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2017-11-20 00:32胡厚军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休闲旅游业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新疆克拉玛依市一直致力于从石油城市向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转变。加大推进休闲旅游业,实施“景城一体”战略,开发创新度假游、采摘游、冰雪游等一系列休闲旅游方式,完善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传统宣传方式和新媒体手段积极开展宣传营销,逐渐构筑起休闲旅游的大产业格局。目前休闲旅游业发展融合力度不够、休闲旅游项目、产品开发及品牌创新不足等短板仍然存在。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区域内外融合发展,打造“休闲旅游+”的多产业融合,合理开发休闲旅游优势项目和产品,实现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克拉玛依;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4.06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胡厚军.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7(4)27-32.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新疆工作的两个着眼點,给新疆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015年,克拉玛依市确立了建设“现代国际休闲城市”的目标,当前,根据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如何紧跟休闲业态开发的势头,以休闲旅游市场的重新定位、休闲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休闲旅游业态的系统规划、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作为重点突破口,推进以休闲旅游业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成为克拉玛依市从单一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综合型经济转变的重要抓手。

一、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发展优势及现状

1.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赋存优势。克拉玛依的雅丹地貌景观——魔鬼城在全国类似景观资源中,不论其形态特征、规模、可容性及交通条件均占据突出优势,形成极具感观力的一望无际的戈壁台地景观。另外,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还拥有世界少见的自然景观——泥火山泥浆喷发口等;乌尔禾区天然沥青矿由于其独特性和开发价值,被专家誉为“世界第一矿”。

(2)社会人文底蕴优势。克拉玛依的“石油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不仅有一望无际的大油田开采场面,还有弥足珍贵的一号井、第一口井等采矿原址景点,以及展示整个石油文化进行科普教育的地质陈列馆、矿史博物馆陈列馆等场馆,为克拉玛依的休闲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3)生态新格局优势。中国唯一在戈壁荒漠中建成的人工河景区、西部最靓丽的夜景景观——克拉玛依河,胡杨林、大草甸、芦苇塘、山岳湖泊等自然风光和大农业的人工杰作体现了克拉玛依的特色生态资源。克拉玛依林海公园目前已打造成拥有百翠园、醉绿亭、采摘园、林间徒步道、垂钓园、开心农场、包子部落等近20个景点的“塞外江南”胜地,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4)产业资源优势。在产业休闲资源方面,克拉玛依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10个,克拉玛依河成功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填补了新疆夜间旅游景区的空白,独山子玛依塔柯酒店填补了北疆地区五星级饭店的空白。截至2016年,克拉玛依市旅游企业分布状况如下(见表1)。

此外,克拉玛依市还引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遗产保护)、诺亚方舟生态园、北联集团五星级酒店、领先集团天百国际购物中心、国际家居建材城等一批旅游商贸项目,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新疆国际旅游节,充分展示了克拉玛依作为新疆重要旅游城市的新形象,为休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旅游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世界石油城”的“632”战略目标中将旅游产业作为主打产业之一,加大旅游投入,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整体态势较好。2010—2016年旅游业总体呈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旅游收入的增速大于旅游接待人资的增长,随着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与完善,游客人均花费由594元增加至956元。(见表2、表3)

2.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1)实施“景城一体”战略布局,构建休闲旅游大产业模式。自2010年起,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就把旅游业列为全市突出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并确立了“1354”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其中城市休闲旅游便是着力打造的三大品牌之一。克拉玛依市顺应休闲旅游的需求,准确把握由景区游向城市游拓展的新趋势,实施“景城一体”战略,逐步构筑休闲旅游大产业的格局。编制完成了城市休闲业态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以及建设丝路现代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方案等,并构筑起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全产业链。

(2)创新休闲旅游方式,打造品牌特色项目。景区景点是休闲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克拉玛依市不断创新休闲旅游思路,初步构筑起观光休闲项目体系。一方面加大石油工业休闲旅游开发力度,相继建成黑油山、一号井、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石油工业休闲旅游景区景点;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地质地貌休闲旅游,推进世界魔鬼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的创建;再次,依托 “一河”“二园”“五馆”,推出魅力油城休闲游线路,打造特色休闲旅游。目前已经推出自驾游、金丝玉寻宝游、农业生态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和项目,大致构筑成以观光游为主体,休闲度假游、农业生态游、金丝玉寻宝游、冬季冰雪游等齐头并驱的休闲旅游项目系列。

