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党媒创新“精准扶贫”新路径

2017-11-23 12:47赖惠能
中国记者 2017年10期
关键词:遂昌小康杂志社

□ 文/赖惠能 周 宇

《小康》:党媒创新“精准扶贫”新路径

□ 文/赖惠能 周 宇

作为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的子刊,《小康》杂志社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发挥媒体优势,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深入调研提供智力支持,根据地方特色打造“百县、百品、百场景”,整合资源让项目对接资本,精准把握贫困“病因”进行“靶向治疗”,创新党媒在扶贫工作中的新模式。

党媒扶贫 路径 《小康》杂志

《小康》杂志通过多年实践,在党媒“精准扶贫”的赶考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编辑出版《中国全面小康(样本)发展报告》,根据地方特色打造“百县、百品、百场景”,整合社会资源让项目对接资本。

一、用“精准宣传”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精准扶贫既要注重政策落实、真抓实干,又要营造良好氛围、搞好精准宣传。自2004年1月1日正式创刊以来,《小康》杂志在创新“党媒扶贫”的道路中,一直坚守用“精准宣传”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除了宣传精准扶贫“干什么”“怎么干”,《小康》杂志还通过举办论坛的方式搭建经验交流的平台。

“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是唯一以“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是社会各界把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探寻发展模式、树立地区形象的交流与展示平台。论坛开办至今,每一届都以全面小康为主题,结合时事与大政方针,邀请党政机关领导,各界专家学者,地方领导与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共同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出谋划策,每一届论坛的成功召开都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7年5月,为进一步推动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实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与《小康》杂志社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辅助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开展产业扶贫开发工作,以实现扶贫开发的社会效益与投资回报的双赢目的。

二、小康样本提供精准扶贫的智力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智力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选择。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一方面是客观条件限制,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匮乏造成的贫困;而另一方面,则是人的观念保守落后,思维固化简单等主观因素。

为了更好地给欠发达地区提供全面小康的蓝图样本,为贫困地区提供找准“病根”、拔掉“穷根”的良策。《小康》杂志社自2014年起启动编辑出版《中国全面小康(样本)发展报告》的系统工程,从全国2800个县(市/区)和290个地级市中选取100个不同类型的小康样本,以历史的眼光梳理这些典型县市在实现全面小康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和意义。目前已编辑出版《德清样本》《遂昌样本》《拉萨样本》《临安样本》和《江山样本》。

用“小康指数”找长项及短板。自2005年起,《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统计局、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发布小康指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6大类25项指标体系中,概括了与百姓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饮食、居住、生态、平安、教育、消费、生命、休闲、信用、公共服务、幸福这十一个关键词。“小康指数”以“民众的主观感受”弥补了以经济指标和硬数据为主的“硬指标”,成为地区衡量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成为寻找地区发展中“长项”及“短板”的标尺。

样本提供好做法好经验。在小康指数及专家团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全面小康(样本)发展报告》系列丛书所梳理出的建设经验,为解决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因愚返贫、脱贫缺乏可持续发展等突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针对需求打造“百县、百品、百场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打造节庆活动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选择。

《小康》杂志在实践中创新性的提出“百县、百品、百场景”的活动策划模式,通过整合文化、旅游、互联网等领域的资源,将地方节庆活动打造成“立体营销”的行为,为地方的宣传、县域IP打造、产业发展引知、引智、引资,真正实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和产业扶贫。

2017年5月28-30日,《小康》杂志社联合浙江省遂昌县以及自然造物团队共同打造了“大过中国节 端午遂昌行”的活动,通过前期全媒体预热,策划体验项目,组织专家论证、研讨,将遂昌打造成了端午“网红”。三天的时间里,遂昌县三次登上央视,百度上相关新闻近千篇,受众面超千万人次,端午遂昌行宣传片点击量超过370万人次;十万根长粽通过互联网销往全球;15.71万人在小长假期间涌向遂昌,带来了7443.26万元的旅游收入。

以此次遂昌活动为例,《小康》杂志在策划过程中牢牢把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提前预热,全媒体造势引发共鸣。活动通过营造“复兴传统年节”的舆论氛围引起受众共鸣,让其有期待、想参与。

第二个环节是线上宣传和线下体验活动设计并行。从2米的长粽到40米的龙排,从“最美的一餐”到170桌流水席,从梦回明朝的古风摄影到万亩茶园的潮流音乐节,端午三天,《小康》杂志联合主办方共同设计了龙洋乡九龙口村“放龙排”、九龙口村千人“长粽宴”、焦滩乡独山村“梦回明朝 古风摄影”、石练镇淤溪村“亲子乐园”、大柘茶园音乐会、星空下帐篷的“最美的一餐”等体验活动。六个点位均不在旅游景点,而是选择了未被深度开发的村落,用这样的方式启发村民、带动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业致富。

第三个环节是选择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进行文化包装并利用电商销售。

第四个环节是发挥《小康》杂志整合专家资源的优势,通过不断和领导专家论证来完善活动设计,并组织专题研讨会,就活动如何进一步提升,如何把节庆活动与县域经济发展、百姓致富紧密结合建言献策。最终形成具有资政功能的课题报告。

要避免地方节庆活动成为自娱自乐的秀,真正打造“节庆活动+扶贫”的模式,就必须实现“五个共振”:“上下结合”,既符合中央要求,又与老百姓实际的文化需求相结合;“内外互动”,既符合城市居民的休闲欲望又符合农村居民的经济需求欲望;“前后呼应”,既有活动之前的预热又有活动之后的总结提炼;“新老交汇”,既有新瓶装旧酒,又有旧瓶装新旧,既吸引新媒体的关注,又成为传统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虚实兼容”,既有宣传氛围的营造又有旅游产品、农产品等实际产品的营销。

四、整合资源让项目对接资本

近年来,许多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深度参与扶贫开发,对贫困地区产业 “输血、换血、造血”,回答了产业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和经验。

然而,现实的扶贫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困扰着政企两界,政府有好的项目,投资商不知道,想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企业有资金却没有合适的投资地点。党媒在对接政企资源上恰好有特殊优势。针对这种问题,《小康》杂志社在日常采访过程中同步梳理出地方发展政策及资金需求,广泛对接外部资源,做好穿针引线工作,因地制宜联络、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如在2017首届都市休闲论坛上,针对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力图盘活文化园区的需求,《小康》杂志与大兴区共同聘请了十家运营机构,通过实地考察、闭门会议等形式为各园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扶贫工作中,政府并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它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由政府、社会组织和贫困群体等多方面的力量通力合作完成。无论是立体化宣传、全方位报道,还是提供顶层设计的智力支持;无论是参与县域IP打造的活动策划,还是对接企业家资源进行招商引资,作为党媒,《小康》杂志正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精准扶贫提供破题之道。

(作者赖惠能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周宇是《小康》杂志社记者)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遂昌小康杂志社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何鹤
《汽车电器》杂志社
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