统一的规范来指导高校继续教育,进一步弱化了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控制,最终造成管理松散、依靠自觉的局面。

2.继续教育经费少,独立的教学资源缺乏。国家针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经费少之又少,大都划拨给了普通高等院校,造成高校继续教育自有资源捉襟见肘的局面。这不仅表现在校园校舍、教学设备、科研经费等硬件上,还表现在无法培养独立的专门教师、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合作的企业资源匮乏等软件上。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高校继续教育机构是高校的二级管理系统,其控制主体仍是各大高等院校。在普通高等教育面临生源大幅减少并且向国外分流的情况时,高校为了保证自身教育质量,会自觉将更多教育资源应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分配会更少。无论是国家分配还是高校分配,对继续教育来说所获得的资源都是匮乏的,很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只能依靠盈利性教育为自己赚取发展经费,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远远不够的。

3.继续教育师资力量弱,实践经验不足。高校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从高校其他学院中抽调,自主培养的独立教师少之又少[4]。高校继续教育虽然是高校办学的一种形式,却也是直接向社会招生的独立机构,高校并没有在继续教育的师资问题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有许多高校存在给继续教育的学生代课不算在工作计划课时之内的情况,高校教师对此缺乏积极性,也会因不参与教学评价而敷衍了事。其次,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产生活有非常紧密地联系,相对理论来说更需要实践经验的指导,但是其教师团队很多都是始终从事教育领域、缺乏相关实战经验的理论学者,能向学生传达的实用技能不多。另外,专门做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往往是转行或兼职教师,缺乏教育学背景,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并不熟悉,在实际授课中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效果。

(三)机会O(Opportunities)

1.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继续教育,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要求,“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提出了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李克强总理曾把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视作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基。国家对高校继续教育也从经济、政策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扶持,如国家鼓励高校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学院,降低继续教育学院创办的门槛,并简化办事手续,提供“绿色通道”。

2.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的变革造就了大生产的爆炸,社会需要的已经不再是精通一门的专业型人才,而是知识面广、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通才”。由此,社会对教育也产生了新的要求,期望继续教育能对人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塑造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发展的人。社会将人看作是一个发展的系统,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教育。成年人在结束基础教育之后,仍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为自己补充已有的知识结构、配备新的技能,对继续教育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一方面,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对学习者的受教育水平、学习时间往往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在招生方面也有数量限制,所以,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缺口;另一方面,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了解学历后教育,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属于潜在的市场,开发的价值很大。因此,新常态下,继续教育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3.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资源的无缝整合提供了可能,“互联网+教育”模式借由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了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解决了继续教育资源稀缺、难以分配的问题。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形式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场所,成人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习活动的时间壁垒与空间壁垒统统被打破,知识的传授不再局限于师生面对面的讲授,学习各要素呈现隐性化与强耦合性的特点,真正形成了基于互联技术和开放平台的“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新常态。高校可以将特色课程进行线上推广,不仅给占有社会资源较少的学习者提供了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有助于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认可。

(四)威胁T(Threats)

1.公众价值弱视。高校继续教育在创办之初,依靠高等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招生就业都有比较客观的局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普通高等教育加速扩张,挤占了继续教育的市场。高校继续教育的招生门槛低,几乎所有具有学习意愿的人都可以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这造成了社会公众的误解,认为高校继续教育不正规、质量不高[5],更有甚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只是高等院校盈利的手段。特别是当这种误解进入劳动力市场,用工单位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学历认可度低,普遍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更加限制了高校继续教育学生的就业空间,由此高校继续教育的生源也会收到负面影响,进入恶性循环状态。高校继续教育的确存在管理松散、收费不统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态度,得不到社会认可的继续教育将难以立足。

2.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最能体现国家意志,是调节社会关系最强有力的手段,也是解决社会不规范行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前景不乐观,多是由于高校行为不规范造成自身社會形象负面化,形成恶性循环。高校继续教育的实行虽然遵照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缺乏具有明确规定性的法律条文加以指导,法律约束作用不强,而各大高等院校在实际的招生、教学、评价、就业等方面均有较强的自主性,教育体制又缺乏统一的管理,相互之间社会声誉、价格机制、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比拼愈演愈烈,反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教育质量问题。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之路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必将曲折漫长。endprint

3.新型继续教育形式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观念开始变化,对待新兴事物的态度更加包容,接纳程度更高,在继续教育领域也是如此。西方继续教育的发展开始早,制度体制都较为完善,而且这类继续教育机构自有资源非常丰富,教师水平、教学质量、基本建设等都明显优于国内继续教育机构,赢得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凭借改革开放的政策机遇迅速发展起来,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高校继续教育也有很大的冲击。在线课程的舒适体验让众多学习者充分享受了学习资源又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因时空限制带来的不便,特别是在终身教育倡导下出现了众多线上推广的免费课程,给占有社会资源较少的人群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另外,各类民办培训机构凭借专门化、专业化的优势也在继续教育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促进了继续教育市场的繁荣,也给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危机。

三、高校继续教育新常态有哪些?

