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综述

2017-11-28 22:29戴慧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理论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冲撞,人们的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趋增强。因此,关注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理论

目前,现代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已具有强烈的倾向性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问题。

一、主流意识形态方面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主张以主流意识形态抑制或覆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如葛艳玲(2014)认为全面系统地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这将填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史方面的空白。同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现状及传播机理的研究,将为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及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南长森(2012)认为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市场化机制与国家认同方面应构建、完善“一体两翼”的平衡机制,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基础,同时大众传播所负载的公民教育是强化国家认同的关键。

二、非主流意识形态方面

对于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管理、控制的研究。杜雨芊(2016)认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目前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互联网领域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斗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所以对于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艾力·阿木提(2016)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有取得的新进步,同时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巩固党和人民的根本,这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西部民族地区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及其影响的研究

目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各地的发展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民间也有一些讨论和设想,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视角,对西部民族地区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系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戴慧英(2016)提出在社会意识形态变迁视野下,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为指针,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问题,把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农牧民的影响问题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大视野中加以考察,构建区域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蓝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前瞻性的理性思考。

目前,学术界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分析区域性的意识形态实证性问题还是首次。吴晓昱(2015)在借鉴理论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特别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路径阻断和矫正的设想,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识,弥补了学术界对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的不足;戴慧英(2015)借鉴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来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非主流意识形态问题和破解,以及本地区年轻牧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国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支建强(2015)的研究学术架构对于民族地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有针对性的、可在西部民族地区扎根的可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模式,在理论上也可以说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路,其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不仅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证研究,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吴晓昱(2016)以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两条主线的交织与耦合为脉络,以年轻农牧民成长教育的综合因素分析为核心,以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过程影响的有机结合为探讨基础,以意识形态理论开拓与实际应用的全方位视野为目标,提出对这一问题的综合分析、客观评价以及提出有前瞻性的理性展望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研究的正确路径选择

1.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研究对促进当地的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在西部民族地区,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宣传、教育和引导年轻牧民的成长,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把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弥补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对于支持国家的反分裂斗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对本区域与全国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其次要深入调查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的政治需求、主流意識态势、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现状及特点,增强西部民族地区年轻牧民的政治辨别能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减少意识的鸿沟,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2.把意识形态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

西部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精准扶贫政策为背景,以脱贫开发项目为抓手,把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牧民的影响问题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视野中加以考察,激励他们不仅物质上脱贫,而且提倡从精神上脱贫致富,增强区域发展潜力和后劲,彻底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这也是对中国式反贫困创新模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于创新政府的扶贫政策体系也有咨询价值。

3.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

首先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事实为准绳,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实证分析为重点。深入西部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研究西部民族地区最基层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一代的影响,研究当地新生代农牧民的价值观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的变化;研究当地有关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深入实际要调查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的心理感受和需要,注重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从而获取有关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基本社会信息资料,深入到西部民族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和群众之中进行访谈交流,注重访谈对象的实际感受,获取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再次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手段,深入探究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找到切实可行的、适合当地状况的、能够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并对社会稳定形成正面影响举措。同时也会为我国其它地区解决非主流意识形态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4.要明确研究对象和相关理论

要对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梳理,找出其中的核心部分进行分析,深入西部民族地区基层进行实地调研,着重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非主流意识形态问题,阐述已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年轻农牧民非主流意识矫正管理的途径和解决方法,同时也会为我国其它地区解决非主流意识形态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作者简介:

戴慧英(1964~ ),女,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委党校校级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美军两栖作战理论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