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2017-11-28 01:07曹国雄
美术文献 2017年5期
关键词:竖笛音乐课乐器

□ 曹国雄

高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 曹国雄

多年来,音乐教学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被认为就是叫学生唱唱歌,因而得不到重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音、体、美、劳等技能课越来越被重视起来,音乐课上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从单一的唱歌模式发展成为视、听、唱、动、奏多极并进的模式。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学生除了学会唱歌以外,还能用各种方式表现音乐的美。一个班的学生,从只会唱几首歌发展到能歌善舞,还会演奏一两样乐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应该说,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最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了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头等大事。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减负很有必要。那么音乐课是否也需要减负呢?很多人认为,音乐课是考查科目,不进行统考,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什么书面作业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做,不存在什么课业负担,也就不需要减负。然而事实上,音乐课对学生来说也有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心理上的负担,尤其是一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为音乐教师也总想让学生多学会一些音乐技能。人的手指不是一样长的,何况学生,他们总会有差异。那些唱又唱不好,跳又不会跳,也不会演奏乐器的学生往往会被教师冷落,还会被同学瞧不起。如果哪节音乐课上因为歌没唱好、乐器演奏不出来而当众出丑,那么,他们的兴趣就会一扫而光,他们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器乐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有的学生就干脆不带乐器,如果教师要他演奏或问他乐器在哪儿,他就以忘在家里为借口,这样一来,教师也拿他没办法。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音乐课无疑对他们有压力、负担,而他们在这方面的素质也不会有多大提高。由此可见,音乐课也应该减负。

咸宁的大部分中学音乐课都会将竖笛带进课堂的教学。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后都能掌握竖笛的吹奏,识谱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学生通过学习竖笛产生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继而学习其他乐器的演奏,如电子琴、竹笛等,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然而,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但没有产生什么音乐兴趣、反而有厌学情绪。一些学生上音乐课时从来不带乐器,每次问他,他都说忘在家里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在老师抽查,即点名单独吹奏以后,由于这些学生本身并不会吹奏,一起训练时还可以滥竽充数,要他独奏,他就目瞪口呆,吹出来的也都是怪音,同学们都嘲笑他。另外,听音练习、视唱练习、节奏练习等技能训练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学生害怕这些练习,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负担。从而对音乐课兴趣大减!那么,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呢?近几年,我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也总结出了一些减负不减质的方法,现列举如下。

一、激发兴趣、鼓励为主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程度也不一样,教师在一开始就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通过他们的感官去感受音乐的美。例如,在电子琴启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唱一首歌,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把旋律记进脑子里,然后再用电子琴把这首歌弹出来,学生听到电子琴中飘逸出来的旋律会感到很神奇,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再如,在进行节奏练习时,有的学生会认为节奏练习单调乏味,就是拍手,也没有什么用场,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自我表演,拍手、拍腿、捻指、跺脚以及嘴巴的模声等演奏出复杂多变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然后再告诉他们复杂好听的节奏离不开最简单、单一的节奏,首先要练好基本功,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即使发现学生有错或者不足,也不能太过地批评,而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否则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毕竟都不是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宁愿把难度降低一些,使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教师往往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而提高节奏练习的难度,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快速、难度高的节奏练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一下子难于掌握,也不利于巩固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应该把节奏练习的难度降下来,多练一些简单、节奏感强的练习曲来训练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例如训练二拍子节奏时,多练一些强弱规律明显的练习曲,如:

而对于像三拍子一类学生不容易掌握的节奏则可以通过拍打不同的部位来进行练习,如:

下面有点的地方拍手,没有点的拍腿,也可以拍其他地方。其他的练习如视唱练习、听音练习等也应该降低要求,以便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使学生有信心继续学下去。

三、创造机会、激励成功

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和成年人一样都有成功的欲望,即使是一个在老师、同学眼里一无是处的学生,一旦在某项事情上取得成功,他的一生或许会因此而改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把这种机会更多地留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得到表演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我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成绩都很差,上课好动,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有一次音乐课,在进行节奏练习时,我发现他拍得还不错,就点名要他拍打一遍,虽然拍得不怎么好,但我还是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他很高兴。后来,我在这个班教竖笛,在男生中,居然他算是好的,六一节期间,他还代表班级上台表演。由于他喜欢上了竖笛,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吹笛,他对其它功课也开始用功了,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四、师徒结对、因材施教

前面所说的要为“差”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应该说也利用了因材施教原则。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谦虚好学且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单利用课堂教学可能无法满足他们学习音乐的要求,这时就可以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如合唱队、舞蹈队、器乐小组等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发展;而对于那些自认为音乐基础好、比较骄傲的学生就不能纵容他们,而在必要时让他们失败几次,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练习,但如器乐一类的学习练习的关键还在于课外自己的训练,那些基础差的学生离开了课堂就无从着手,而教师也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我们可以尝试在学生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那些基础好、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做师傅,以自愿的原则让他们与基础较差的学生结对,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帮学活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收到了全面提高的效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活动,并且要给师徒双方一定的鼓励,尤其是进步快的学生更要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对于教得好的“师傅”要进行适当的奖励,而对于不负责任的“师傅”应该让他“下岗”。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教师还应将教材上的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来教,例如在教授涉及齐唱与合唱的知识时,教师不应让学生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文字内容死记硬背,这样达不到多少效果。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些内容通过漫画的形式表述出来。如一幅画中所有的嘴张得一样大,而另一幅中嘴巴的形状都不一样,然后通过简单介绍后让学生区别齐唱和合唱,这样学生就能正确的分辨,之后再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来进行实际的练习,还可以通过学生亲身演唱感受来其别,如此一来,学生对这一内容就能很好的掌握,也没有什么压力、负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总之,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注重素质教育而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也不能因为要减负而放弃素质教育,放弃音乐教师的职责。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尽自己所能,上好轻负担、高质量的音乐课。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竖笛音乐课乐器
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大作为
学乐器
乐器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我们班的小能人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众生相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