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内年繁殖3次的发现与探究

2017-11-17 09:40赵宗泰杨广涛朴仁珠
野生动物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幼鸟雏鸟黑水

赵宗泰 杨广涛 朴仁珠*

(1.内蒙古根河林业局第四中学,根河,022350;2.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内年繁殖3次的发现与探究

赵宗泰1杨广涛2朴仁珠2*

(1.内蒙古根河林业局第四中学,根河,022350;2.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分布甚广,又多为常见种。在中国黑水鸡繁殖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且1 a繁殖1次,至今尚未见到1 a繁殖2次以上的报道。2013~2016年,连续4 a在青岛李沧公园不足2 hm2的人工湖内观察到黑水鸡繁殖,于2016年4月和6月有2对亲鸟成功地各繁殖2窝,2次产卵和孵化出雏鸟数均达到6枚/只以上,而其中1对老黑水鸡(F1)又于当年7月繁殖第3窝,产下3枚卵并孵出3只雏鸟。2繁殖对1 a内共繁殖5窝,存活24只雏鸟,实现每年85.7%的雏鸟成活率,创下了该鸟在中国年繁殖3次的新纪录。探究其原因,青岛李沧公园为黑水鸡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水草岛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食物并赋予了恰当的人为保护、补食、破冰等措施,才使得黑水鸡成功地得以年繁殖2次乃至3次。作者希望其他公园效仿李沧公园的做法招引更多黑水鸡或其他野生鸟类,创建人鸟共欢的都市乐园。

黑水鸡;青岛李沧公园;年繁殖2~3次;适宜小生境;补食

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头顶红亮,亦称红骨顶,隶属鹤形目(Gruiformes)秧鸡科(Rallidae)。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在除古北界北部和新北界及澳新界外的广大区域。在中国大致以长江为界(32°N),北部沿海地区为繁殖地,属夏候鸟;南部各省及沿海地区为越冬地,多为留鸟,但该种是否为部分迁徙鸟类尚需相关研究。该种在全球各分布区域内被分为12个亚种,种群数量稳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为低危种(LC)和被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birdLife International)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种。

国内对黑水鸡的研究,主要有刘焕金等、袁子涵等、全志民等、李朝晖等和张斌等[1-5]对黑水鸡的繁殖生态及行为,包括非繁殖期行为的研究及其报道,但均未提及黑水鸡年繁殖2次以上的内容。自2013~2016年,连续4 a在青岛李沧公园观察到黑水鸡的繁殖,其中有1对老繁殖鸟于2016年连续繁殖3次,而2016年新增加的1对年轻繁殖鸟,也成功地繁殖2窝,为该种鸟类的生态增添了新纪录。

1 研究地点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州湾口(E119°30′~121°00′,N35°35′~37°09′),为海滨丘陵城市,三面环海,一面接地;山地、丘陵、平原、洼地等景观相互镶嵌,数十条河流纵横交错,众多海湾沙滩连绵蜿蜒,构成典型的温带独特绚丽景观。青岛位于温带季风区,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极端低气温-16.9℃。年降水量平均662 mm,平常海雾重而频发,年平均浓雾51.3 d,轻雾108.2 d。

青岛计有大小30余座公园,其中李沧公园位于城市北部李沧区商业繁华区中,面积约16 hm2,公园北缘有李村河约30 m宽由东向西穿流而过,园内中央还有一座人工湖,面积近2 hm2。湖西域和南域种植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丛和菖蒲(Acoruscalamus)丛,长势高大而茂密,湖面大多被各种矮水草和浮萍类(Lemnaspp.)所遮盖,很少无植被光亮的明水面。湖水清澈,水草丰美,鱼虾成群,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鱼类和昆虫等食物及良好的隐蔽场所。湖的东南隅还有不足100 m2的小岛屿,岛面积虽小,只因水草环绕遮蔽,酷似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为多种动物提供安全的避难所。黑水鸡恰恰喜欢栖息在这种比较复杂而安全的水生环境中。公园外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繁华的商业区。李村公园在青岛市属中小型公园,入园休憩观光的游客日达几千人而节假日可超万人(图1,2)。

