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2017-11-17 08:54倪小娟桑丽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8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抑郁心理护理

倪小娟 桑丽清

[摘要]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为(40.82±12.46)分,心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为(35.34±11.82)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心理干预组干预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6、5.952、3.286、3.279,P均<0.05)。 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在常规对症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或消除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抑郁;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8-013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effec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depres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depression who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cores of SDS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DS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40.82±12.46) points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SDS score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as (35.34±11.82) points. The SDS score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6.736, 5.952, 3.286, 3.279, P all<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heart care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routine symptomatic car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depression can relieve or eliminate depressive sympto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由高血压引起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1]。抑郁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达20%~39%[2]。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急,病死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合并偏瘫或瘫痪,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抑郁等消极心理。但目前关于脑出血后抑郁的护理研究较少,因此,对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对于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旨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经CT检查确诊,且既往均存在高血压病史,均为首次发病[2],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肝、肾功能不全、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抑郁诊断应用美国国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HAMD评分>20分作为抑郁症的评定标准。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2岁,平均(56.4±8.1)岁。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1±7.9)岁,心理干预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8±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详细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降低其抑郁心理,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另外,应告知患者家属需多关心、呵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可贵,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1.2.2 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患者高蛋白、低盐、易消化饮食。

1.2.3 健康教育 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知识,包括出血部位、主要病因及注意事项等。每周开展疾病知识讲座,通过视频、发放健康手册及面对面答疑等形式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

1.2.4 康复干预 术后48~72 h,待患者的各项体征平稳后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在实施康复锻炼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锻炼的原理以及效果,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仰卧位护理:患侧上肢偏瘫于肩关节下放置垫枕并上抬肩部以防肩胛骨后缩,肘关节伸展,张开手指手心向上;患侧下肢偏瘫于髋关节下放置垫枕,防髋关节外旋。(2)健侧卧位护理:患侧上肢放于胸前垫枕上,肩背部下放置垫枕,曲髋、屈膝下放置垫枕垫高。(3)协助患者行床上桥式运动护理偏瘫肢体,定时翻身,还可进行主动、被动等训练帮助活动的关节。(4)协助患者行躯干旋转、负重训练,以简单移动为主行健侧带动患侧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进行刷牙、拧毛巾、穿脱衣服、如厕、进餐等练习,指导并要求患者家属需掌握训练方法[3]。

1.3 评价指标

1.3.1 抑郁心理评价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评价,SDS标准分≥53分为阳性,分值越高,表示抑郁心理程度越严重[4]。

1.3.2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患者干预前后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本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为(40.82±12.46)分,心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为(35.34±11.82)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心理干预组干预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6、5.952、3.286、3.279;P均<0.05)。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抑郁使患者的死亡率上升、认知功能障碍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抑郁抑制了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的欲望,使患者不愿意或不主动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甚至被动训练也不配合,延误了早期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不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加剧了致残程度,不利于肢体残障的恢复[6-10]。脑出血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破坏了NE神经元和5-HT神经元及其神经通路;其次,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限制了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精神心理学症状[11-16]。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致残致死率高,患者易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症状,且病程长、并发症多,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且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可诱发各种并发症。另外,患者由于不能工作,甚至终日卧床不起,表现为绝望、自卑感、无愉快感、敌意、空虚、被憎厌感、孤独等负性心理,这些心理活动进一步引发抑郁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产生自杀意念[17-20]。而负性情绪能促进或加重脑出血后抑郁状态,而经济负担过重、家人关心不够、生活质量下降及丧偶等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规予以饮食干预,可保证患者的营养平衡。康复护理干预能极大地恢复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使患者术后的肢体得到适当的活动,使其肢体功能尽早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缩短患者治疗的进程。通过开展疾病知识讲座,通过视频、发放健康手册及面对面答疑等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而心理护理干预作为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及时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抑郁、恐惧等情绪,减轻或消除抑郁及恐惧心理,同时通过康复训练,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21]。endprint

研究证实,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2-24]。本研究表2、3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为(35.34±11.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且心理干预组干预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与张蓉华等[25]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心理控制能力,使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及坚强的意志,充分调动患者康复的主动性,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抑郁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里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或消除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绯.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7(6):534-535.

[2] 申存珍,白玉琴,张素,等.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19-121.

[3] 贾志慧. 术前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36-37.

[4] 朱素琴,陈松芳.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的影響[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08-110.

[5] 施明. 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853-854.

[6] 吴翠平,钟彩英,何向华,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11(6):856-858.

[7] 王娇亮,郭郡玲. 脑出血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313-314.

[8] 张娜,王维,李丹. 脑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J]. 西南军医,2009,17(4):373-374.

[9] 郭桂荣. 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203-204.

[10] 刘珍红.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04-305.

[11] 翁丽娟,张亮明,陈爱玲,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8(18):62-63.

[12] 孟利芳,何令敏.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4,43(2):289-290.

[13] 李春英.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C):157-158.

[14] 王阳,姜阿青.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152-153.

[15] 孙艳秋.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29):159-160。

[16] 孙文利,王华,孙宁,等. 心理辅导护理对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5):898-899.

[17] 康伟.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2(1):37-38.

[18] 李一一,黄恋,孟小欢,等. 微创置管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护理体会[J]. 河北医学,2013,19(8):1211-1215.

[19] 陆兰菲. 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2042.

[20] 叶凤仙.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84-85.

[21] 石焦峡,魏玲玲,苑梅.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3):8-9.

[22] 陈君霞,王慧梅,刘杨君,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8): 152-153.

[23] 刘未,韦淑萍,徐健,等. 综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22(2):106-107.

[24] 时晓玲. 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 19(18):138-139.

[25] 张蓉华,何玉蓉,杨晓华,等. 高血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效果观察[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 44(1):151-152.

(收稿日期:2017-0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抑郁心理护理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