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和儿童阅读推广

2017-11-28 11:12叶丽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读物小孩儿童

传统的阅读通常被认为是读者和读物之间,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符号所标记的意义过程。简单说,就是自己独立读书,读书的基础就得识字。但阅读对象不局限于文字,尤其是儿童阅读,起步一定是非文字的。要普及阅读、推广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推广,我们首先要在思维观念上改变,在切入点上找准儿童阅读的特性和儿童关键期的阅读引导及通过社会各界力量来促进儿童阅读,而不是机械化任务式地完成。

一些权威的专家经过一番研究后得出惊人的结论,儿童在15岁时还不爱阅读,以后就几乎与阅读兴趣无缘了。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相信这一研究那该有多少花样的、朝阳般的少年被耽误,放弃对阅读的追求、拒之在悦读的门外。好在任何规律都有偶发性,我们的祖先猴子变成人都有可能,所以要鼓励阅读和灌输阅读推广人一个信念:阅读,越早越好;当然,随时都不晚。

先讲几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我不是一个天生爱阅读的人,家庭环境也没几个爱看书的,应试教育下,的确看书变的功利、变味了。但我最早爱上阅读应该是高中,我们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但他本人就爱好哲学,比较喜欢看一些启发性的文章,高中眼看我们就要毕业,考大学就那么几个,多数可能面临打工。那时不知他在哪里寻来一篇文章,在一节班会课,人手一份,复印给我们看,从此打开了我的阅读之门。文章是写两个高考落榜生(和我们那时高中生的即将身份很切合),南下在一家工厂打工……一个当了副总经理,另一个辞职的故事。现在看来,故事很一般,但深深吸引那时情境下的我,我对故事感同身受,对高考结果的担忧,对未来的迷茫,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对的时间看了对的读物,从此我喜欢上了阅读,尤其是短篇的美文。现在我做了母亲,也很迫切希望我的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爱上阅读。但我也是一直在摸索,却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我摸着了一些门道。那是家长会后不久,看了一篇文章,標题不记得了,大意是一个小学低年级男孩,班上开家长会,母亲迟到了几分钟,湿淋淋的一身,挤在后排入座后,一些家长不屑甚至嫌弃的眼光扫向她,因为她是个鱼贩,身上有股腥味,这时男孩发完试卷后从容地走到母亲身边,用纸巾帮她拭去额头的汗,边小声地说:“坐公交来的吧,让您打的,偏不听,看累的……”,话里一副小大人的关切口吻,全班的家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个懂事的男孩,接下来的会上,表扬的几乎都是他,优秀班干,劳动标兵,三好学生……。我朗读这篇文章给儿子听,他一下子进入情境,听完后,我们探讨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他欣然接受。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央着我讲类似的故事,可我再也寻不着这么生动、感人,就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了。这些关于阅读经历让我有所感悟,我在思考:我是个母亲,曾经是名老师,现在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儿童阅读推广我责无旁贷,但作为阅读推广人,我们把阅读推广的对象,定义为自家小孩,邻家小孩,学生还是……。其实儿童阅读推广的对象是我们自己,我们就是那个小孩。我们童年看书的影子,可惜多数人不记得了。但这也不必抱憾,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埃里希·凯斯特纳曾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儿童读物作家,不是因为他了解儿童,而是他了解自己的童年。他的成就取决于他的记忆而非观察。”那我们作为阅读推广人就尽量把儿时有限的记忆和当下身边对儿童的观察记录下来去思考如何引导儿童阅读,推广儿童阅读。

一、婴幼儿时期及阅读指导

包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孕宝宝,只要用于阅读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听一首胎教儿歌,0~3个月的宝宝用嘴去感知卡片书,认知世界,3~6个月的时候可以分辨颜色了,你跟他大声的朗读它就能对你的表情有所感知,开始呀呀学语和你互动,他们触摸绘本图画书,甚至捶打、拨弄、撕破读物,都是儿童阅读的起步,儿童阅读不同于成人阅读,成人看书是习惯,这种习惯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养成。这个时期的儿童阅读更多地像是游戏和玩具,可以是视觉的,听觉得,触觉的,让孩子接触书越早越好。

1~3岁儿童,他们语言能力已经发展了,可以和大人简单交流,这时候的他们热衷模仿,家长看书,他们会好奇地来抢,也会有模有样地看报纸,并指着那些文字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时候是用言语来引导他们阅读的绝好时期,培养他们的倾听是很重要的,他们把整个故事书一字不落的能够说出来靠的就是耳朵听的结果。他们通过耳朵来重复阅读,了解并记住阅读内容,并热衷反复复述所“看”的内容。这时候我们要注意实时的引导他们,拓宽兴趣面,选择韵律优美的简单的童谣、儿歌、唐诗为主,还可以配合有趣的手指游戏,让孩子边练、边玩、边做来加深认知。这时候的小孩视任何东西为活物,书也被赋予了生命,会说话,有喜怒哀乐,我们可以言传身教来引导他们以书为友,爱护书。

二、学龄前时期及阅读指导

3~6岁幼儿园的小孩已经能在生理上有性别的意识,男孩多半喜欢玩具车,女孩喜欢芭比娃娃,在读物的选择上也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选择儿童阅读材料,这一时期的小孩喜欢听故事,并能理解简单的内容和故事情节,而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在这一时期儿童阅读的重点仍然以家庭阅读为主。每天固定抽十几分钟陪小孩阅读,朗读给他听,适当增加一些身体的接触,帮他集中注意力,比如把孩子抱在腿上指着书中的人,告诉他发生什么事,家长和孩子通过阅读来达到情感互动,对读物的理解投入情感,同时也是对小孩潜移默化的感应还可以辅助亲子游戏等方式使阅读在时间上固定化,形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小孩对阅读产生兴趣、依赖和渴望。

三、青少年时期及阅读指导

7~15岁的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个性养成和广泛阅读及差异化最明显的阶段。这时候的儿童已经有一定的自主阅读的意识,有相当的词汇在这一时期习得。他们在阅读材料上有很强的选择意愿,甚至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在这一时期的引导都很重要,切忌在读物的选择上给于太多干预,尤其是小学阶段,不能带明显的功利性阅读。过分强调语言技巧和过度的注重文字性的语言特性的描述及文本的模式化解读都会扼杀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时候要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和他们生活、学习较为相接近的情境下的一些短小的文章,引起共鸣,循循善诱,不仅能引起他们对阅读的渴望,还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中同龄人的言行、真实感人的故事来引导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四、结语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儿童爱看什么样的书,爱听什么样的故事,对他们的性格养成和品行培养及对世界的认知,将决定未来他们是怎样的人。让他们自主地向往书的世界,儿童阅读推广还有很多种方法待我们去发现。

参考文献:

[1]阿甲.帮助孩子爱上阅读[M].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7.8

[2]李俊国,汪茜主编.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M].朝华出版社,2015.12

作者简介:

叶丽红(1978~ ),女,硕士,江西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物小孩儿童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留守儿童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