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7-11-27 17:27刘艳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课程

刘艳梅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2)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刘艳梅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2)

21世纪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讨拓展训练进入大学体育课程对推动素质教育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意义。旨在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寻求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整体就业率提供帮助。

素质教育 高校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它是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拓展训练是一种在模拟自然的环境下,让学员体验经过设计的活动项目,接受个人潜力激发和团队凝聚力的挑战,并从中分享得到相关理论的一种课程。而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原理、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基本相同,这使得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成为可能。而社会上拓展训练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和安全规范体系为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 高校体育课程开设拓展训练项目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变化中,一直在不断完善,它应该时刻走在素质教育的前沿。国外高校很早就认可了拓展训练的相关理念,从香港传入内地后拓展训练已经被应用到北京等试点大学的体育课程中,并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拓展训练的背摔、电网、攀岩等经典项目是对传统教育的进一步补充和提炼,拓展训练的部分项目非常逼真,贴近生活。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实际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它显著的体验和感悟帮助同学们在活动中创新了思维,与此同时也感悟了人生哲理。而当今社会不止需要的是身体健康,能融入社会的人才,更需要有凝聚力,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效人才。拓展训练的开展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具有空前的目标一致性。

2 拓展训练的教育特点

(1)自我教育特点。拓展训练是学员全情参与的过程,培训老师只是把课程的目的任务和相关内容讲解之后,主体参与的都是学员自身。整个项目中体现了学员参与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员主动表达和参与,增强了自信,改善了以往的被动概念,客服了心理一面接受的惰性,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2)自我能力提升的特点。拓展训练分组活动,在强调集体配合和集体荣誉感的基础上,也将每一个参与的学员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提高自我能力,熔炼极限能力的特点,在高空项目等自我挑战的项目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挑战自我。

(3)综合活动能力提升的特点。拓展训练所有项目都以体育活动为基础,以此同时在项目的体验过程中,认知能力、配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意志能力都在全面提升中。要求学员为了自己任务的完成,团队任务的完成全身心的投入。

(4)高峰体验与挑战极限并存。一些个人挑战项目都有着很大的难度,需要学员打破心理极限,并且跨越这样的极限,打破极限完成项目的同时,心跳加速,客服了困难。学员发自内心的自豪与胜利感,那种满满的收获也同时让学员体会到了阶段性的高峰体验。

3 高校体育课程开设拓展训练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1 拓展训练授课方式多变灵活,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拓展训练除断桥、抓杠等项目外需要一定的场地支撑,其他很多项目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时、因人的选择培训场地,高校的教室可以作为培训场地,驿站传书、气球车间等项目都可以在教室中进行,有些项目可以在高校宽阔的校园中进行,如荆棘排雷,万里长城等项目,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改变一些培训项目。除此之外,教学的器材也很多变、简单,如绳子、剪刀、呼啦圈、毽子、眼罩、易拉罐、报纸等,很多项目甚至不要器材也能够完成。同一个培训目标有很多项目可以达到共同的培训目的,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这样简单的要求完全满足在高校开展的需要。

3.2 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与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吻合

高校的各项体育课程的模式都依托于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启发学生领悟的过程。而拓展训练在这个基础上,是将培训的内容从启发开始,渗透到学生的行为和动作中,通过学生的思维和现实行为入手,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最后深刻的总结学生的行为活动这种先行后知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这些和体育教育中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完成体育教育的意志品质培养是是异曲同工之妙。

3.3 高校教师的素质完全满足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需要

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经验,与高校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学习气氛完全可以在担任自身体育教育之余满足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需要。拓展训练的很多设计项目需要在活动中调动学生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能力,很多项目需要老师把控,一些经典的游戏项目高校体育教师都能轻车熟路的完成。一些需要引申的拓展训练的精华部分,对有着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高校教师来说也能够顺利的进行教学。高校体育教师也就保证了拓展训练在高校有力的开展。

3.4 拓展训练的心理教育依托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强调在特点的空间和时间的环境下学习者的体验和感受,交流与分享的学习模式。通过参与感受,发现问题,最后反思总结变成理论成果。是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内容如田径、球类、体操也包含着这样的影响因素,给予了强烈的给予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荣誉感,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是拓展训练的模式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补充和延伸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他的手段依托于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最新型的体育素质课程。将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紧密集合,势必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拓展训练独特的活动模式和教学模式,满足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要求,发掘了大学生的各项潜力,一方面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顺应了高校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改革的发展。拓展训练进入高校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1]韩婷.体育院校开设拓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1693-1694.

[2]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5-116.

[3]佟艳华,戚俊娣,周文福.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9):145-146.

[4]黄海.拓展训练一高校体育课教学发展新方向[J].体育科技,2004(1):7-8.

[5]常会丽,于海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4):63-65.

[6]马梁.高校体育课程开设拓展训练可行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5(3):196.

G807

A

2095-2813(2017)10(c)-00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00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