图1 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的栖息环境和 繁殖巢位示意图(2016)Fig.1 The sketch map of habitat area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breeding nests of the moorhen in Licang Park of Qingdao,China(2016) 注:黑圆点为老1对繁殖鸟(Nf1)的3个巢;黑三角形为年轻1对繁殖鸟(Nf2)的2个巢(2016) Note:3 black circle indicate the nests belong to older breeding parents(Nf1);2 black triangles indicate the nests belong to younger breeding parents(Nf2)(2016)

2 研究方法

2013~2016年,每周至少2 d到李沧公园湖滨现场进行4~8 h的观察,收集黑水鸡白天的栖息、觅食、繁殖、换羽、集群、迁徙、社会行为等信息。

3 研究结果

3.1 迁徙

春季迁徙季节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未有到来的记录,只有秋迁南飞时每年有约20只停留20 d左右的记录。然不知何故2013年3月中旬突然飞来1对黑水鸡,在此居留下来并当年就开始繁殖。2013~2016年间,其他黑水鸡每年秋季到达李沧公园的时间是10月下旬,随不同年份的气温差而波动在25~28日间,数量亦变化在15~20只,停留时间少则14 d多则23 d(表1)。

表1 2013~2016年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的迁徙日期及数量统计(只)

Tab.1 The migration data and the number of the moorhen in Licang Park of Qingdao

3.2 占区与争斗

黑水鸡在公园内较野生环境更早进入繁殖期,3月中旬便出现占区行为,主要表现为不让其他个体,包括自己的后裔靠近或进入自己选定的巢区内,显然其中有驱赶后裔尽早使之独立生活的意义。之后的整个繁殖期内都表现出明显的占区护巢行为。一旦出现同类入侵者,占区者表现出坚决的抵御和驱赶行为,其斗争有时表现得十分激烈。争斗时,身形常取特殊姿态,头颈尽可能向前伸展并低垂,嘴贴近水面,并张开双翼,翘竖并张开尾羽,露出两侧大白斑;全身冲向入侵者,但并不接触而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怒视对方,一动不动,暗藏一触即发的杀机。一旦肉搏战开始,双方腾空跃起,以坚硬的翅膀扑打对方的头部,再用锐利的尖喙直接叨啄对方的额头和眼睛等要害部位。尤其是育雏期需要更多食物或幼雏受到威胁时,争斗双方更互不相让,寸土必争,直至分出成败,有一方被迫认输退出现场时才告结束。

3.3 繁殖

以往黑水鸡在李沧公园没有繁殖记录,全部记为迁徙过路鸟。2013年6月4日,1对黑水鸡亲鸟领4只雏鸟,虽有秋迁个体的到来和迁走,但这一繁殖对及其后裔留下来在此越冬并翌春再参加繁殖。除2013年因事先不知情而未能调查其产卵数外,其他繁殖状况均列表1中。由表1可知,自2013年起至2015年,连续3 a同一繁殖对每年都繁殖,产下4、6、6枚卵并孵出4、3、4只雏鸟,年死亡2、1、2只雏,其孵化率和成活率均不高。亲鸟习惯性地将出雏后无用而显眼的空蛋壳移至巢外,显然是为了减少被发现率和卵雏的遇害率。至2016年除老一对繁殖鸟外,在其后裔中又形成另一年轻繁殖对,2对都提前进入繁殖期,尽早完成占区和筑巢过程后,4月24日和25日开始产卵并各达6枚,5月17日和18日分别孵出6只雏鸟,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达到最高,但有3只雏鸟死亡。同年6月15日和18日开始两繁殖对各产第二窝卵并产下7枚和6枚卵,7月10日和13日成功地各孵出7只和6只雏鸟,再次实现完美的卵受精率和孵化率,仅死亡1只雏鸟。更可喜的是,老一对繁殖鸟同年7月25日开始产第三窝卵,只产3枚,8月15日孵出3只雏鸟。由此,2016年有2繁殖对,产5窝,得28枚卵,获28只雏鸟,存活24只雏鸟,实现雏鸟年成活率85.7%,而老一对繁殖对的雏鸟成活率达93.8%(表2)。这一结果与野生繁殖状况基本一致。