(3)完善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休闲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应对接待能力不足的情况,大力扶持住宿业发展。二是应对特色餐饮发展不足的情况大力发展餐饮业。建设成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主体餐饮聚集区,包括南新路美食街、红星商业街、塔山路美食街、南湖美食城、汉博中央广场等。三是应对休闲旅游商品薄弱的情况,大力推广营销金丝玉、紫砂壶。积极动员支持金丝玉协会、观赏石协会、收藏家协会等社会组织,深度挖掘金丝玉文化,并由此衍生出金丝玉产业链,克拉玛依市被命名为“中国金丝玉之城”。随着紫砂原矿的发现,紫砂产业也成为克拉玛依市的第三张“城市名片”。克拉玛依将依托特有的“五彩紫砂”资源打造紫砂产业和紫砂之都,让“南有江苏宜兴,西北有克拉玛依五彩紫砂”成为一种时尚。四是加大休闲旅游行业监管。开展覆盖全行业的休闲旅游市场秩序大整治活动,构筑起休闲旅游安全、服务质量、市场监管三位一体的休闲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endprint

(4)积极开展宣传营销,客源市场持续增长。一是按照“扩展远程市场、巩固周边市场、刺激本地市场”的思路,加强与克拉玛依本市内、新疆疆内各大媒体的合作。深度挖掘本市及周边地州客源市场。二是加快智慧旅游信息化城市平台建设。搭建一体化的旅游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平台,基本形成了市、区、景区三级咨询服务网络。整合各大景区资源,建立了统一的二维码宣传网络。设计制作了克拉玛依口袋书、旅游布袋、克拉玛依手绘折页等宣传资料,编印了克拉玛依市旅游交通图,为游客及时提供克拉玛依市最新的旅游咨询。三是连续五届成功举办了“中国新疆国际休闲旅游商品博览会”,打造了克拉玛依商品产供研销一体化平台,一定程度上大大集聚了周遍地区人气,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克拉玛依休闲旅游业已步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将迎来十分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促进休闲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推进,为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获批为克拉玛依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根据目前疆内旅游形势判断,依然面临“三期叠加”②的严峻形势,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重、压力大,稳定因素对新疆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二是全国经济下行的态势将持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拉玛依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大环境低迷的影响;三是目前全疆已呈现竞相发展旅游业的态势,旅游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四是除了雅丹地貌和石油资源,其他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十分匮乏,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度不足,品质不够,难以形成组合优势;五是克拉玛依是新兴石油城市,休闲旅游大部分依赖于石油文化,文化底蕴稍显单薄,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明显,缺乏文化内涵。六是周边地区、州、市旅游业发展对克拉玛依的客源竞争日趋激烈。

2.休闲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休闲旅游业整体上欠缺统筹规划。一是休闲旅游的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效衔接还不到位,旅游发展规划实施缺乏有力的支撑。二是城市建设相关重点项目在规划设计方案阶段还没有充分体现“城市即景区”的发展理念,对商业、娱乐、文化等旅游服务功能考虑不周,项目建成后难以有效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三是以克拉玛依穿城河、新城区景观等为代表的城市休闲旅游项目,目前还存在新型旅游业态开发力度不足等問题。

其次,休闲旅游业发展融合力度不够。克拉玛依市级层面对旅游规划项目实施缺乏有力协调,各区往往仅限于本区服务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推销旅游产品,全市“一盘棋”、发展大旅游的理念意识还比较淡薄。有些别具特色的优势休闲旅游资源分布在不同部门和单位,没有形成有机统一,制约和影响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利用。如何利用北疆片区优势地位和作用,加强和周边地区特别是“四地五师”的进一步融合还需要深入探究。如何实现地区和部门间优势互补,寻求最佳结合点,在政策、机制上尽快实现休闲旅游资源的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局面仍需进一步探索。

