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多模态教学的创新应用

2017-11-16 20:30饶冬梅
科技视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饶冬梅

【摘 要】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引领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种模式的教学设计必须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而多模态理论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该理论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框架,并与翻转课堂的诸多特点相契合。多模态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多模态教学是必要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多模态教学;教学改革

1 翻转课堂

1.1 简介

目前,翻转课堂成为各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简单地说翻转课堂是教学流程的翻转,即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这种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是包含教师,学生,内容,媒体等多因素的复杂的教育行为。[1]翻转课堂能将接受式学习和建构式学习的优点有机整合,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知识内化的渐进性与交互性。[2]翻转课堂在很多学校进行了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反应较好。

1.2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设计阶段分三步走:教学内容展示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制作或准备;教学内容的上传。第一步根据内容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内容比较简单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网上资料自学,内容较难理解的可以制作视频或给学生推荐视频进行观看。第二步,制作指的是微视频的录制,准备是搜集网上视频或文字资料。第三部教学内容的上传是针对第二步制作或准备的材料通过交流平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课前内化。

课中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堂安排,方式有多种,可以分组讨论,分组习题竞赛,也可以进行角色翻转,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课堂讲解,教师评价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课中反馈与内化。

课后设计阶段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课中的表现来总结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总结内容上传至交流平台。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这也体现了个性化辅导,该过程就完成了知识点的再次修正理解与内化。

2 多模态教学理论

2.1 多模态概念

模态是一种交际符号,如语言、图像、声音、视频等,通过视觉、聽觉、触觉等感官与外部环境建互动的方式。单模态是只用一种模态进行交际活动,双模态是用两种感官互动,多模态是采用三种或以上的感官或手段传递信息,进行交流。[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多模态教学提供了便利的媒介。互联网技术大大丰富了多模态素材。

2.2 多模态教学法

多模态为教学的手段或途径,多模态理论提倡通过多种模态刺激听话者的感官,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提高交际的有效性。[4]传统课堂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这种单一模态教学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赖性。这种课堂也无法满足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多模态教学理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内多模态教学理论主要应用在外语课堂教学,很多教师进行了课堂语言教学的研究,并取得不错效果。根据多模态教学特点,多模态教学同样适用于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近年来翻转课堂的应用,多模态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特点与要求不谋而合。

3 多模态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契合点

3.1 多模态教学与翻转课堂都要考虑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

多模态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模态认识与感知的环境,比如多模态教学课前预习要考虑学生课下的学习环境,是否能满足多模态预习条件。而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阶段也需要学校或家长为学生课下的课前任务单的完成提供学习环境与条件,如网络,以便学生获得课本外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2 多模态教学与翻转课堂都需要为整个教学过程设置不同阶段

多模态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三位一体的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构架,多模态教学-多模态学习-多模态评估。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渗透多模态教学,多模态学习,多模态评估三部分,譬如,课前的学习资料上传是教师多模态教学的课前教学内容,学生看了资料进行学习,也是多模态学习,课前资料中包括针对资料的练习,学生进行课前练习又属于多模态评估的一种方式。而三位一体的多模态教学法也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流程中,譬如多模态评估,课前学生练习是多模态评估的一种方式,课中教师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课堂试讲,提问等方式也是教师进行知识点内化评估的方式,课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反馈,也属于多模态评估。因此多模态教学与翻转课堂相互渗透。

3.3 多模态教学和翻转课堂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

不管是课本信息还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教师都要精通,并且两部分内容要经过精心设计,每个知识点根据其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模态来搭配,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设计不同模态,如情景表演,讲台试讲,分组讨论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校效率,以达到知识最大化的内化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及时进行知识更新,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PPT等的制作与搜集。

3.4 多模态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一致

多模态教学要求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多样,避免单一模态的教学,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选择多模态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同样是改革了传统课堂单一讲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结语

翻转课堂目前在国内外中小学及大学都有应用,近几年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也是成出不穷。多模态教学近年的研究都是针对语言教学,从理论上多模态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样根据前面的分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多模态教学非常必要,它可以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更有利的理论研究依据。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也验证了多模态应用对于学生知识内化的高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供教学与学校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兴龙.翻转课堂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55-61.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中国电化教育,2017,07:108-115.

[3]多模态教学在对外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欧亚美,海外英语,2015,22:7-8.

[4]赵露.多模态话语教学理论与应用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设计初探.黄山学院学报,2012,(14)6:1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