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动句N P移位分析

2017-11-25 01:08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补语移位约束

沈 艳

中动句N P移位分析

沈 艳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是一个可以重复生成无限多结构的规则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语音、句法、语义三个部分。句子生成之后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其成分还会进行深层和表层的线性顺序的变动,即位移。本文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分别从题元理论、格理论和约束理论三个角度对英语中动句的NP移位做简要分析。

中动句 题元理论 格理论 约束理论

中动句是指形式像主动句,而意义上有点像被动句的句子。这类句子结构称为中动结构,其中的动词称为中动词。动结构具有非事件性,即不是叙述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而是说明句子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某种本质特征。本文将从题元理论、格理论和约束理论三个方面探讨中动句中的名词短语移位。

一、N P的题元角色

一般中动句中的名词短语虽然是在主格的位置上,但是分配到的题元角色却不是施事而是述题。例:

(1)This car drives fast.

句子分析可知,名词短语this car发生了移位,那么他的原位置是在哪里?现在我们先假设它原本在动词drive的补语位置,那么我们就此可以得到D-结构:

(2)[Ipe [Ies [Vpdrive [this car] fast.]]]

this car作动词短语drive的补语,其题元角色应由drive分配而得到述题。但是从句子的表层结构可看出this car处于主格位置。那么它进行移位的理由是什么?假设drive 失去了分配题元角色的能力,this car因得不到题元角色,不得不进行提升以满足在句中合法存在的条件而提升到主语位置。这一假设成功解决了为什么作为述题却在主格位置上的问题。 再假设例(1)的名词短语因为中动动词的特殊性,使其并不具有事件性特征而只说明他本身的性质。所以,其名词基础生成在主格位置充当主语。然而这一假设仅适用于中动动词这一种情况,违背了用最抽象的语法描写人类所有内化的语言的理念,假设不成立。因此,中动句中的名词短语的原本位置应该是中动词的补语位置。

二、格理论下N P提升

与题元理论不同,格理论从形式上要求名词短语在句中必须具备形式标记。请看下面的句子:(3)The woman was murdered.D-结构可以分析为:

(4)[Ip e was murdered the woman.]

根据 Jaeggli & Roberts(1987),(3)中的名词进行了提升,在D-结构中没有显性成分承担施事的题元角色。主要原因是题元角色的吸收,即动词的被动形态变化使动词丧失了分派题元角色的能力和给补语赋格的能力。the woman因为得不到格被迫移动到主语位置,其格由屈折动词I授予。从而例(3)能够通过格检验式,句子合法。再看上文的例(1),D结构可以表示为:

(5)[Ipe [Ies [Vpɸ drive this car] fast.]]

This car在S结构中移动到了主语的位置,是因为在原位置上得不到格。this car虽得到了题元角色但是却无法得到格,drive失去了赋格能力导致名词短语不得不进行移位,移动到主语位置。宋国明认为,中动词不能给其补语授格。隐性成分 ɸ 虽然在语音式中无声但是在逻辑式是可见的,ɸ承担了题元角色必然有格。由于隐性成分在句中位于屈折词短语中心语I后,动词短语中心语之前,只能从中动词处得到格。这样中动词成为无宾格动词,原来处于其补语位置的名词短语则被迫进行移位。

三、约束论与N P

约束理论中所谓的约束说明了管辖区域内的成分在什么条件下是自由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受约束的。不管是在D结构还是S结构,句子若发生了移位就必然会留下一个语迹且移位成分必须成分统治其语迹,否则无法通过检验成为合法的句子。例:

(6)Books about oneself read easily.

D-结构:

(6a)[Ip[NpBooks about oneself] [I[Vpread easily.]]]

(6b)[Ipe[I[Vpread [Npbooks about oneself]easily.]]]

(6a)中Np基础生成在主格位置没有发生移位。根据约束第一原则,book 与 oneself不同标,oneself没有先行语也没有受到约束,违反了约束原则,此分析不合法。而(6b)中Np从动词的补语位置移位到了主格,句中的照应语 oneself指看书的人。约束第一原则要求 oneself必须在其管辖范围内受到约束。宋国明认为oneself可以得到一个隐含的“施事”的约束,这个“施事”是一个隐词,能够统治oneself。隐性成分的提出,在题元理论与约束理论方面都很好地解释了中动句名词移位后的合理性。

四、结语

本文在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下,从题元理论、格理论以及约束理论对已经比较成熟的理论进行分析描述证明了中动句的名词短语原在补语位置上,但由于中动词被吸收了赋格和分派题元角色的能力而不得不进行名词提升到主格的这一结论。

[1]Chomsky,N.Syntactic Structure[M].The MIT press,1957.

[2]徐炯烈.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16~219.

[4]鲁曼.英语中动句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99~101.

[5]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34~257.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补语移位约束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马和骑师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读编往来/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