3.4 产卵

黑水鸡在野外产卵多在4月和6月间,每日产1枚,偶见隔日产[6]。黑水鸡在李沧公园的产卵基本与野外一致,或产卵期间略长而略早于或更晚于野外,自4月下旬开始产卵,并延续至7月上旬(表2)。卵呈椭圆形,乳白色,遍布灰色乃至过渡到紫灰色的多色细小斑点。测量卵大小平均为28.4 mm × 41.6 mm;重量平均17.2 g;窝产3~15枚(n=40)卵,窝卵数平均5.5枚(n=8)(图3)。尽管在公园环境,黑水鸡卵的受精率还相当高,可达100%(2016年)。雌雄轮流共同孵化,孵化率亦可达100%(2016年)。黑水鸡性胆怯,行动隐秘,整个产卵和孵化期间很难观察到其踪迹,或只能观察到1只鸟的出现和觅食,时间短暂,遇到人很快就消失在草丛中。孵化期18~22 d。黑水鸡虽为早成鸟,但据观察,雏鸟的孵出时间不尽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尚未产完卵就进入孵化的缘故。因此,早出的小雏鸟由雄鸟带出哺育,而晚出的雏鸟由母鸟携带,而后聚在一起由亲鸟双方共同抚育雏鸟。

表2 2013~2016年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繁殖情况

Tab.2 The breeding status of the moorhen in Licang Park of Qingdao during 2013-2016

3.5 巢与“便桥”

在公园内越冬的黑水鸡翌年3月下旬便开始筑巢,巢材主要是约10 cm长的干枯芦苇叶和菖蒲叶等,雌雄共筑,但雄鸟多运材,交与母鸟搭建,有时也自己独立完成全过程。巢筑成碗状,简陋粗糙,多建在菖蒲或芦苇根部,距离水面5~8 cm甚至40 cm处(撤水后)。巢外径约25 cm,内径约15 cm,巢高约20 cm,巢深约4 cm(图3)。

黑水鸡的巢还有两大特点:一是巢附带有“便桥”,因巢位较高,巢口至水面间用若干条长而坚挺的菖蒲叶或芦苇秆等搭成“便桥”,供小雏鸟日后出入之用。便桥的存在,首先使巢离水面足够高,保障了日后雨季到来时巢能够远离水位和卵不被冷水沁凉;其二,可以减少和远离水中和草丛中天敌的侵害;其三,“便桥”过于陡峭,反而不利于小雏鸟。作者曾发现8巢中有2巢是因为离水面过高和陡峭小雏鸟不敢下水而推迟2~3 d才出巢,影响了小雏鸟的进食和成长。又曾在前4 a的育雏期内观察到3只小雏鸟因未能迅速爬上陡峭的“便桥”而活活被水中的黑斑狗鱼(Esoxreichertii)拖入水中溺死而成鱼腹之餐。

黑水鸡巢的又一特点是,在同一筑巢期内1次共建2个巢,供日后用。巢的加固一直持续到小雏鸟不归巢为止,甚至有时早已在第一窝的育雏期但仍在建新巢,估计是为第二窝的繁殖做准备。据观察,黑水鸡每年每次繁殖从不使用旧巢,就在旧巢旁又搭建一个新巢,巢间距最近不足2 m,最远可达22 m。

3.6 初雏及换羽

早成鸟,刚孵出的雏鸟体长约7 cm,通体被长而黑色绒羽,上体闪黑绿光泽,下体棕色,颊、喉、头两侧绒羽粗糙而带白色羽鞘,头上绒羽稀疏,可见额头暗红色头皮。喙红尖黄,眼黑,腿和趾黑色(图4)。刚出生的雏鸟站立不稳,惧冷,多在母体的翼下取暖干毛。但过几小时后,小雏便能跟随妈妈离巢游泳和觅食,有的雏鸟留在巢中等待亲鸟的喂养,母鸟1 d中3~5次或更多次衔食回巢喂养它们。出雏后前3~5 d母鸟和雏鸟回巢过宿。

