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7-11-16 22:31顾贤能
科技视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艺术设计

顾贤能

【摘 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必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结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从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具有实践项目经验的教师队伍,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素质,加快实验室建设,构建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完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几个方面来探索艺术设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2012年10月,教育部公布新调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了艺术学门类。新增的艺术学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专业类5个,33个专业。其中设计学专业设8个专业。艺术学的升格,标志着我国的艺术学真正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这也是适应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新形势的内在需求。艺术设计是一门体现着文学、艺术学、民俗文化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强调学生对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更要突出对学生设计创新思维的引发、实际操控能力的训练,力求培养出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生产和管理领域内从事专门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优秀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必需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此为目标,不断去探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 艺术设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一个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落实到专业的培养方案上,而培养方案的确立最终是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目前,许多高校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仍然在延续传统的课程设置,缺少主动的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从而导致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行业需求严重脱轨,使学生在校所学内容根本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一个讲台、一本教材,老师讲学生听,再完成课本的布置的一些经典案例,上交方案后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中,没有养成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制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社会行业对艺术设计大学生能力诉求背道而驰。

1.2 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缺少项目经验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以硕士为主,以硕士为主的教学团队承担了本专业教学工作量的80%-90%,这支教学队伍大多数都是刚刚从国内高校毕业的硕士生,毕业后就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不缺知识传授的能力,最为缺少的就是实践经验和实际项目操作的能力,以至在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上,经验储备不足,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胜任。

1.3 实验室人员力量薄弱,素质有待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人员普遍性地存在以下几种问题。结构不合理:整个实验室队伍基本上以年轻的本科生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很少,职称上基本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拥有高级职称的少之又少。定位模糊:在高校中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等同于行政坐班人员,日常工作会掺杂许多行政上的工作,无法专注于实验室工作。业务培训少:高校每年对仪器设备的投入很大,而且基本都有相应的规划,但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很少提起,也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和计划。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由于学历结构职称偏低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项目能力薄弱。实验室队伍能力与素质的偏低,导致不能很好地去指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4 实验室建设分散,缺少场地与资金

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学校资金的短缺与场地的不足,还有实验室在建设上缺少长期的统一的规划,导致专业实验室建设分散,一些相关的实验室距离很远,没有形成规模一体。实验仪器设备也普遍落后,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1.5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对外还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多是由自己凭关系去找实习单位,有的在本地找不到实习基地的都回到自己家乡寻找单位单位,导致实习严重分散。这种分散实习,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不能经常督促检查,学生不参加实习活动的现象较为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

1.6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少保障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是技艺技能表现较强的一种学科,专业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基本以实践性课程为主。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所要传授的是设计的原理、理念、方式方法等,而学生对课程的实践与操作学习所要花的大量时间都是在课外的。学生课外自主实践学习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缺乏引导,应该针对情况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规范并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除了课堂教学还必须有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督促和保障学生能力的提高。

2 探索艺术设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1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围绕着“应用性”进行研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当把满足社会需要与促进就业作为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十分注重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2]。为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提高,扭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基础、轻能力和素质训练的现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按照艺术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层次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新体系。构建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设计性课程—专业实践—科研创新活动”—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纵向教学新体系。多年的实践证明,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课程体系能充分发挥和启发学生的个性及其艺术心智,大大促进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艺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质量。在教学模式中应该以课题和项目来带动课程教学,实现项目教学,加快项目成果社会化转化,提高学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与创业、就业无缝对接。endprint

2.2 建设具有实践项目经验的教师队伍

艺术设计大学生除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之外,更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与提高,而专业课程的教学主导是教师,作为教师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一方面,可以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积极参加企业的一些实际项目的运作,积累与丰富项目全程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引进优秀项目经理和项目设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来给学生上课,做讲座等。从两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

2.3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素质

专业化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主要支撑,应对实验队伍建设和实验人员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从制度建设、人员编制、实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做出改革。鼓励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研究人员从事实验技术岗位工作,形成专兼职结合、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发挥教研室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健全实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有计划地推荐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职学习提高,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实验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适应研究型大学需要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

2.4 加快实验室建设,构建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

近些年来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充分的体现,依据我国社会发展对艺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要求,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结合学科专业办学的特点和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建立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需要的实验基地。组织好实验室建设的实施工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对实验教学建设的经费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努力搭建以基础技能训练平台、竞赛创业实验平台、就业岗前培训平台为一体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旨在提高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和基本艺术素养的基础技能训练平台;顺应社会和时代潮流,构建面向各类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为目的的竞赛创业实验平台;整合企业资源,组建以开拓就业途径和培养零适应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为目的的企业岗前培训平台。进一步加快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各项管理和运行措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大引入社会资源的力度,更快接觸、吸收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方法和软件,提高实验室对社会开放的能力和贡献。

2.5 完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目前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主要是以基础的专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剧目排练、毕业实习等课内实践教学为主体。对于各种综合性实践创新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实践、户外拓展实践、课外创新型实践等为主体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还重视不够[3]。实践基地建设要以结合学校制定和实施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产学合作教育为前提,以合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把基地办成专业的综合实习基地、教师挂职锻炼的基地、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基地。注重“产学合作教育”原则。产学合作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校外基地为实现产学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场所。学院应根据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根据不同的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积极充实产学合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模式。

2.6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培养实践性与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教学核心,围绕着这个中心,遵循大学生的心理、设计能力综合发展规律,针对每学年的各门专业课程,制定了新三百工程,要求学生四年内累计完成100幅(件)作品;了解100位国内外优秀设计师;了解100幅优秀设计作品。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设计性及结构性素描实验、设计及施工材料和技法实验(包括快速表现、速写训练、模型制作、水彩、水粉和马克笔表现技法、设计软件)、勘察场地、案例分析及与业主交流等单项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功能分析、技法研究实验课及创新思维与表达课程,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接触社会,用自己的设计创新性技能为社会服务。为学生四年课外实践提出严格的要求,形成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保障与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

[2]单炜.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美术观察,2008(11).

[3]陈勇军.艺术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