经济新常态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高校继续教育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从源头治理,狠抓质量,严格管理,彻底改变以往“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教学面貌,才能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得以生存。高校继续教育不应只居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从属地位,只有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与社会紧密结合,真正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才能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一)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

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高校继续教育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主动做出相应调整。单纯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外延式发展造成了质量较差、社会公众认可度低的情况,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只有走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的发展就是更具特色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稳定继续教育的规模,优化继续教育的结构,发挥高校的优势,彰显继续教育的特色。

以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要全面建立“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机制。而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的改善,包含着高校继续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管理方面,成立自有管理团队,实现专业化、独立化、体制化管理;在教学内容方面,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2];在教学品质方面,以严格的评判标准进行考核,对不达标的教学坚决说“不”;在师资方面,以自主培养代替临时聘用,保证较高的教学水准;在专业研究方面,加强学术科研力度,深入发展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将实践经验理论化后再具化到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继续教育注重自身内涵的深度发展就像在充实自身的血肉,使原有骨骼框架具有生命力。质量的提升是高校继续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以创新发展为宗旨的差异化发展成为新常态

差异化发展就是通过对高校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对高校继续教育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就,人优我特”的战略目标,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外部生态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等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继续教育消费者状况等;内部生态环境分析主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打造继续教育品牌特色。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高校基础上的,而各所高校,如综合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大学等,每所高校都各自不同的学科优势,即使是同类型的高校,在相同学科上也会因为历史发展、地域因素、人文氛围等因素的所区别,形成比较优势。学科优势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市场不同,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学科群,创造差异化优势,成为这个学科继续教育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6]。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创新。我国“十三五”期间,是一个把创新放在心中、扛在肩上的历史时期,是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和主基调的年代,继续教育当然不能例外。高校继续教育也是为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而存在的一种形式,继续教育最终将由市场做出选择、由社会进行评价。作为理性的继续教育购买者,一定会关注继续教育的内涵与品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激发高校蕴藏的无限活力,走以创新发展为宗旨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三)以依法治教為手段的法制化发展成为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需要高等院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现代化。高校继续教育依法治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治理,二是共同治理。依法治理的关键是建立以高校章程为龙头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共同治理的关键,是合理确立高校内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协同发挥不同治理机制的作用,共同分担高校继续教育的事务与责任。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从简单粗暴的高校自治向科学合理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转变不仅体现出社会对其发展的要求,更反映了国家对其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立法在诸多方面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的“可为”和“不可为”,指导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依法治教是保障高校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立法势在必行。因此,必须严明立法,严格执法,在社会形成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共同愿景”之前,需要借助法制手段的强制性、约束性保证继续教育的正确发展。

(四)以开放办学为格局的国际化发展成为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正在加快构建,客观上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强化开放办学与国际化理念,全方位推进开放与国际化进程,把开放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改革开放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也给国外教育培训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他们凭借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用的教学目标,专业化的培训队伍迅速抢占了中国继续教育市场,曾经独占鳌头的高校继续教育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学习借鉴,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运用,以促进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开放与融合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际化在“地球村”中已经是常态。开放办学包含三方面:吸收借鉴、宣传推广和合作发展。国外关于高校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起步都比较早,我们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态度,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外来经验,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盲目崇拜也不完全抵制。交流是为了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不再囿于高等教育的从属地位,应该具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是必然,开放办学对中外交流、合作研究、共同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接纳和推广,必将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1):34-38.

[2]许华,白静.新常态下继续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6(9):10-13.

[3]甄月桥,沈婷.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6(9):23-26.

[4]王乔,吴宗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新发展[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3):14-17.

[5]李荣华.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困境场域与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6-18.

[6]李光,栗晨.生态位视角: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差异化发展战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9):134-138.

责任编辑 王国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常态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