再次,休闲旅游项目、产品开发及品牌创新不足。“十二五”期间,克拉玛依在休闲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在项目及产品开发、品牌创新方面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休闲旅游核心吸引力尚未形成;二是地质地貌旅游产品与疆内其他城市同质,且旅游形象不鲜明,国家级旅游品牌数量少;三是城市石油工业文化鲜明,但深层内蕴挖掘不足,缺乏高一级的系统开发,表层化、同质化问题突出,展示休闲旅游文化的载体不足;三是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优质产品供给欠缺,滞后于旅游需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力度有待加大;四是旅游纪念品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商品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购物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4. 休闲旅游业仍然存在服务上的短板

目前,克拉玛依的旅行社行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内地发达城市相比较,在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这也导致克拉玛依旅游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旅游营销策划、运行管理、酒店服务、导游讲解等方面优秀人才匮乏;在酒店、餐饮、购物、纪念品、旅行社、旅游保险等旅游服务业方面,尚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景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提升,影响到休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5. 旅游业发展需要凸显交通枢纽功能和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布局的进一步推进,打造立体化交通建设步伐势在必行,克拉玛依要凸显交通枢纽作用,打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必须破除集散瓶颈,打破“乌进乌出”长期现实影响力,逐步实现“克进乌出”或“乌进克出”的有利于克拉玛依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局面。因此,克拉玛依要在已经形成的公路、铁路、机场相衔接的交通网络基础上,加快构建自身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交通联系、与中亚边境口岸的通道发展,改善区域内部城区与旅游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进一步打造完善畅通的发展旅游业的交通环境。

四、克拉玛依市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统筹规划,凸显休闲旅游业地位和作用

(1)抓住目标定位,提升旅游发展体制层级。克拉玛依市要紧紧抓住休闲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目标,按照“1345”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把建设“全国休闲示范城市”作为克拉玛依建设统筹发展的重要推手,综合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地位,促进宜游宜居“双城生活”的和谐发展。坚持“城旅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加速休闲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建立克拉玛依市休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克拉玛依休闲旅游产业的各要素,建立高效统一、责权分明的联动协调机制,合力开发休闲产业。(2)统筹规划旅游业态。充分挖掘克拉玛依市现代城市、自然生态、石油文化、现代生态农业等旅游资源,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强区域整合与联动,以“城市休闲度假、雅丹地貌奇观、石油工业博览”三大特色旅游和以“生态田园游”新兴旅游为驱动力,着力开展世界石油博览园建设;着力打造石油工业旅游品牌,利用克拉玛依市独特的石油石化资源,打造有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力的景观项目;打好农业开发区和小拐乡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这张牌;推动世界魔鬼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业态综合体系建设,盘活城市场馆设施及休闲资源,打造城市休闲度假精品区;摸索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和途径,规划一批有克拉玛依特色的城市“宜游”功能区,城市建设做到“建一物、添一景”“处处是景”。endprint

2.积极推进区域内外融合发展

克拉玛依迫切需要推进与北疆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打破行政区划、兵地体制、边境与非边境的限制,着力打造北疆无障碍旅游区,实现资源组合、客源共享。整合环准噶尔旅游产业带、天山北坡旅游产业带的旅游资源,逐步实现旅游资源、区域品牌、市场营销、信息平台一体化,持续加大合作力度,在合作领域、内容及实效上下力气,进一步提升北疆区域内休闲旅游业的整体融合度。协作推进跨区域通道建设,完善沿线旅游配套设施,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通过互补性发展,互为市场的安排,实现共荣共赢。

3.着力打造“休闲旅游+”的多产业融合

(1)通过“休闲旅游+汽车运动”,打造户外休闲基地。以汽车运动为依托开发旅游产品、带动旅游活动的开展,与城市景观融合、完善汽车运动场地;通过赛事品牌的打造,加强城市宣传,推广旅游资源,将体育比赛与旅游行业深度融合,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延展相关产业链条,吸引国内外汽车运动爱好者来克拉玛依;以汽车文化主题公园为依托,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发展汽车文化餐饮,如:汽车酒吧、特色餐厅等。(2)通过“休闲旅游+互联网”,构建智慧旅游。在全疆形成示范带动、可复制可盈利的智慧旅游平台模式;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旅游全产业链信息化和旅游产业要素通过“互联网+”高度融合;结合克拉玛依数字旅游平台建设,建立新疆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网络旅游营销,开展网上旅行服务,发展有系统支撑、有服务保障的旅游电子商务,实现克拉玛依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在网络上的无缝对接,成为新疆首个智慧旅游城市。(3)通过“休闲旅游+文化”,打造克拉玛依特色文化产业。克拉玛依应通过实施文化工程建设,打破克拉玛依固有的石油工业城市印象,成为展示克拉玛依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规划远景的重要窗口,是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以及介绍城市发展全貌的重要平台。克拉玛依文化项目建设旨在建立文化影视业和旅游业相互支撑发展的战略,立足大影视、大旅游观念,以影视带动旅游,以旅游推动影视为根本出发点,打造极具广阔市场前景的文化盛宴。