雏鸟15日龄,基本可以单独自由采食。20日龄喙褪色变钝而呈黄绿色,腿和趾变深橄榄绿色。30日龄时身上还残留部分黑色绒羽,翅膀已为棕褐色,头颈部呈浅灰色或褐色,羽毛紧密而光滑,35日龄后基本可以独立生活,60日龄后幼鸟开始做短距离试飞,身上的绒毛已完全消失,腿和趾变成浅绿色如同成鸟;90日龄的幼鸟体大已如成鸟,额甲出现红色,部分雏鸟已能认知人类的呼唤声。成鸟后,雄鸟的前额甲后缘略突起,而雌鸟则与额头平齐,以此可鉴别雌雄。在观察中我们曾发现,有部分个体的前额甲终不变成红色,是否属遗传变异还是其他缘故所致,尚待研究。

3.7 育幼行为

黑水鸡父母亲鸟照顾小雏毋庸置疑,至60日龄幼鸟已长大完全可以独立取食和生活,已有第二窝雏鸟在旁,但母鸟仍不间断衔来食物喂自己第一窝的幼鸟。有趣的是,作者投给亲鸟一小块馒头,它衔起馒头迅速扭头就洄游,一直将它送到40 m远处的幼鸟嘴里,然后立即返回,再接衔投给它的食物并送去喂幼鸟,如此连续反复4次不间断、不休息。然雄鸟略有不同,雄鸟衔食物养喂雏鸟大约只持续20 d,或从不超过幼鸟1个月龄。不仅如此,有时还叨逐它们。母鸟育幼一直延续到第三窝的小雏鸟出现也仍不忘记前两窝幼鸟,时而亲昵和喂养它们。此外,不足2月龄的第一窝幼鸟也像父母鸟一样照顾第二窝的小雏鸟(图4,5),亲昵玩耍,嘴对嘴地交换食物和信息,教会寻觅和捕捉昆虫的技巧等。遇到危险时也像父母一样发出“加、加”的报警声,通知小雏鸟并带领它们迅速躲藏起来。第一窝幼鸟也非常勇敢,时常跟随亲鸟参加保卫占区之战,并不比亲鸟逊色。总之,第一窝幼鸟似乎没有亲鸟也完全能将第二窝雏鸟抚育养大。

3.8 天敌及被害

在公园环境中,黑水鸡基本遭遇不到天敌的危害,只是到了冬季结冰之后,湖中小岛与公园陆地相连,野猫或流浪狗便有机会祸害黑水鸡,且于2015年发现1只幼鸡被害。此外,近年来人们在公园内“放生”的黑斑狗鱼,数年之后长成3 kg之大,构成黑水鸡雏鸟和幼鸟的致命天敌。曾有4只小雏鸟被黑斑狗鱼拖至水下溺死。黑斑狗鱼不仅在巢附近直接侵害初生雏鸟的生命,还经常骚扰和袭击黑水鸡成鸟的腿和趾,因此黑水鸡潜水或在草丛中觅捕昆虫时已习惯性地防范水中黑斑狗鱼的出现,甚至不敢到宽阔的水域衔领人类投给的食物,因它已经发现有黑斑狗鱼在那里等候和抢食同一食物(多为馒头)。

