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从未被定义

2017-11-22 13:59海欣
齐鲁周刊 2017年45期
关键词:念念张艾嘉金马奖

海欣

张艾嘉执导并主演的最新作品《相爱相亲》近日登陆全国院线,收获观众满满感动之余,豆瓣评分一路看涨,目前已高达8.6分。此外,该片入围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七项提名,入选釜山电影节闭幕影片、东京Filmex影展开幕影片,获誉“拍出了亚洲人的共同情感”。

小S说:“艾嘉姐是所有女孩子都想变成的那种人。”无论是早年的歌手、还是如今的演员、作家、导演,多重身份她都能自如切换,并且从未被定义。

《相爱相亲》描绘生活风情

仍在台湾金马奖执委会主席任期的张艾嘉第一次执导了一部大陆题材电影。

《相爱相亲》源自一个成都女孩家里迁坟的故事。张艾嘉看到故事后,与女孩深入地聊了聊,人物背后的秘密破土而出,事件中的戏剧和冲突也随之展开。

张艾嘉饰演的岳慧英,既是一名中学老师,还承担着相夫教女的责任。母亲去世后,岳慧英想把亡父在农村老家的坟迁到城里,让父母合葬,却遭到亡父在农村的原配妻子的激烈反对。双方僵持之时,岳慧英的烦心事接踵而来,她变得急躁易怒、横冲直撞,但与丈夫、女儿之间却因此获得了久违的深层交流。

影片在河南郑州和洛阳拍摄,因为张艾嘉理想的取景地既不是南方,也不是北方。“我每次坐飞机从香港过来的时候都看地图,(河南)好中,真的就是中间。”这两个城市的地名始终没在片中出现,所有角色说的几乎都是普通话。“我相信这样的事真的会发生在每个华人家庭里,我们都会遇到。”

在电影结尾,尹孝平开着新车,放着崔健的《花房姑娘》,跟岳慧英说:“你那时候(年轻)说咱俩退休了以后,买辆自己的车,我们一起去兜风。现在歌也有了,车也有了,你倒没兴致了。”一下子叫醒了陷在生活泥塘里的岳慧英。

这也是很多家庭的写照。父母一人强势,一人随和,柴米油盐的生活就像流水一样缓缓前行,没有狂风大浪,但会经历上下坡。

三代人,三种不同的价值观、爱情观,因为迁坟这件事情碰撞在了一起。导演和编剧将人生的感悟一点一点注入角色;将生活的细节揉碎了放进电影里,肌理脉络层层丰满。

看《相爱相亲》,就像与身边老友在倾心交谈。他们的故事在上演,不经意间,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也被重新拾起,这些角落是在日渐麻木的生活里,逐渐隐去的柔软情绪所在,却在此刻与剧中人物相互投射。看似坚强的外壳就这样被轻轻戳破,那些平日里难言的、难忘的、难以表达的情绪哗啦啦喷涌而来。

有人说看这部电影,“牙关咬得再紧也会泪崩。”也许,这就是共情的强大力量吧。

2017年10月1日,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公布提名名单,《相爱相亲》入围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7项大奖。“当然不是因为我是金马奖主席才这样,”张艾嘉开玩笑,“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马上打电话给宣传人员,问他这样宣传会不会好做一点,他给我的答案说,不会。”

2010年参演《观音山》之后,张艾嘉接拍过多部大陆电影,包括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尽管李雪健、王志文、刘若英、谭维维、耿乐等众多明星友情出演了《相爱相亲》,张艾嘉对这部电影的命运并不乐观。“观众会说,啊,好感人,可是他们不到电影院去看。”张艾嘉感叹,“文艺片在当下整个市场中是非常难生存的。”

“轻描淡写”的电影笔记

张艾嘉曾经说过,她导的所有电影,其实都只有一个主题,就是“爱”,“翻来覆去地讲,说到底就是这个人和爱的关系”。

2015年,张艾嘉导演的上一部作品《念念》放映时,男性观众向她提问,话说到一半,就流下眼泪,有人甚至是大哭。“他压抑太久了,突然间得到了释放。”这让张艾嘉记忆深刻,电影能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刺激,是她看重的。

“人生有些事情,不到时候就是不会发生。”《念念》中有一场戏,是在台北车站旁边的星巴克,外面是台风过境的狂风暴雨,大量人流滞留车站,育男和育美先后走进这家星巴克,站在同一个位置。“写这场戏的时候我在掉眼泪。”张艾嘉说,“你和他在生命中或许曾经多少次相遇过,可是就是不知道。命运让你一直要到该知道的那一刻,才真的知道。”

很多人说,《念念》是一部关于童年创伤的电影。从这个角度讲,《念念》和同时期在内地巡演的林奕华的《恨嫁家族》有些相像,然而,注重现场效果的舞台剧更多的是一种淋漓尽致的爆发和呐喊,而张艾嘉的电影由于有了大屏幕的距离,始终保留一份安静、内敛和自省。

