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及批评艺术

2017-11-28 12:53金浩顶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德育工作班主任

金浩顶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对德育工作进行探讨。下面是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德育工作要长期、反复进行

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才能完成,而这种统一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因为学生可塑性大、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而且影响他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又是复杂多变的,这就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出现反复。因此德育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学校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充分认识这种长期性,坚持不懈地抓好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抓到底,反复进行,才能很好的巩固德育效果。

二、德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由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在认识能力、智力发展水平、思维特征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和內化的水平等方面都会出现差异。其次,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心理内部矛盾的斗争而实现,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能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品质或行为,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这种外部影响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而这种内化的程度又取决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只有当外部影响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一致,才能推动学生道德品质顺利完成。因此,德育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只抓大德,不抓小德。从小处着手,使他们逐渐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的一条有效经验。比如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可从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父母入手,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会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三、德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只有从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才能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必须做到:①要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学生。②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③从学生思想特点出发进行教育。④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这里举一具体事例:学生王某,因打架斗殴,拉帮结派,向其他学生索要钱物,收取保护费,在高一时被所在学校开除,后经同事说情转入我班。当我了解到他之所以具有上述劣迹,是因为过去曾被其他同学收取过保护费,其本质并不坏,而他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等情况后,我就“投其所好”,通过谈心、家访等形式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委以劳动委员重任,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发现其错误,及时指出,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由于教育及时、方法得当,该同学变得积极上进,不仅改掉了原有的不良习惯,而且变得懂礼貌、关心集体和同学,成绩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提高。

四、德育工作中要合理运用批评艺术

批评,作为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之一,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对学生的不良品行给予的否定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克服缺点和错误。班主任工作要做好,难免要批评犯错误的学生,但老师批评学生如果囿于一定模式,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更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故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突破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束缚,抓住时代脉搏,换一种方式引导、教育有错的学生,把批评变成甜的,这样不仅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是伤害学生的刑具,不能任批评者广施威风使受批评者无地自容,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果批评运用得当、行之有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一)“温婉式”的批评艺术

态度委婉、语气温和,有人往往误解为不能从严要求学生,殊不知批评的结果是为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作为班主任不能凭一时的情感冲动图个痛快。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尖酸刻薄的话语往往会把事情弄糟。高一的新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日常行为极不规范。一天中午,我路过本班教室,听到了刺耳的口哨声,我气急败坏地冲进教室,口哨声停了,学生们都惶恐不安地看着我,一时间教室里死一般沉寂。为了改变这种僵局,我强压力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开始了近一个小时的说理教育。从班干部职责谈到学生的任务,从《中学生守则》谈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个人智慧谈到班集体的力量,凡是能说服他们的材料,都尽可能讲给他们听,但有一点,就是绝口不提吹口哨的事。话音刚落,一个调皮的学生就站起来主动承认了错误,全班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事后想来,当时我如果把学生怒斥一通可能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从那以后,类似现象就再没有发生过。

(二)“交换式”的批评艺术

“将心比心”、“心理换位”是它的代名词。“心理换位”就是指一个人应该设身处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年龄、知识、环境等方面去看待和处理事情。德国诗人海涅说得好:“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教师要想真正拨动这根琴弦就必须和学生彼此换个位置。对于一些有明显缺点的学生,一时因碍于对方的面子难以启齿,这时不妨以守为攻把问题摆给对方。“假如我有你这样的小毛病,你做为班主任会怎样做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心理换位,自然能察觉到教师执行原则的必要性,又能体谅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认识“情”必须服从“理”。

(三)“提问式”的批评艺术

班主任当面提问学生,是取得可靠信息的关键环节。这样能察言观色,听话听音,随时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我班曾有一名学生对其他同学说不想念书了,我连忙找他谈话,他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不想念书是因为家境贫困想辍学务农帮父亲改变家庭面貌。我抓住他对父亲的感情这个契机轻声问道:“你现在失学,是你父亲所期望的吗?”他无言以对。乘此机会我一边帮他分析厌学的思想根源及后果,一边使他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的认识。在轻松的氛围中他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他逐渐改掉了贪玩的毛病,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总之,在倡导“以德治国”的今天,加强对青少年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德育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是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体现,并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灵魂需要爱来塑造,任何时候老师都应该真诚地、耐心地帮助学生,使他们在诚挚、平等、温暖的情感氛围中明是非、辨善恶。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个烁烁发光的大写的“人”字,不允许任何人漠视它!更不允许任何人玷污它!班主任就要对学生充满爱,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思想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合理约束。教师要做到既是严师,又是益友,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德育工作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班主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