3.9 越冬

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内越冬,11月到翌年2月是最为难熬的一段缺食寒冷时期(图7)。此时草木枯萎、寒风凛冽、湖水结冰,湖中几乎觅不到水草、昆虫和各种小鱼等食物。于是,它们走上草地,觅食草坪上的各种杂草茎叶、种子、草根等,偶尔也飞至树上啄食残留的浆果等。它们抵御严寒的能力较差,尤其是长长的细腿和细长的脚趾更怕冷,在冰面上走不多远或飞不多远就停下来趴在地面上抬脚离冰并贴近腹部暖暖腿脚。为了缓解冬季食物的短缺,延长吃水中动物性食物的时段,公园一方面砸破冰面让黑水鸡利用,另一方面每天投放白菜叶、馒头、大米、小玉米碴子等食物(部分是游客所为)。这两个措施和人为的关爱(包括游客)保护基本保障了黑水鸡安全度过北方冬季食物短缺的艰难时期,同时对秋迁过来的黑水鸡个体也起到了补食的作用。

4 讨论

4.1 栖息地

从地理纬度上看,青岛市位于黑水鸡的繁殖带内(N37°),所以,这次能够在青岛李沧公园发现黑水鸡的繁殖(图5),并不足为奇。但在青岛市周边的较大水域内,如崂山水库、白沙河、罗圈涧、仓口水上公园等均未发现黑水鸡的分布;还有市内其他公园,如中山公园、储水山公园、海泊河公园、沧口公园、鲁迅公园等均较李沧公园在水域面积和绿化上都较优越,但也没有黑水鸡的分布,更无繁殖迹象。唯水域,更确切地说,是水面上芦苇、菖蒲、百合类(Liliumspp.)、莲(荷花)(Nelumbonucifera)和浮萍类等水草所构成的有支撑能力的水面及其环境所滋养的丰富的鱼类、软体动物、浮游生物、昆虫等才是吸引黑水鸡栖居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所报道的国内外数张黑水鸡照片的背景上亦看得很清楚[5,7-8 ]。

黑水鸡喜欢在有漂浮物的水面上踩着水草奔驰觅食。在这种水生境中分布多种植被,水下结成致密的植物根茎和茎叶网络,不利于潜水,所以黑水鸡潜水并不多见,也很少见到其他潜水水鸟在李沧公园的分布。黑水鸡趾间无蹼,也不善于游泳,但黑水鸡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脚趾发生了功能性适应和变化,每个脚趾延长,且形成趾缘膜,大大扩大了踩踏面积,能够在水面杂草上疾驰如飞,迅速捕捉昆虫等食物。我们在观察中也目击到,育雏期正值6月中旬至10月间,湖中各种水草茂盛,草上昆虫及水中鱼类都十分丰富,黑水鸡就在湖面不停地来回穿梭觅食和育雏,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觅食和取食所付出的能量,以至于湖滨周围以往蚊虫叮咬的现象几乎完全消失了。这是黑水鸡带来的一大生态效益,应予以肯定。

4.2 年繁殖2次以上的机制探讨

实际上,在日本和欧洲等地早就报道过黑水鸡第一窝幼鸟照顾第二窝小雏鸟的生态现象[7,9-10],但均没有明确的年繁殖2次的详细繁殖报道。在中国尚未见野外年繁殖2次以上的报道。这次在青岛李沧公园内发现1 a繁殖3窝(图4,5),是很值得探究的。

一般认为,鸟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学会了选择最适宜的特定时间来繁殖,使得育雏期恰好与食物最丰富且最易获得时期相吻合,以保障雏的最高成活率。由此推理,第二窝繁殖雏鸟的成活率便低于第一窝,而不同窝的雏鸟也是越早孵出者,其取食容易和成长期更长,其成活率也越高。同理,就亲鸟而言也是繁殖1窝的亲鸟成活率远高于繁殖2窝以上的。这是因为繁殖鸟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产卵和孵化并育雏,其遇害率显著高于其他生命期。因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温带地区的一些雀形目鸟类会延长繁殖期而1 a繁殖2次或更多次,而非雀形目鸟类则大多1 a只繁殖1次。这主要是因为非雀形目鸟类的个体比较大,相对具有较长的繁殖周期,所以在有限时间内很难有更多机会完成第二窝的繁殖和育雏。而年繁殖次数一般取决于能否延长繁殖期,也与第一窝繁殖的成功与否及亲鸟的成活状况等有关,而其中任何一种情况的实现均离不开食物的供给。所以说,食物条件是决定能否第二次繁殖的关键,其间包括遗传和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主宰和调节。我们在青岛李沧公园观察到了黑水鸡年繁殖3次的现象,说明李沧公园丰富的食物条件保障了黑水鸡性腺发育长达3个月之久(4月末~7月末),从而创造了年繁殖3次的记录。况且在第一窝卵或雏鸟未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繁殖,其原因除遗传因素和食物条件外,还有更多原因尚待研究。