4.合理开发休闲旅游产业精品项目

建立完善休闲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景区,根据目的地的游客接待量及游客特征規划建设一批不同等级的旅游集散中心,盘活城市休闲资源,精心打造克拉玛依“一河”“二园”“五馆”②为核心的品牌休闲旅游产品、线路,建立城市休闲旅游精品区,努力把克拉玛依市打造成国家休闲旅游样本城市和丝绸之路现代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建设北疆商品集散地。建立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西域宝玉石原料石集散地、金丝玉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金丝玉产业创新服务示范平台,打造金丝玉产业集群和商贸国际化平台。依托西域奇石花博园新疆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建设新疆旅游商品集散地。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力争办成中国西部最富影响力的国际商品盛会。增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一是加大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着力于各种级别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二是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多元化开发休闲旅游产品。三是注重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特色性。

5.打造立体化交通平台

第一,逐步形成陆空联动的旅游大交通格局。实现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的便利衔接,建成与克拉玛依市世界石油城、休闲度假旅游城、新疆重要旅游目的地相匹配的现代化交通系统。计划3-4年整体部署完成克拉玛依市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项目,形成对疆内和疆外城市的双向辐射,带动新疆全区旅游的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与航空的紧密结合”,与国内大型航空公司建立紧密协作和联合营销关系,促成各航空公司积极开通克拉玛依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的直达或者中转航线,促进高端旅游的发展。

第二,开发新的陆路旅游专线。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扶持,将克拉玛依-塔城、克拉玛依-准东(五彩湾)等铁路干线建设付诸实施;进一步完善克拉玛依与周边地州的交通联系通道,构建与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联系体系。牢牢抓住北疆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带发展机遇,规划新疆西北、中亚及欧洲高速铁路网,进一步推进克拉玛依旅游业快速发展。到2017年末,构建起克拉玛依中心城区与城市周边主要景区间实现旅游公交专线连接,到2020年末,建成中心城区旅游集散中心与独山子、乌尔禾、白碱滩区和农业开发区等旅游综合体集散中心、各旅游组团集散中心间实现旅游公交专线连接。

第三,大力推进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新疆自驾车旅游联盟,建设新疆自驾游总部基地;结合丝绸之路沿线重点旅游城市优势,延伸拓展自驾游服务,有效衔接沿线旅游城市和中亚各国自驾游市场,构建网格化自驾游体系及“一体化”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争取到2020年末,联合独库公路沿线各地,共同整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统筹建设天山风光文化长廊,打造天山北坡旅游集散地,建成丝绸之路自驾游网格化体系。

6.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将涉及旅游的相关安全法规、预警、控制、应急救援、保险等保障内容纳入旅游安全体系,形成“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新形势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在行业领域抓紧时间建设旅游行业安全应急管理队伍;结合城市监控联网平台和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常规数据库,建立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平台。

注释:

①“1354”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把克拉玛依市建成“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三大品牌,着力打造石油工业旅游、地质地貌旅游、城市休闲旅游三大品牌;实施五大工程,大力实施接待能力提升工程、立体交通工程、餐饮名城工程、文化娱乐繁荣工程、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搭建四个平台,全力搭建城市营销平台、旅游投融资平台、“数字旅游”平台、公共服务平台。

②“一河”(克拉玛依河)、“二园”(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域奇石花博园)、“五馆”(科技馆、游泳馆、体育馆、图书馆、文体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
克拉玛依胡杨
SBS改性克拉玛依沥青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机理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