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提高对生化学习的主动性

2017-11-28 19:06何柳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生化案例

【摘 要】生化是医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讲述人体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及基因的相关知识。其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如何化繁为简,让学生有兴趣学习生化,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教师的角度,教学过程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关键词】生化;学习主动性

医学生化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讲述人体内的分子组成,糖、脂、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以及基因的相关知识,[1]为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基础。但是由于其涉及分子较多,知识抽象,过程也很复杂,教材内容也很抽象。很多学生一拿到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再加上学哥学姐提到的“生理生化,必有一挂”,更让学生想打退堂鼓。怎么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排出他们的畏难情绪,更好地提高生化的教学质量,非常有必要。我将从自身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一、从教师自身角度

大学老师不是简单的说教,更需要对大学生的三观作出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由内而外地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能开始欣赏老师,并爱上老师的讲课。这点说起来容易,其实是很需要积累和沉淀的。你的阅历、你的学识、你的口才、你的幽默,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偶像,这才是这个时代应该凸显的。而不是只有明星才是偶像。同时,老师在授课过程,应该下足功夫,突破传统教学,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同学们爱上生化。老师重塑自我,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从教学过程角度

(一)讲好绪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怎么样在2节课的时间内,能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通俗易懂地让大家明白,让大家觉得学习生化是很有趣,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老师都认为绪论不是很重要,又不考试,讲的很少甚至不讲。这种观点一定要改变。讲好绪论,对提高学生学习生化的主动性尤为重要。首先,不要一来就照本宣科地讲:什么是生物化学?这些枯燥的抽象的定义丝毫不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所以要敢于突破常规,用现实生活的有关生化的例子,让大家从形象感官上去认识生化这门抽象的学科。比如,先说维生素,比如糖尿病,比如脂肪肝等等,这些通常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然后由例子慢慢引申开来,逐步过渡到生化知识。

(二)结合临床案例

生化的内容是非常枯燥的。要提高学习兴趣,还需要老师多花功夫在临床案例上。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精神,让学习者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我们可以先讲临床疾病,启发性问大家,这个病为什么会发生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正常人是怎么代谢的?任何一步出了问题都是会引起疾病的。然后我们先来学习正常人的代谢。这样形象的临床案例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兴趣,然后再娓娓道来,讲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可以从生化角度去分析如何预防,如何治疗。比如我们讲痛风,可以先放些临床的图片,让大家看下有个直观感受,然后老师可以描述下这个疾病什么症状,好发人群,家里有没有人患病?然后再讲解嘌呤的正常代谢,引申出痛风的发病机制。并介绍治疗药物别嘌呤醇的治病机理,也同时复习前面知识点——酶的竞争性抑制。教师结合教学目的适宜地提出临床病例,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感受到生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再引导学生围绕此案例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能更迅速达到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原本枯燥难懂的生化变得更有活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生化理论和临床的关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

(三)重点突出

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生化这门课内容确实很多,不可能让学生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清楚哪是要掌握的,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了解的,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老师可以详细讲解。这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学起来也事半功倍,而不会觉得内容太多。比如糖代谢这一章,我们重点放在讲糖的分解代谢中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其他内容可以相对简单点,调节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学。

(四)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这种枯燥的模式,可以利用动画、鲜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下疾病的临床照片,先入为主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疾病。PPT切忌满屏的文字,应用更多的图片,精简的文字,清晰的条理,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如果用傳统的板书讲起来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但是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翻译的过程,一目了然,不需要太多的描述,学生都能看懂。

(五)优选实验

光学理论总体上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而实验就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增强学生的兴趣。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哪怕是失败。失败也要根据原理分析原因,这也是有所收获的。很多老师一味追求成功率,学生做实验压力太大。如果我们允许他们的失败,从失败中总结出教训,这个实验也是有意义的。实验也要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通过实验,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原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直观了解;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4]。

总之,生化这门课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我们要结合临床,结合大纲重点突出,结合实验动手操作,从很多细节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化的主动性。老师们也要善于总结,不断改进,提高学生的兴趣,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周爱儒.生物化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

[2]涨婷.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初探.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68-69.

[3]何柳兴.案例教学法在临床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探讨.亚太教育,2015,34,127.

[4]朱宝安,宗自卫,李先佳.浅议如何激发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86-87.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生化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谁是半生化人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