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7-11-25 05:42汪艳平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制药协同育人

汪艳平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汪艳平

本文以协同育人为核心,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开展立体化实践教学,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培养制药工程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制药工程 协同育人 实验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研发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河池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与重点高校相比,地域环境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专业的历史底蕴和基础相对薄弱。本专业教学人员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出制药工程专业要实行“协同育人,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对制药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问题分析

首先,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制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设置,多为根据书本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实验教学较少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设置验证性和探讨性的实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其次,实验教学未充分契合企业对制药人才的要求。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设计主要是根据教材进行,而企业要求制药人员熟悉制药生产过程,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分析,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我们目前的实验教学主要限于较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操作,难以满足参与实际生产的能力需要。最后,学生在实验中的辩证思维能力未充分调动。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该专业的实验课设计基本局限于教材,学习地点基本固定在大学校园内,且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较少创新。老师讲解,学生跟着操作,按部就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充分调动起来。

二、基于协同创新育人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制药工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协同创新育人的视角研究教学,为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做一些探索。世界上较早关注协同创新理论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葛洛( Peter Gloor) 教授。他在《群体创造: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获得竞争优势》一书中对“协同创新”做出了经典的定义: “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1],协同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整合”与“互动”,即在资源上,要整合校内和校外的教学资源,加强各方合作教学;在人员上,要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2]。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学设计更注重实用性

首先,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限于原本的实验教材,而是结合了课程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其次,参考最新版的《中国药典》的相关条例以及行业标准,增加部分实用性强,应用较多的实验操作。最后,总结历届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以及在毕业面试过程中的应试反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进行重点改进和督促。

(二)整合教学资源,注重科研与教学融合

实行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机制。通过教学改革,使得科研一线的教师也参与在教学中,并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工程师分享科研经历,真正实现科教融合。同时在班级组建实验兴趣小组,以小组形式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一名教师带一个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校企合作,打造企业教学平台

在学校和各级财政经费的支持下,成立了制药工程实训车间。建立了企业实训基地,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增设企业车间参观实习实践。改进教学计划,学生有半年的毕业实习环节时间可以在企业从事生产和学习。此外,学校鼓励“双师型”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并提供教师去企业锻炼和基层学习的机会。在科研上,开展校企合作。目前,我们与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广西新龙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四)改进考核考试制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验课程的考核考试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套相应的奖惩制度。实验室定期举行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和实验设计大赛,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地给于奖励。重视平时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若实验违规操作的需与教师参与实验后的整理和下次实验的准备,在实验准备中进一步学习实验注意事项和正确操作。学生的实验成绩,同时对实验兴趣小组的表现,实行综合考评。

三、结论

结合制药工程的专业特色,以协同育人为核心,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实践证明,基于协同育人平台的实验改革加强了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水平,学生的就业表现良好。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改革探索,不断改进[3]。

[1]PETERGloor.Swarm Creativit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236.

[2]冯雯,徐吉洪,余志良等.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校协同教学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6,15(3):339~342.

[3]赖红芳,蒋利荣,韦正.地方高校转型契机下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56~157.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本文系河池学院2016年A类教改课题(2016EA002);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制药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卓越制药工程师协同育人平台)。

汪艳平(1987-),女,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民族药物开发利用研究。

猜你喜欢
制药协同育人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