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11-28 13:13裴小菊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创新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

裴小菊

【摘 要】语文教育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相互促进、和谐结合、协调发展。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等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性格和素质的塑造,并不仅仅是非智力的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智力因素的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创新;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学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儿童求知欲的不竭源泉,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切入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受年龄所限,他们自制力差,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便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凭借情趣浓厚的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对学生观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小酒馆,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一幅不带孔的邮票,然后给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自然而然地映入儿童的视野,然后让学生动手做,此时,学生由观察到动手,表述水到渠成。会对这篇课文由很深的理解,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地位,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于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到“学”的活动中,使学生敢说、爱说、会说,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亚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特别是求异的冲动和观点等要热情鼓励,切忌对学生不成熟不完整的答案讽刺挖苦。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要摆脱老师在讲台单一的教学输出方式,打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改变老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形象。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有爱的关系。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靠拢,将自己调试到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状态,在课堂上老师要表现出激情、趣味和爱心,这样不但可以排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和学习的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也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大脑在轻松的条件下才能更积极的思考。学生和老师有和谐的关系后,学生才能在老师面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习问题敢于争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老师在课堂上多和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在生活上和学生进行问题的沟通,老师和学生和谐、平等的相处,老师只有在和学生融洽的相处中,才会有心理的沟通,才知道学生对于学习真实的想法,方便老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再就是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合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更喜爱语文课堂。学生在和老师合作思考学习中,让学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在实践中懂得运用知识,在遇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就是人体大脑通过对已有表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改造和加工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心理活动。而丰富的想象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想象力非常活跃的阶段,小學的语文教材每一章内容都是很好的想象材料,所以在教学老师要学会如何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1.画图想象

小学语文总有很多描述性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描写的内容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画图的过程中既能对文章描写的事物有清晰的认识,也能让学生在脑海想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文的时候,文中对“金鸡叫天都》有非常细致的描写,但是在课本上没有配图,为了让学生对作者描绘的景象有深刻的了解,让这种美能够直观的感染到学生,可以将文中的景象通过学生自由的想象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就是对“狮子抢球”、“天狗望月”、“仙子弹琴”这些奇石景象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学生们可以通过名字想象出他们的样子,将其画出来。这样学生对于文章有了自己的想象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2.扩补想象

扩想也就课文内容表达的涵义进行拓展,或者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比如在学习古诗《山行》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古诗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按照对诗的了解,扩充想象,写一篇写景的作文。或者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尾进行续写,或者对文章结局的改编。培养学习创新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创造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激发求知欲为前提,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强大精神动力。学生的求知欲,主要根植于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当中。而当今一些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存储器”,把教学过程当成一个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过程,缺乏宽松、民主、平等、丰富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高压“牢笼”,把教与学的关系定义为“桶”与“水”的关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忽略了学生心理、情感的行为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教师知识的“翻版”。而要培养出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计好每一堂课,备好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新的感觉,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在自发、积极、主动的氛围中求知。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与教师的悉心培养紧密相关,如有的教师对有棱角的学生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爱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好表现自我,钻牛角尖等,对此,教师大都采取刁难、打击等做法,从而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与思维的亮点,使一颗好奇的探究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一名出色的教师,当他在遇到学生的“怪问题”、“怪答案”时只要没有逻辑思维的错误,常会给学生以及时鼓励,让学生活跃的思维特点得以保护和发展。曾经有位教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变成了水”,有的回答“变成了泥巴”,而有一位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变成了春天”。按标准答案后者的回答应得零分,但这位学生的回答却充满了智慧,富有哲学的诗意。这正是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反之,则可能使一位文学家、哲学家随之而消失。

总之,要想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就要关注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提问、思考、联想和动手操作得到充分地锻炼,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1)

[2]肖晶华.李文阁.马艳红.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郭庆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创新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文秘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