此外,李沧公园内部水、岛、草、虫、鱼、鸟的空间格局和合理搭配是黑水鸡繁殖成功的又一重要保证。足够的水域面积,公园内湖边周围的绿化环境,湖中茂盛的水草,水面浮草的铺垫,湖中小岛的存在,以及这些生境所滋养的昆虫、鱼类、软体类、浮游生物等食物的丰富,还有相对幽静而安全的宽松空间及其时间保障,以及人类的必要关爱是黑水鸡栖息和繁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正如Cody所指出,鸟类的巢址选择是一种生境的优化选择,它们总是把巢建在最利于其繁殖的地方。但是我们对此研究得还很不够深入,今后更加理性地量化研究水、草、虫、鸟的组合将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科研课题之一。总之,我们希望有更多城市公园能够借鉴李沧公园的做法,设计和建设人鸟共荣的乐园。

家族和睦,尤其是第一窝幼鸟能够像亲鸟一样照顾第二窝雏鸟,为黑水鸡亲鸟减少了抚养雏鸟的直接压力,并有可能将能量节蓄下来投给第二窝的繁殖。

尽管公园环境很有限,但占区的作用仍不容忽视。2016年曾观察2窝黑水鸡,其中1对老的黑水鸡抢占了优越区域建立了占区(图1),这里面积大,水深,水草茂盛,鱼虫丰富,结果产卵和出雏都较另1对早1~3 d(表2),雏鸟的成长显著好于另一窝。早出的雏鸟生长快,换羽早,羽色光亮,健壮活泼,成活率高,而另一窝先天不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可见,占区不仅为鸟类的生存供给必要的食物,而且为其繁殖提供最适宜的空间,没有优越的占区便没有第二窝和第三窝的繁殖。经验丰富的黑水鸡抢先占据优质占区并根据需要及时扩大占区面积是保证其全年繁殖2次以上的又一重要保证。

公园管理中所采取的控制游客数量、教育市民爱鸟、冬季破冰和直接投食补给等措施是黑水鸡在李沧公园顺利完成最后1次繁殖的重要保障,这些措施和人类的必要关爱对黑水鸡在公园环境中度过冬季缺食难关,提高幼鸟和亲鸟的成活率,并促使它们滞留下来不迁徙和顺利越冬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建议

目前在青岛李沧公园管理中,秋末进行芦苇和菖蒲等挺杆植物的割刈和清除浮萍等漂浮植被的作业,无论出于任何目的都应立即停止,以保留黑水鸡的隐蔽而安全的栖息环境。

游客投食饲喂黑水鸡,固然对鸟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必须控制食物的种类质量及投喂时间等,注意避免变质或劣质食物的投给,更不能有恐吓等过激行为的掺杂。尤其是冬季投食应成为今后公园管理的常规作业,形成制度。公园应该聘请有关人员进一步缜密调查和研究,根据需要计划好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仅是繁殖季节而且要在秋迁到来时期和整个冬季冰封季节都应进行定量投喂。显然这将是黑水鸡度过食物匮乏时节,安全越冬进而促使黑水鸡常年滞留在北方公园和吸引更多其他鸟类栖居的重要措施。

公园是社会公益性单位,其功能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多种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基地。这次我们不是在野外而是在青岛市李沧公园内发现黑水鸡年繁殖3次的生态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希望其他公园效仿李沧公园的做法招引更多黑水鸡或其他野生鸟类,创建人类共欢的都市乐园。

[1] 陈焕金,冯敬义,苏化龙,等.黑水鸡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J].动物学研究,1985,6(2):174,200.

