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部影片看主旋律动作电影的进阶与流变

2017-11-16 02:41刘小宇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电影文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冷锋战狼湄公河

刘小宇(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主旋律电影如何搭上高速飞驰的商业化列车一直是过去15年间留给人们待解的课题,在与不同类型电影嫁接的经验和教训中,主旋律与动作片的融合显得最为恰切。过去两年,《战狼》和《湄公河行动》一前一后地走入人们的视野,分别在2015年清明档和2016年国庆档一路逆袭,各自拿下了4亿元和11亿元的亮眼票房。由于两部电影同属主旋律动作片,在主题模式、叙事策略和年代背景上又异曲同工,同时兼具火热的话题讨论度和超预期的票房表现,因此,对它们的考察会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主旋律动作电影在近三年的进阶之路。

一、《战狼》:主旋律动作电影的破冰之作

时至2017年4月,《战狼》豆瓣评分为6.8分,虽然远不及《湄公河行动》的8.0分,但纵观整个国产电影的豆瓣评分,也是稳居中游偏上的位置,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可以说,《战狼》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掘和英雄形象塑造上,都大大丰富了主旋律电影的审美内涵,开拓了主旋律电影的叙事边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观感。

(一)对叙事边界的开拓

近些年来,虽然国内主旋律电影与动作电影多有类型嫁接的成功之作,比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和丁晟的《铁道飞虎》,但是依然没有打破主旋律电影与现实生活的尴尬对望。“主旋律电影的另一重要特征是着重历史叙述而远离当下现实。重要的主旋律作品极少是书写1949年以后的历史的。”[1]《战狼》一举将主旋律动作电影的表现年代延伸至现代,在题材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主旋律电影和现实对话的能力;与此同时,在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环境下,军事题材的电影一向属于敏感体裁且敏感程度与时间呈正比例递增,更别说一向被笼罩在军事机密神秘气氛中的特种兵,在国产电影的大银幕上,《战狼》填补的就是这个题材空白。

(二)“爱国主义”的现代性转换

“主旋律概念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信仰共产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这些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来又加入了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一切优秀文化等内容,形成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2]如果从主题上归类,《战狼》举的还是“爱国主义”这杆屡试不爽的大旗。霍元甲、陈真、黄飞鸿、叶问这些民族英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应和着国民自强自立的时代情绪,在各自的擂台上拳打脚踢外国豪强,一遍遍洗刷“东亚病夫”的屈辱与自卑。但是,世异时移,在中国已有能力和实力出现在世界任何角落保护国民的今天,中国早已不是“病夫”,有形的牌子和无形的自卑早已打碎。于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彰显国力与信心的宣言在《战狼》里应运而生,有形的擂台变成无限的世界,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也变成一队人马的精诚合作。这样的变化既是“爱国主义”传统在主旋律电影中的延续,也是“爱国主义”传统在时代风向下的现代转换。

(三)英雄形象去“高大全”化

尽管“零瑕疵”的英雄形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好莱坞大片和港产动作片的夹击下风光不再,但是在新世纪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模式中,英雄形象还是在有意地回避人性的弱点和道德的灰色区域,这也是主旋律电影中的英雄无法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冷锋的创作模板是好莱坞经典的“坏小子”形象,自做主张、无视军纪、嘻嘻哈哈、吊儿郎当,在生死关头还不忘撩撩女上司,但是其专业知识、判断力、作战技术均为顶级,最重要的是,他对国家无比忠诚。这是典型的小节不拘,大节不亏。大节背后的主旋律和小节的各种接地气的人性设计,两方面互相帮衬,在拉近电影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的同时,主旋律叙事也取得了更佳的传播效果。

二、败笔反思:中国商业大片的投影

中国商业大片自诞生之日起,就无法摆脱过于依赖动作场面、特效设计而忽视剧本创作和人物塑造的问题。《战狼》虽然口碑不俗,但并不代表可以规避中国商业大片的所有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足够典型。

(一)“擂台”思维犹存

在追捕过程中,外国雇佣兵们逃到了中国边界的无人雷区,“战狼”指挥官放弃了飞机轰炸的战术,而是把这片雷区当成中国特种兵与国际雇佣兵较量各项军事技术的舞台,这其实就是一个被扩大的,置身于野外的“擂台”。这种“擂台”思维越往后越清晰,在冷锋一路过关斩将之后,迎来了与对方首领老猫的PK对决,两人先是对飙子弹,最后以拳脚功夫互博。以现代化的军事演习为始,以刀和拳头这样的前现代方式做结,冷锋最后又走到了陈真和叶问的老路上,这里面一方面有吴京是动作明星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编剧依然新瓶装旧酒,不脱以往民族主义动作电影的窠臼。

(二)严重变形的个人英雄主义

孤胆英雄纵横捭阖、解决一切对手,是过往好莱坞英雄电影的经典套路,但是近些年来,“十一罗汉”系列和“速度与激情”这样的团队协作基础上的个人英雄已经成为此类电影创作的主流。尤其是军事行动这样牵扯多部门、多环节、多兵种的超越个人能力的复杂协作,个人英雄主义本应适可而止。《战狼》的英雄塑造则采取了杀鸡取卵的方式,用弱化团队作用的方式凸显冷锋的个人能力。电影挂着“战狼”的招牌,却几乎靠着冷锋一个人过关斩将,其队友和技术团队全程作为“绿叶”。从前在集体主义精神的潜意识下,塑造英雄束手束脚,可是《战狼》在这一点上虽然是矫枉,但是又严重地过正,这其实是另一种维度的神话和高大全。