拍《念念》时,张艾嘉已经60岁了。“当你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会开始回想我的家庭、我的过去、我的成长、我父母跟我的关系,这些亲密关系在我人生中的位置。”

张艾嘉自己其实是幼年丧父,母亲也不太管她,把她丢给祖父母,等于她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缺失了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杨澜曾经在访谈中问过她,是否与母亲达成了和解,她回答道:“我当年没有抱怨,因为我的个性,没有想那么多,我就很接受那些事情,没有分辨过母亲的对错,我觉得我的人生态度因为我的个性的关系变得比较单纯。”

电影中,张艾嘉开始更直接地讨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我们常讲,上一代要原谅下一代的青春跟鲁莽,但从来没有反过来想,其实父母也有很多过去,做了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理解的。说不定父母在他们的人生中有很多遗憾,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孩子。这些关联,直到有一天这些孩子成长到某个阶段,真正要对他们下一代负责任了,才会去挖掘出来。”

张艾嘉曾在2016年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随笔集《轻描淡写》,这是她拍摄《念念》期间的创作笔记集结。她没有如人们期待的那样,以一个阅历丰富的电影导演的角度去讲一些深刻的道理,“突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翻一翻,可能不会得到百分之百的答案,可是你会舒服点,你会知道,哦,有一个人,她也有过这个经历。”她说。

这几年她写得较多的是剧本,不只给自己的电影写,也给一些年轻的电影人改剧本。此前合作过的出版编辑希望她可以再出一本书,一直没能实现。她不愿意为了出书而去写作,她想等自己真的有感而发的时候再动笔。

“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要讲,只想把我跌跌撞撞后悟到的,用电影语言去和观众对话而已。”她在《轻描淡写》中这样描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灵魂”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

10月5日,上海,晚上9点,在一场音乐节的现场,《爱的代价》熟悉的旋律响起,原唱张艾嘉就在舞台上。可她没有开口唱歌,只坐在舞台一侧,微笑着望向舞台中央,她的两位好友,同为歌手的刘若英和黄韵玲,正在唱着这首属于“张姐”的歌。

张艾嘉今年64岁了,身边的朋友和工作人员还是习惯称呼她为“张姐”。

1992年,张艾嘉发行音乐专辑《爱的代价》,同名主打曲目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集体记忆。此后的很多年,她做演员,做导演,也做编剧和制片人,似乎和音乐离得越来越远。

实际上,早在张艾嘉凭借《爱的代价》家喻户晓之前,在1970年代,她就已经在电影《飞虎小霸王》中露面,那是她出演的首部电影。几年之后,1976年,23岁的张艾嘉就已经凭借电影《碧云天》获得了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獎,这是张艾嘉首次获得金马奖。

张艾嘉出名的时代是一个才女辈出的年代,如林青霞、王祖贤、张曼玉等,都是最好的演员。在结束演艺生涯后,才女们要么相夫教子,要么隐匿于世。只有她不安于做一个演员,积累智慧,继续自己的事业。

2014年,当“简单生活节”的主办方向张艾嘉发出唱歌邀约时,她是拒绝的。“我不要唱歌,为什么每次都一定要唱歌呢?”她说。

那一年,在古典钢琴乐的伴奏下,已经多年没有公开演唱的张艾嘉与来自台湾的青年音乐人严俊杰和焦元溥合作,用朗诵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改编自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的不被大众熟知的音乐作品《蕾诺儿》。

“我曾经唱过很多歌曲,但是这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好像太多了,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更有表情,更戏剧性,但也更贴近人?我寻找这样的音乐伙伴已经很久了,所以当元溥来找我的时候,我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是一个有趣的尝试,我也许可以从这里开始。”张艾嘉这样表示。

2016年,张艾嘉和台湾一个剧团合作,在交响乐团的配合下,朗读《仲夏夜之梦》。她一人扮演14个角色,这被认为是很难的一件事,她却乐在其中。“跨界的结合是我喜欢的,不然有些东西到一个瓶颈,就停止了。”

前段时间,张艾嘉曾作为嘉宾做客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两人在片中畅聊文化、年代、电影。节目播出后,无数网友评价“可爱又诗性”“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灵魂”“眼睛里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憧憬”。

“我从来没有我该怎么办的想法,当有难题的时候,我只是努力去做,然后静静的等待答案。”张艾嘉说:“我想人生总是这样,上坡,下坡,所有人都在这条道路上走,年纪、体力,一定是这样。可我不认为我的思想老了,我的思维从来没有真正老过。”

猜你喜欢
念念张艾嘉金马奖
53届金马奖海报
响铃和念念
张艾嘉《相爱相亲》改档11·3
张艾嘉《相爱相亲》
张艾嘉的私人笔记:我是我,也不是我
难以释怀的心结 《念念》
蔡康永因过于劳累致面部神经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