[2] 袁子涵,虞蔚岩,周泉澄,等.南京地区黑水鸡繁殖期行为生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37-19538.

[3] 金志民,杨春文,刘铸,等.黑水鸡的繁殖生态观察[J].四川动物,2010,29(2):262-264.

[4] 李朝辉,华春,周梅仙,等.黑水鸡非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9):126-127.

[5] 张斌.黑水鸡[J].野生动物,2004,25(6):36.

[6] 马建章.黑龙江省鸟类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33-134.

[7] 真木广造 写真,大西敏一 解说.日本野鸟590种 [M].东京:平凡社,2008:205.

[8] 郑雲會.韩国野鸟532种 [M].首尔:多多韩国(株)社,2012:244-245.

[9] Campbell B,Lack E.A dictionary of birds [M].Calton,UK:T&AD Poyser Ltd,1985:62-65.

[10] Harrison C.A field guide to the nests,eggs and nestlings of North American birds[J].London:Collins,1978:114.

图2 青岛李沧公园黑水鸡繁殖环境 赵宗泰于2016年夏摄于李沧公园Fig.2 The breedig environment of moorhen in Licang Park of Qingdao

图3 黑水鸡巢和卵 赵宗泰于2016年夏摄于李沧公园Fig.3 The nest and eggs of moorhen in Licang Park of Qingdao

图4 第一窝幼鸟抚育照顾第二窝雏鸟酷似亲鸟 赵宗泰于2016年夏摄于李沧公园Fig.4 The first brood help to care later brood as the parents

图5 黑水鸡后者大而具红骨顶者为亲鸟,中间小而黑且 具红额甲者为第二窝雏鸟,前面几乎与 亲鸟等大,但无红骨顶者为第一窝幼鸟 赵宗泰于2016年夏摄于李沧公园Fig.5 Parent(back)and two broods(front and middle)of moorhen

图6 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 赵宗泰于2016年夏摄于李沧公园Fig.6 The moorhen live a happy life in Licang Park of Qingdao

Discovery and Reasons for a Moorhen Raising Three Consecutive Broods in Licang Park of Qingdao,China

Zhao Zongtai1Yang Guangtao2Piao Renzhu2*

(1.No.4 Middle School of Genhe Fovestry Bureau in Inner Mongolia,Genhe, 022350,China;2.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Moorhen(Gallinulachloropus)is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world,its breeding grounds in China accounts for the general area of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Generally,Moorhen breed once each year;There are no reported cases of Moorhens breed twice in one year.The author recorded Moorhen breeding in an artificial lake with area of less than 2 hm2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from 2013 to 2016 in Qingdao Licang Park.In April and June of 2016,two pairs of parent birds each succeeded in rearing two broods,and more than six eggs were laid and all hatched in all broods.One pair reared a third brood in July 2016 with 3 eggs and 3 chicks.The survival rate of 5 broods from two breeding pairs was 85.7% in 2016.This is a new record of moorhens rearing three broods in one year in China. The reasons have been detected as appropriate habitat,rich natural food and artificial protection,feeding,and icebreaking service as the necessary care for the moorhen in the Park. And the author wish that other city parks could follow the example of Qingdao Licang Park to reform environment of the park for the wildlife.

Moorhen;Licang Park of Qingdao;Three broods in a year;Appropriate habitat;Rich food;Feeding service

稿件运行过程

2016-11-24

修回日期:2017-05-05

发表日期:2017-08-10

Q958.12

A

2310-1490(2017)03-455-07

赵宗泰,男,72岁,高级教师;主教化学和生物课,兼笃好野生动物。

*通讯作者:朴仁珠,E-mail:piaorz@126.com

猜你喜欢
幼鸟雏鸟黑水
Task 1
Task 1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鸟类救助指南
灰头绿啄木鸟幼鸟这样离巢
被“捧杀”的雏鸟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彭泽救助3只领角鸮幼鸟
当唯一的雏鸟离巢单飞
“阿穆尔”源于契丹语“黑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