(三)部分情节失真

人设空泛、行为没有动机、剧情缺乏逻辑、细节失真乃至常识性错误一直是国产商业大片的剧本病疾,《战狼》基本上都有沾染。仅举一例,当“战狼”小队被敌方狙击手一夫当关、寸步难行且副队长被当作诱饵,副队长自杀未果后,恳求己方战友“给哥哥一个痛快的”。这个桥段的目的是使冷锋父亲的遭遇在冷锋面前昨日重现,使英雄展现人性的、挣扎的一面,但是任何情感的升华都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战狼”的后方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占据天时;在中国的领土上与人交锋,占据地利;人数远远多于对方且训练有素,占据人和。这样一个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狼”小队,却被敌方的一个狙击手压制得头都抬不起来,无比狼狈,这显然不合逻辑。由不合理的常识性错误,衍生出的任何情感,哪怕再高贵、再伟大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三、《湄公河行动》:叙事能力的升级换代

虽然有以上这么多的缺点和漏洞,《战狼》还是凭借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蛊惑力量和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战斗场面,拿下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可见,此种类型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具有强烈的刚性需求。一年后,在制作水平和编剧水平上都大大优于《战狼》的《湄公河行动》大爆国庆档,是这种隐性的刚性需求在票房上的显性表现。也许是巧合,在很多方面,《战狼》和《湄公河行动》都存在着镜像关系,后者站在前者探索的轨道上,成功地完成了叙事能力的更新换代,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编剧结构更加合理

《战狼》虽然只有90分钟,但是“战狼大战雇佣军”的戏码依旧过于简单,所以前面不得不加了与主线故事关联不大的“红蓝演习”来拖一拖时长,在结构上有明显的拼接的痕迹。《湄公河行动》虽然是依托于真实事件,但电影也只是借其骨架,大部分情节都出于原创:先从外围入手,经过线人指认、卧底侦查、不断获取情报,最终顺藤摸瓜,得到了糯卡具体的藏匿位置,然后神兵天降,生擒活捉。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好莱坞犯罪或谍战电影的叙事流程,情节线索完整、紧张、曲折,且符合市场主流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心理。

在动作场面上,《湄公河行动》也力图做到多样性和可看性的结合,在空间设置、战略选择、动作设计上都能别具匠心,并且尽可能地吸纳流行元素,并借用已经成型的经典套路。比如,“抢夺人质”和“丛林突击”的两场戏都采用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三方势力竞逐模式,商场谈判里多条线索的交叉剪辑,很明显借用了《无间道》等电影的追踪与反追踪模式,借好莱坞的瓶去装主旋律的酒,规避缺点,与主流市场群体的观影习惯对接,这是一个聪明而实际的选择。

(二)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合作的有效平衡

《湄公河行动》最后的落脚点也是个人英雄主义,在最后一场连场动作大戏里,主创将舞台清空,把聚光灯聚焦在高刚和方新武两人身上,最后以一人拼死完成任务,一人与追兵同归于尽的悲壮方式收场。但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合作并不是厚此薄彼的关系,而是取得了动态的有效平衡:第一,在所有的大型行动中,团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绿叶,而是实打实地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感与存在感,某种程度上,团队合作是忠实于现实的,而个人英雄主义才是表现商业诉求的艺术加工和拔高。《战狼》本身主打的是团队作战,但最后的呈现效果如上所述,团队成了摆设和陪衬。《湄公河行动》则在团队作战模式上下足了功夫,其可以分成两个层级的团队:一个是以公安部为核心的国家级别的大团队,主要用来承载主旋律意识形态和展示国家强大的支援保障能力;一个是以高刚为核心的战术级别的小团队,在战术上互相支持,在战斗技能上各有所长,在人设上大大地丰富了群体的性格光谱,在行为动作上是对主要人物的有效补充。

(三)人性内涵的深入开掘

《战狼》中冷锋的形象设置了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主人公的刻板印象,但是人物性格开掘的深度是有限的,只是从主旋律的“脸谱化”转向了好莱坞式的“脸谱化”。而《湄公河行动》在人物设置上借用了20世纪90年代港片经典的“双雄”模式,高刚的人设类似于冷锋,不守规矩和纪律,有些痞气和江湖气,但关键时刻可以牺牲自己去完成任务;方新武则有些《无间道》系列里的陈永仁,长期的卧底生涯让他的行事方式渐渐沾染了很重的江湖气息,为达目的狠辣且不择手段。电影安排了两条线索,明线是捕获糯康为遇难船员讨回公道,暗线则是方新武为因毒品而毁灭的女友和幸福的个人复仇。这或可理解为导演有意为之的两种价值观的并置和对比,逮捕糯卡及其下属是国仇,而方新武在法与情中选择了快意恩仇,属于家恨,虽不那么政治正确,却能将人性的挣扎渲染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高刚为主旋律立起一杆大旗,守住了根本,而方新武则与主轴若即若离,负担着探索人性边界的使命。

四、结 语

从4亿元到11亿元,从《战狼》向《湄公河行动》的进阶和提升,绝不是仅仅体现在票房数字上,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湄公河行动》的票房和口碑双赢就夜狼自大地以为主旋律动作电影已经进阶完成。与《湄公河行动》在结构上类似的2016年好莱坞影片《猎杀本·拉登》,虽然也是“犯我者,虽远必诛”的主题,却志不在此。影片花了极大的篇幅来展现抓捕本·拉登的漫漫长路,重点描述办案人员处在压力极限下的种种心理状态:孤独、绝望、恐惧、心理扭曲、歇斯底里。此外,《壮志凌云》《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萨利机长》等好莱坞主旋律电影在人物塑造和主题的阐释等方面也同样厚实饱满。相比之下,国产主旋律电影更依赖于动作和特效,以至于主旋律已经退至符号性的陪衬和绿叶。显然,在对主旋律电影的深入理解和多样化开拓上,国产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冷锋战狼湄公河
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